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一篇陈年茯砖(2000年前生产)的文章,但一直没静下心来写,现在先简单将我对不同产地陈年茯砖产品的认识与茶友分享如下。
首先是湖南茯砖,解放后国家将配往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穆斯林地区传统茯砖消费地区的产品生产全部转至湖南地区,并在产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从此茯砖生产工艺,拼配技术和科研投入都以湖南为标杆。
陈年茯砖生产湖南有两大中心,一是以益阳茶厂为核心的益阳地区生产企业(含白沙溪等安化县相关茶厂),主要生产特制茯砖,原料级别较高,口感偏甜偏柔;二是以临湘茶厂为核心的岳阳产区,以生产普茯为主,原料级别较低,口感偏重,药香浓郁。但除临湘茶厂、昆山茶厂产品规范、用料较好外,其他临湘的小厂原料级别太差,因此慢慢被淘汰。
六七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为保障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需要,国家要求江南所有产茶地区除绿茶、红茶等传统区域优势产品外,生产茯砖援疆援藏,益阳茶厂派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湖南以外的茯砖产品分为两类,一是比湖南茯砖原料级别更高的,主要是四川、广西生产的茯砖。四川生产的茯砖主供阿坝州,阿坝州自古以来就是汉藏商贸集散地,藏族有钱人家除了拉萨,就在阿坝州,同时因为低等级原料可做金尖,大马茶,因此四川茯砖的原料是除绿茶外级别最高的,同时因四川茯砖原料用了炒青工艺,因此转化的效果比其他区域的茯砖更柔和甜醇,药香浓郁,但不足之处是炒青没控制好的部分茯砖会有烟焦味,需要打开通风一段时间。
使用原料较好的茯砖产地另一个地方是广西,因为广西六堡茶和茉莉花茶都没有以梗入茶的传统,因此做茯砖都极少掺梗(茶梗调湖南做茯砖,包括以前福建茶区挑的茶梗都调往湖南拼配茯砖),因此广西茯砖工艺最接近湖南,但原料级别比湖南高,其中七十年代广西梧州茶厂,广西横具茶厂生产的茯砖被黑茶爱好者称为极品,四川七十至九十年代,广西七十年代生产的茯砖在市场上价格也远超湖南同时期的茯砖。
比湖南茯砖原料级别较低的有安徽,江苏,浙江生产的茯砖,这些地区都是名优绿茶主产区,绿茶价格高,根本舍不得拿好的原料做茯砖,生产的茯砖都以梗为主,虽然浙江的茯砖产量也比较大,但市场上基本没什么认可度。
这是我对陈年茯砖的一些认识,欢迎茶友交流。
首先是湖南茯砖,解放后国家将配往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穆斯林地区传统茯砖消费地区的产品生产全部转至湖南地区,并在产品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从此茯砖生产工艺,拼配技术和科研投入都以湖南为标杆。
陈年茯砖生产湖南有两大中心,一是以益阳茶厂为核心的益阳地区生产企业(含白沙溪等安化县相关茶厂),主要生产特制茯砖,原料级别较高,口感偏甜偏柔;二是以临湘茶厂为核心的岳阳产区,以生产普茯为主,原料级别较低,口感偏重,药香浓郁。但除临湘茶厂、昆山茶厂产品规范、用料较好外,其他临湘的小厂原料级别太差,因此慢慢被淘汰。
六七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为保障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需要,国家要求江南所有产茶地区除绿茶、红茶等传统区域优势产品外,生产茯砖援疆援藏,益阳茶厂派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湖南以外的茯砖产品分为两类,一是比湖南茯砖原料级别更高的,主要是四川、广西生产的茯砖。四川生产的茯砖主供阿坝州,阿坝州自古以来就是汉藏商贸集散地,藏族有钱人家除了拉萨,就在阿坝州,同时因为低等级原料可做金尖,大马茶,因此四川茯砖的原料是除绿茶外级别最高的,同时因四川茯砖原料用了炒青工艺,因此转化的效果比其他区域的茯砖更柔和甜醇,药香浓郁,但不足之处是炒青没控制好的部分茯砖会有烟焦味,需要打开通风一段时间。
使用原料较好的茯砖产地另一个地方是广西,因为广西六堡茶和茉莉花茶都没有以梗入茶的传统,因此做茯砖都极少掺梗(茶梗调湖南做茯砖,包括以前福建茶区挑的茶梗都调往湖南拼配茯砖),因此广西茯砖工艺最接近湖南,但原料级别比湖南高,其中七十年代广西梧州茶厂,广西横具茶厂生产的茯砖被黑茶爱好者称为极品,四川七十至九十年代,广西七十年代生产的茯砖在市场上价格也远超湖南同时期的茯砖。
比湖南茯砖原料级别较低的有安徽,江苏,浙江生产的茯砖,这些地区都是名优绿茶主产区,绿茶价格高,根本舍不得拿好的原料做茯砖,生产的茯砖都以梗为主,虽然浙江的茯砖产量也比较大,但市场上基本没什么认可度。
这是我对陈年茯砖的一些认识,欢迎茶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