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佛教,佛法,佛,佛经,佛徒,寺庙,众生。
理解佛教,或者随便其中一个概念,都必须理解其它六个概念。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佛。
佛是什么--众生有佛性--我是众生--我念佛--念佛是谁,我是谁
对佛的解释的角度,造成了佛法的分裂,最终造成佛经的分裂,佛徒的分裂,寺庙戒律的分裂,对众生认识的分裂,最终造成佛教的分裂
对佛的解释角度,实际上分裂成四个方向
1、 佛是个体
2、 佛是众生
3、 佛是大道的化身
4、 佛是高高在上的神
当认为佛是个体,是高高在上的神为主体,那么,这个佛的宗派就是正式的宗教,和神教内核并无差别,人以信仰佛神获取利益,佛一切言说,不容质疑,无需怀疑,不容更改,佛的一切经典,一切相关,皆高高在上,众生依靠佛神的搭救而能离苦得乐
这种解释下,佛徒最大的修持目的就是往生净土,佛的国度去,其中又以往生西方极乐为主流,这种主体,加上众生可成佛这个方向,那么路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修行成佛。
这种佛教可以成为神佛教,即使是神佛教,和一神教还是有区别,第一就是个体是可以成为宗教最高存在者,第二就是积极离世,以离群独居为主,不热心僧众混杂,修佛就是出家,出家就是修佛,出家众轻视在家众。
这个是佛教的主流,也是印度佛教衰败乃至退出印度的原因,因为这种佛教出世为主,自然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这是其一,其二,这种佛教的佛法自然就偏向自渡,既然又出世,又自渡,在短期内,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相反--天下大同。
这种佛教的好处是一开始,并不会引起当权着的警惕和不容,就像基督教,一开始时候,连圣子耶稣都被罗马帝国的当权者绞死,为什么呢?因为基督教的教义是积极入世的,是挽救众生为己任的,是鼓励互相依存,任何有点眼光的当权者,都会忧虑这种教义下的教派会成长为和自己争夺统治权的组织。
所以,政治势力,要么就是消灭有积极入世的宗教,要么就是需要借助这种宗教,所以最终基督教等到某些政治势力需要借助自己的时候,就迅速发展,生根发芽,从此成为庞然大物,和世俗权力平起平坐甚至高一等,形成政教对持和合一的局面,从此生生不息,因为群众形成气候的信仰是最难改变的。
而小乘佛教,在印度曾经被两个王朝的当权者利用,借势,大大发展,兴旺非凡,但是因为其出世的教义,自渡的教义,并不能扎根于群众,那么就真的成为了政治的利用和牺牲者了,当新势力要清除旧势力的时候,小乘佛教就自然被另外的教派取代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小乘佛教的危机和在印度的消亡实际上是它本身的造成的,积极入世的宗教,在漫长的皇朝更替中,总是会有那么一次机会被利用而兴盛,最终扎根社会,扎根群众,从而不被政治玩弄和弄死,相反,积极出世的宗教,再多机会,最终都成为政治玩弄的对象,最后弄死。
佛教传播到中土,可以说,精神上进行了改革,这也是佛教高僧在印度佛教遭遇惨痛教训后,痛定思痛的改良,小乘被质疑,大乘的经典开始出现流行于世,中国的佛教更加注重挽救众生为己任,但是呢,中国的佛教大体只是精神上,佛法上积极入世,也就是说,改良了精神,而组织和戒律上,却依然是小乘为主的。
这是否因为儒家,道家本然强大的存在,为了暂时不引起敌意,所以组织和戒律上,实体上不改变,还是佛教缺乏大能,并不清晰明了佛是大道化身和佛教存在的使命导致的呢?
任何组织,很重要的就是其制度,而佛教的制度,依存的根基在其律宗,在其戒律,实际上,直到今天,佛教的戒律,佛教的寺庙,佛教的徒众,依然以出世为尊,甚至是佛法的宣传的主流,都还是以出世为尊, 可以说,在中国,佛教数次被皇权利用而兴盛,数次因为皇权更替而被打压,机会很多,却最终以出世的状态扎根群众,可以说,这是因为实际上,佛教一直都是以小乘为主题啊,如果当初,来中国,能坚持基督教这种从精神到实体都是积极入世,那么,佛教肯定会借着一次皇权支持的机会就成为真正造福众生的佛教。
佛教,佛法,佛,佛经,佛徒,寺庙,众生。
理解佛教,或者随便其中一个概念,都必须理解其它六个概念。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佛。
佛是什么--众生有佛性--我是众生--我念佛--念佛是谁,我是谁
对佛的解释的角度,造成了佛法的分裂,最终造成佛经的分裂,佛徒的分裂,寺庙戒律的分裂,对众生认识的分裂,最终造成佛教的分裂
对佛的解释角度,实际上分裂成四个方向
1、 佛是个体
2、 佛是众生
3、 佛是大道的化身
4、 佛是高高在上的神
当认为佛是个体,是高高在上的神为主体,那么,这个佛的宗派就是正式的宗教,和神教内核并无差别,人以信仰佛神获取利益,佛一切言说,不容质疑,无需怀疑,不容更改,佛的一切经典,一切相关,皆高高在上,众生依靠佛神的搭救而能离苦得乐
这种解释下,佛徒最大的修持目的就是往生净土,佛的国度去,其中又以往生西方极乐为主流,这种主体,加上众生可成佛这个方向,那么路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修行成佛。
这种佛教可以成为神佛教,即使是神佛教,和一神教还是有区别,第一就是个体是可以成为宗教最高存在者,第二就是积极离世,以离群独居为主,不热心僧众混杂,修佛就是出家,出家就是修佛,出家众轻视在家众。
这个是佛教的主流,也是印度佛教衰败乃至退出印度的原因,因为这种佛教出世为主,自然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这是其一,其二,这种佛教的佛法自然就偏向自渡,既然又出世,又自渡,在短期内,和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相反--天下大同。
这种佛教的好处是一开始,并不会引起当权着的警惕和不容,就像基督教,一开始时候,连圣子耶稣都被罗马帝国的当权者绞死,为什么呢?因为基督教的教义是积极入世的,是挽救众生为己任的,是鼓励互相依存,任何有点眼光的当权者,都会忧虑这种教义下的教派会成长为和自己争夺统治权的组织。
所以,政治势力,要么就是消灭有积极入世的宗教,要么就是需要借助这种宗教,所以最终基督教等到某些政治势力需要借助自己的时候,就迅速发展,生根发芽,从此成为庞然大物,和世俗权力平起平坐甚至高一等,形成政教对持和合一的局面,从此生生不息,因为群众形成气候的信仰是最难改变的。
而小乘佛教,在印度曾经被两个王朝的当权者利用,借势,大大发展,兴旺非凡,但是因为其出世的教义,自渡的教义,并不能扎根于群众,那么就真的成为了政治的利用和牺牲者了,当新势力要清除旧势力的时候,小乘佛教就自然被另外的教派取代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小乘佛教的危机和在印度的消亡实际上是它本身的造成的,积极入世的宗教,在漫长的皇朝更替中,总是会有那么一次机会被利用而兴盛,最终扎根社会,扎根群众,从而不被政治玩弄和弄死,相反,积极出世的宗教,再多机会,最终都成为政治玩弄的对象,最后弄死。
佛教传播到中土,可以说,精神上进行了改革,这也是佛教高僧在印度佛教遭遇惨痛教训后,痛定思痛的改良,小乘被质疑,大乘的经典开始出现流行于世,中国的佛教更加注重挽救众生为己任,但是呢,中国的佛教大体只是精神上,佛法上积极入世,也就是说,改良了精神,而组织和戒律上,却依然是小乘为主的。
这是否因为儒家,道家本然强大的存在,为了暂时不引起敌意,所以组织和戒律上,实体上不改变,还是佛教缺乏大能,并不清晰明了佛是大道化身和佛教存在的使命导致的呢?
任何组织,很重要的就是其制度,而佛教的制度,依存的根基在其律宗,在其戒律,实际上,直到今天,佛教的戒律,佛教的寺庙,佛教的徒众,依然以出世为尊,甚至是佛法的宣传的主流,都还是以出世为尊, 可以说,在中国,佛教数次被皇权利用而兴盛,数次因为皇权更替而被打压,机会很多,却最终以出世的状态扎根群众,可以说,这是因为实际上,佛教一直都是以小乘为主题啊,如果当初,来中国,能坚持基督教这种从精神到实体都是积极入世,那么,佛教肯定会借着一次皇权支持的机会就成为真正造福众生的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