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acebook影响选举?台湾政客早就在做了
凤凰新闻2小时前
语音播报
Facebook(脸书)近日被卷入数据泄露丑闻,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被曝通过窃取脸书用户数据分析选民心理,有针对性地推送竞选广告,甚至捏造假新闻,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这起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让不少人意识到大数据在政治选举中的力量。
脸书也是台湾人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2300万人口中,脸书活跃用户高达1500万。虽然没有窃取用户资料干预选举的案例传出,但运用脸书分析选情、操作议题早已成为各竞选团队的必备武器。
*
台湾“政界网红”柯文哲2014年当选台北市长,就归功于其幕僚团队成功的网络战术,他在发表胜选感言时表示,“这是一场网络主导的选战”。
*
柯文哲在《柯P模式:柯文哲的SOP跟你想的不一样》一书中,详细说明了他的幕僚团队如何利用大数据,赢得了这场选举。
柯文哲在文中提到,脸书广告有个好处,就是使用者可以选择广告受众,所以,他的团队会运用网络技术分析哪一群人与哪些关键词有关,无论是脚踏车、桌游、跳舞,还是环保议题,技术人员都有办法把这群人找出来,并将广告送到他们面前。这是渗透于无形的最高境界,让人很容易在滚动条上面拉一拉,就可看到选战团队所投放的柯文哲政见。
柯的幕僚团队还利用脸书数据分析时下年轻人关注的议题,再通过安排线下行程吸引这些年轻网民。例如,团队从网络关键词计算出“青年”与“街舞”有很高的关联性,他们就安排柯文哲去参观街舞活动,并在脸书发布活动视频。
柯文哲提到,他们的目标群体是从不关心选举的人,这些人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最有可能被影响。“就像街舞团体一般不太谈政治,但当有个人告诉同样爱跳舞的朋友‘柯文哲竟然也在看街舞’,这时候,肯定会诱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了解我这个人。”
柯文哲说,这些议题虽然看似小众,但假设只有五千个人关注,做二十个议题就能影响到十万个人。
*
图:柯文哲出席街舞比赛,与现场的年轻人合影。
柯文哲的网络战术引发蓝绿阵营纷纷效仿,2018年底的台湾县市长和县市议员选举,许多候选人就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选情、操作议题。
民进党嘉义县长提名人翁章梁竞选团队通过脸书掌握支持者资料,了解各地支持者年龄、性别,关心的主题、方向,进而举办多元、非传统的政治造势活动。
寻求连任的绿党籍桃园市议员王浩宇表示,友人为他提供了一套监测软件,可实时了解最新的网络热门话题,通过及早表态、发言先发制人,有时甚至比新闻还要早两、三天掌握民情,像是卫生纸涨价,他就抢先通知民众抢货,避开缺货潮。
*
大数据的使用,能够让政治人物快速掌握民意,作为决策参考。但也有声音担忧,假如事事看网络民意走向,难免流于民粹。另外,网络很容易成为散布谣言和仇恨言论之地,若政治人物通过脸书散布假新闻或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很容易造成“一人成虎”的效应。
台湾联合报发文指出,大数据运用在政治上已是趋势,是一条不可能回头的路。台湾政治人物对于“大数据”的运用或许还在起步阶段,但未来是否会步上剑桥分析公司的后尘,违法窃取用户信息甚至投放假新闻攻击政敌,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台湾媒体广告商刘宜晴说,英国剑桥分析公司的操作,台湾很多网络营销公司也都能做到,只是“有没有用来选举而已”。
台湾中原大学策略长吴肇铭表示,他相信早就有人违法使用网民资料来投放假消息、假新闻等奥步,真实情况可能更严重,只是尚未被证实揭露;年底选举竞争激烈,这类奥步必然将在脸书、PTT论坛等非实名制的网络平台上大举出笼。
凤凰新闻2小时前
语音播报
Facebook(脸书)近日被卷入数据泄露丑闻,一家名为剑桥分析的公司被曝通过窃取脸书用户数据分析选民心理,有针对性地推送竞选广告,甚至捏造假新闻,影响选民的投票意向。这起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让不少人意识到大数据在政治选举中的力量。
脸书也是台湾人最常使用的社交平台,2300万人口中,脸书活跃用户高达1500万。虽然没有窃取用户资料干预选举的案例传出,但运用脸书分析选情、操作议题早已成为各竞选团队的必备武器。
*
台湾“政界网红”柯文哲2014年当选台北市长,就归功于其幕僚团队成功的网络战术,他在发表胜选感言时表示,“这是一场网络主导的选战”。
*
柯文哲在《柯P模式:柯文哲的SOP跟你想的不一样》一书中,详细说明了他的幕僚团队如何利用大数据,赢得了这场选举。
柯文哲在文中提到,脸书广告有个好处,就是使用者可以选择广告受众,所以,他的团队会运用网络技术分析哪一群人与哪些关键词有关,无论是脚踏车、桌游、跳舞,还是环保议题,技术人员都有办法把这群人找出来,并将广告送到他们面前。这是渗透于无形的最高境界,让人很容易在滚动条上面拉一拉,就可看到选战团队所投放的柯文哲政见。
柯的幕僚团队还利用脸书数据分析时下年轻人关注的议题,再通过安排线下行程吸引这些年轻网民。例如,团队从网络关键词计算出“青年”与“街舞”有很高的关联性,他们就安排柯文哲去参观街舞活动,并在脸书发布活动视频。
柯文哲提到,他们的目标群体是从不关心选举的人,这些人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最有可能被影响。“就像街舞团体一般不太谈政治,但当有个人告诉同样爱跳舞的朋友‘柯文哲竟然也在看街舞’,这时候,肯定会诱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了解我这个人。”
柯文哲说,这些议题虽然看似小众,但假设只有五千个人关注,做二十个议题就能影响到十万个人。
*
图:柯文哲出席街舞比赛,与现场的年轻人合影。
柯文哲的网络战术引发蓝绿阵营纷纷效仿,2018年底的台湾县市长和县市议员选举,许多候选人就开始利用大数据分析选情、操作议题。
民进党嘉义县长提名人翁章梁竞选团队通过脸书掌握支持者资料,了解各地支持者年龄、性别,关心的主题、方向,进而举办多元、非传统的政治造势活动。
寻求连任的绿党籍桃园市议员王浩宇表示,友人为他提供了一套监测软件,可实时了解最新的网络热门话题,通过及早表态、发言先发制人,有时甚至比新闻还要早两、三天掌握民情,像是卫生纸涨价,他就抢先通知民众抢货,避开缺货潮。
*
大数据的使用,能够让政治人物快速掌握民意,作为决策参考。但也有声音担忧,假如事事看网络民意走向,难免流于民粹。另外,网络很容易成为散布谣言和仇恨言论之地,若政治人物通过脸书散布假新闻或竞争对手的负面消息,很容易造成“一人成虎”的效应。
台湾联合报发文指出,大数据运用在政治上已是趋势,是一条不可能回头的路。台湾政治人物对于“大数据”的运用或许还在起步阶段,但未来是否会步上剑桥分析公司的后尘,违法窃取用户信息甚至投放假新闻攻击政敌,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台湾媒体广告商刘宜晴说,英国剑桥分析公司的操作,台湾很多网络营销公司也都能做到,只是“有没有用来选举而已”。
台湾中原大学策略长吴肇铭表示,他相信早就有人违法使用网民资料来投放假消息、假新闻等奥步,真实情况可能更严重,只是尚未被证实揭露;年底选举竞争激烈,这类奥步必然将在脸书、PTT论坛等非实名制的网络平台上大举出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