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封无效信吧 关注:2贴子:652
  • 0回复贴,共1

湖北大越调皮影戏唯一传人自救非遗六十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年鱼梁洲上的穿天节,72岁的李有生一行6人,提前一天就从老家襄州区古驿镇拉来几口陈旧的木箱。木箱里装着的,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越调皮影戏唯一传人的他,宠了一辈子的皮影戏家当。在会场旁租下一间逼仄的房间做演出室,演出室外面,挂好一张“广告牌”——“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大越调襄阳皮影戏展演,票价5元”,一行人便敲锣打鼓吆喝着准备开张。

喧天的锣鼓拉来不少参会游客的目光,却没几个人走进他们的演出室,更多的人涌向了穿天节的舞台和美食摊。

半天时间里,仅有一对母女走进这件屋子,可幕布后的狭窄空间,几个技痒的老伙计舞“刀”弄“棒”、神情投入,早已醉入戏中,观众的多少似乎已与他们无关……

听说李有生是个倔脾气,不喜欢闲人惊扰,出发前,还担心这位民间艺人拒绝我们拜访。李有生住在古驿镇外沟村,从市区沿103省道快到古驿镇,转一条分岔路到外沟村还有4里路。我们驱车到分岔路口,就看见在此张望的老李。他怕我们找不着路,早早就步行过来等候。他47岁的徒弟苏风云,也特意从70里外的河南邓州的刘集老家骑车赶了过来。

老李家的瓦房已经住了40余年,屋内没有像样的家具,抬头即是沾满流尘的黑色屋架;地上有几个陈旧的桐木箱,坑坑洼洼。他说箱子是他母亲留给他装皮影的,舍不得换。

一边招呼着老伴儿为我们泡茶,一边把我们领到堂屋,要我们在一个本子上“登记”。这小本子上,记录着来访人的姓名、电话、职业等信息。老李解释,登记一是留个纪念,以便日后他的皮影戏光大了有机会感谢关心的人;更是便于日后儿孙辈帮他核实来者身份,“我害怕这跟了自己一辈子、随时面临失传的皮影戏,被人利用。”

上个世纪40年代,李有生的父亲因躲避战事,从古驿一路流落到房县古泉。1944年12月20日,李有生在古泉出生。同样逃难于此的,还有从老河口来的大越调皮影戏艺人王金山。这里贫穷却安逸的日子里,王金山的皮影戏得以重新亮相,也勾起15岁的观众李有生耍皮影的欲望,他拜了王金山为师。吊嗓子、背戏文、雕皮影、挑杆子……5年的训练后,李有生成为王金山的第四代传人,并在后来接下了王金山祖上传下来近200年的皮影

打开地上的那口陈旧的桐木箱,五颜六色的皮影人物整齐地堆得满满的,大部分由牛皮精雕细刻而成。苏凤云说,这里面除了有王金山传下来的,还有李老师这几十年来不断雕制的。“这些东西保存下来不容易,‘文革’中被当‘牛鬼蛇神’差点全烧了,是李老师卖了命保下来的。”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文革”破四旧风潮,李有生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痴迷的皮影人物居然是“牛鬼蛇神”。而此时,师父王金山的儿子为躲风头,将皮影家当挑进了公社大院,全数上交。李有生想都没想,决定豁出命也要把皮影救回来。他趁当时公社大院正在修缮,混进大院。三天时间,他偷偷揣走一大半皮影。师父祖上三代留下的大部分宝贝,由此幸免于乱。说完这段经历,李有生愣了一会儿后,掷地有声地说了两个字:“值得。”

1975年,他们一家回到古驿,母亲为他腾空两个桐木箱,装上剩下的皮影藏进山洞。上有老母亲,下有5个孩子,“家里粮食不够吃,孩子上学等着用钱。”李有生说,回到外沟村后,乡亲们的接济帮助他们一家8口勉强度日。

这种情况下,李有生还一直惦记着他的宝贝。那年,生产队里的一头耕牛死了,队里分肉、分粮那天,李有生却傻里傻气地告诉生产队长:“我不要牛肉,也不要口粮,能不能把牛皮分点给我。”老李是想要来那张老牛皮,再雕点皮影给那藏着的箱子作补充。

“我不唱戏,活着就没意思。”老李走到堂屋里的桌子旁,案头堆了好几摞泛黄的纸张,除了一部分这几年报道他的各类报纸,大部分是他记着戏目的本子。不管老戏、新剧,一字一句都是老李凭记忆记录下来的。

老李聪明,“破四旧”风头正紧的时候,他也变着法儿“钻空子”。随着“文革”期间“革命样板戏”的出现,村里的大喇叭整天播放《沙家浜》《林海雪原》等唱段。李有生就借着样板戏的掩护,设计、制作出挎上盒子枪的杨子荣、穿着貂皮大衣的座山雕……重新唱起大越调皮影。那段日子,他体验到久违的振奋。

苏风云告诉我们,为了能让皮影戏继续登台,老李做啥都可以。老李家不大的院子里,堆放着老两口出远门挖回来晒干的药草,这些草药10斤湿的能晒出1斤干的,干草药每斤能卖5毛钱;小院里还堆着刚弄回来的做木椅用的杨树木料,加上老两口种的9亩粮食,每年能有几千元收入。而这些收入,老李要么用来添置廉价话筒、音箱,要么不断买牛皮雕皮影;还花3000元买了一台助力车,为了能拉上皮影家什为乡邻免费演出。

我们的突然到访老李很是高兴,聊起来收不住话匣子,不知不觉到了晌午,老李执意留我们吃午饭。谈话间,大他2岁的老伴儿,已经拾掇出一桌子自己种的农家菜。饭桌上,借着小酒微醺,他毫不避讳地夸起自己来。老李说,搞皮影戏至少牵涉三门学问,剧本创作涉及文学,人物造型和雕刻涉及美术,谱曲和演奏又涉及音乐,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一部精彩的皮影戏。

做皮影要选上好的牛皮,硝制,浸泡,刮得厚薄均匀,用铁笔在皮上画出样稿,再雕刻、上彩、熨平,最后缝合。“这在过去是皮匠、雕匠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哩!”老李笑得像个孩子。

抿一口酒徒弟几十里外送来的黄酒,老李的语气又露出几分黯淡。上世纪六十年代,王金山的戏班子解散后,到1996年,李有生又开始自发组建皮影戏剧团。教过儿子、女儿、女婿、外孙,如今只有邓州刘集的徒弟苏风云,能常在老李身边顶着。这些年,为了让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生,老李也绞尽脑汁——结合现代音乐,针对儿童制作人物、动物的动画故事……但收效甚微。

饭罢,我们请李有生在堂屋里模拟表演一下皮影戏,以便我们留下一些影像资料。尽管我们一再解释,只需“做做样子”,照片只能定格百分十一秒的画面,而老李硬是拉着苏风云一招一式不马虎,唱完整个段落。“我搞了一辈子了,万一别人看到照片,说我搞得不专业,那我算完了。”

好在,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李有生的大越调皮影戏被收入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救助和保护的对象,他本人也成为其在湖北的唯一传承人,聊天期间,老李多次提到戴东辉这个人名,对他帮助很大,之所以现在还有人记得老李,离不开戴东辉的宣传。

几乎跟所有非遗一样,老李的皮影戏面临经济价值上的破题,而来自政府的支持,只有申报成省级以上的,政府扶持的资金才会多一点。我们相信,因为有了李有生这样执著的传承者,湖北大越调皮影戏暂时不至于传承断代。 襄阳天下乌鸦/摄 邓皓瀚/文


1楼2018-03-15 10: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