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一条以人名命名的路,大多数人可能就不知道了,它就是芝泉路。 芝泉路是湛山寺门前的一条路,很多人会问:芝泉是谁啊?北洋军阀段祺瑞,字芝泉,芝泉就是段祺瑞,那青岛为什么会有一条以段祺瑞命名的路呢?而这路名又为何会沿用至今呢? 说起来,段祺瑞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在这里暂且不论,他与青岛的直接渊源还要从湛山寺说起。话说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青岛有数万日本侨民,有善导寺、西本愿寺等十座专供日本人使用的日本寺庙,40万青岛人却没有一座中国寺庙,于是,当局决定为青岛人修一座中国寺庙,这就是湛山寺。工程从1934年开始动工,资金一直是大问题,社会各界名流纷纷捐款,段祺瑞虽然一生节俭没有太多钱,还是为湛山寺捐了1000银元。 湛山寺 段祺瑞与青岛的另一段渊源是其对德国宣战。1917年,段祺瑞主政的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对德国宣战,从而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以及华盛顿会议,最终,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上与日本达成协议,收回青岛主权。可以说,没有段祺瑞的宣战,中国还不可能这么早就收回了青岛。 正因为这两段特殊的渊源,在段祺瑞1936年去世后,青岛市长沈鸿烈将湛山寺门前的佛海路改成芝泉路以为纪念。 就这样,青岛有一条以段祺瑞命名的道路,又因为是以段祺瑞的表字命名,很低调,知道的人很少,不像中山路那么树大招风,所以躲过了历次政治变动。这条路就这样安安静静地在湛山寺门前听着钟声,直到今天它依然叫芝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