2018-03-13 09:24
3月12是植树节。金华市荣国光国际学校88名六年级同学,在学校里种了一棵特别的树——桢楠(金丝楠)。

这棵只有拇指粗,一米多高的小树的意义非凡!它是荣光国际学校毕业纪念林里的第一棵树。
今年6月,荣光国际学校培养的第一批毕业生,将从这里走出去,走进中学,走向世界。为此,学校特地在校园里划出一块绿地,栽种毕业纪念树。以后每一届毕业生离开母校前,都在这里种一棵树,把根留在母校,把枝叶伸向天空。

在树种的选择上,学校也煞费工夫,粗选出10种树种,公开征集意见。最后,在榉木和桢楠的PK中,桢楠胜出。徐锦生校长说,选择桢楠,寓意成长成才,坚贞不屈。
桢楠是名贵树种,木质坚硬,生长缓慢,但是徐锦生校长还是忍不住畅想:等到种下第50棵桢楠的时候,这片毕业林会是怎样一番郁郁葱葱!

在毕业林种植仪式上,徐锦生校长说:
小学六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是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经历。六年前,你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求,跨入了荣光国际学校的大门,从此,与母校朝夕相处,情怀与共。时节不居,岁月如流。两千一百九十个日夜,母校见证并陪伴你们茁壮成长。你们即将完成小学学业踏上中学征途。在这片承载着具有特殊意义纪念林,同学们将亲手种下一棵树,表达一片情,为母校留下一片绿,为自己留下一份永久的祝福。

从借用校舍,到盖起新的校园,一晃6年过去了。面对眼前的即将顺利完成学业的88名同学,徐锦生校长心里既高兴又有些不舍。

作为校长,在孩子们将要毕业、步入人生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徐锦生校长有三个坚信要送给大家:
一是坚信你们一定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二是坚信你们一定会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三是坚信你们一定会心怀感恩,情系母校,时刻怀有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心,不断发扬光大母校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种完树后,毕业班的学生,在横幅上签名留念,每个同学都在邮箱里,投下一封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
十年后,留在母校的这棵桢楠,可能早已枝繁叶茂。
十年后,眼前的同学们,也该有23岁,24岁了!

六(1)班的曹晗绮:
十年后,我23岁。希望十年之后的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更优秀,走上人生巅峰。我希望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金华市区教初中。为什么不当小学老师呢?因为小学生太皮了,而高中生又太成熟,都不喜欢。
六(2)班的应俊成:
十年后我24岁,我希望在这十年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
我不想当老师,太累。我想考艺术学院,学表演,当演员。

拍完大合影后,当年的“捣蛋鬼"悄悄走到徐锦生校长边上,希望跟校长单独合影。
徐校长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转头对着摄影师说:这张照片,我们一定要好好拍!

这个男生名叫刘镇宇。小学低段的时候,在市区一所名校就读,由于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经常影响班级的正常学习,全班同学和家长用集体罢课的方式抗议,要求学校把他开除。后来,荣光国际学校接纳了他。在朱海峰老师和班集体一个月的潜移默化之后,他有了变化,喜欢上这里,也一天天地变得懂事、成熟。
参天大树,始于幼苗。敢于接纳在原先的学校读不下去的学生,这是对学校的一种考验,需要勇气,需要气度,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
而徐锦生校长却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校还跟这些孩子约定:十年后,再次回来,打开这封信,看看自己当年的愿望有没有实现。而当这里载下50棵树后,学校将隆重庆祝50周年。
3月12是植树节。金华市荣国光国际学校88名六年级同学,在学校里种了一棵特别的树——桢楠(金丝楠)。

这棵只有拇指粗,一米多高的小树的意义非凡!它是荣光国际学校毕业纪念林里的第一棵树。
今年6月,荣光国际学校培养的第一批毕业生,将从这里走出去,走进中学,走向世界。为此,学校特地在校园里划出一块绿地,栽种毕业纪念树。以后每一届毕业生离开母校前,都在这里种一棵树,把根留在母校,把枝叶伸向天空。

在树种的选择上,学校也煞费工夫,粗选出10种树种,公开征集意见。最后,在榉木和桢楠的PK中,桢楠胜出。徐锦生校长说,选择桢楠,寓意成长成才,坚贞不屈。
桢楠是名贵树种,木质坚硬,生长缓慢,但是徐锦生校长还是忍不住畅想:等到种下第50棵桢楠的时候,这片毕业林会是怎样一番郁郁葱葱!

在毕业林种植仪式上,徐锦生校长说:
小学六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是人生旅程中最宝贵的经历。六年前,你们带着美好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求,跨入了荣光国际学校的大门,从此,与母校朝夕相处,情怀与共。时节不居,岁月如流。两千一百九十个日夜,母校见证并陪伴你们茁壮成长。你们即将完成小学学业踏上中学征途。在这片承载着具有特殊意义纪念林,同学们将亲手种下一棵树,表达一片情,为母校留下一片绿,为自己留下一份永久的祝福。

从借用校舍,到盖起新的校园,一晃6年过去了。面对眼前的即将顺利完成学业的88名同学,徐锦生校长心里既高兴又有些不舍。

作为校长,在孩子们将要毕业、步入人生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徐锦生校长有三个坚信要送给大家:
一是坚信你们一定会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母校;二是坚信你们一定会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社会的有用人才;三是坚信你们一定会心怀感恩,情系母校,时刻怀有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心,不断发扬光大母校的光荣传统,在新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种完树后,毕业班的学生,在横幅上签名留念,每个同学都在邮箱里,投下一封写给十年后自己的信。
十年后,留在母校的这棵桢楠,可能早已枝繁叶茂。
十年后,眼前的同学们,也该有23岁,24岁了!

六(1)班的曹晗绮:
十年后,我23岁。希望十年之后的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更优秀,走上人生巅峰。我希望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在金华市区教初中。为什么不当小学老师呢?因为小学生太皮了,而高中生又太成熟,都不喜欢。
六(2)班的应俊成:
十年后我24岁,我希望在这十年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上理想的学校。
我不想当老师,太累。我想考艺术学院,学表演,当演员。

拍完大合影后,当年的“捣蛋鬼"悄悄走到徐锦生校长边上,希望跟校长单独合影。
徐校长高兴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把他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转头对着摄影师说:这张照片,我们一定要好好拍!

这个男生名叫刘镇宇。小学低段的时候,在市区一所名校就读,由于行为习惯不是很好,经常影响班级的正常学习,全班同学和家长用集体罢课的方式抗议,要求学校把他开除。后来,荣光国际学校接纳了他。在朱海峰老师和班集体一个月的潜移默化之后,他有了变化,喜欢上这里,也一天天地变得懂事、成熟。
参天大树,始于幼苗。敢于接纳在原先的学校读不下去的学生,这是对学校的一种考验,需要勇气,需要气度,需要爱心,更需要智慧。
而徐锦生校长却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学校还跟这些孩子约定:十年后,再次回来,打开这封信,看看自己当年的愿望有没有实现。而当这里载下50棵树后,学校将隆重庆祝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