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贤皇贵妃吧 关注:620贴子:25,565

乾隆十年的那场古琴修缮和查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故宫博物院记载:乾隆十年,皇帝下旨对宫中所藏古琴进行大规范修缮和查考。最终确定共有二十四张古琴。
其中有一把明朝的无底观赏琴,叫古梅华,档案记载为梅花假琴,也是当年六月修缮,乾隆帝还有感题了一首御制诗。

至七月初七,乾隆帝下旨给琴配匣,同时,很奇怪地要求给24把琴添加了月白穗子,为什么要月白色的呢?
修缮了历代古琴之后,乾隆帝意犹未尽,又为自己制作了四张纪念式古琴,摆放于补桐书院。根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十年,造办处及苏州织造曾奉旨以瀛台补桐书屋枯死桐木为材料,制作古琴四张,这是乾隆朝仅见的宫廷斫琴记录。补桐书屋及其中栽种的桐树对于乾隆皇帝具有独特意义,四琴是作为充满皇帝个人情怀的纪念品而产生和存在的。


IP属地:广东1楼2018-04-14 11:29回复
    2016年苏富比秋拍会上,出现了这四琴中的一把——湘江秋碧


    补桐书院的故事又重回人间。


    IP属地:广东2楼2018-04-14 11:32
    收起回复
      早于雍正二年(1724年),弘历曾于瀛台南侧补桐书屋读书。书屋原种双桐,相廝相伴,后一树枯,遺下独树无无依,遂补植新桐,因以更名为补桐书屋。书屋门前所餘梧桐老树,于乾隆十年(1745年)也告枯死,乾隆忆旧,惜其材而下旨制成四琴,各賜其名並题詩。四琴于乾隆十年始制,十一年(1746年)秋季制成入匣。
      纯皇自注:补桐书屋题四琴之作。旧桐已枯,命工斫為四琴,名之曰「瀛蓬仙籟」、「湘江秋碧」、「臯禽霜唳」、「雲海移情」。既成匣而藏之,仍置补桐書屋中。徘徊感旧,輒以命篇。
      「瀛蓬仙籟」:
      弱水湯茫不可極,有山三點突焦墨。
      齊人扼腕徒相憶,中多不死森森植。
      不為爨下為牖北,無弦亦可鳴以默。
      靜好天然中繩尺,鳳嗉玉軫太古式。
      偈演無生仙籟畟,比丘得道山叟寂。
      補桐主人餘結習,枯榮入目迷五色。
      「湘江秋碧」:
      不解攫醳解琴意,七弦掛壁何不可?
      暉十有三丁晨星,導和理性圖書左。
      湘江夜月來水仙,窗映飄蕭綠陰鎖。
      何須鳴玉覓金儒,愛渠亦複周旋我。
      「皋禽霜唳」:
      招鶴棲桐桐即鶴,斫桐肖鶴鶴即桐。
      幻哉今昔今原昔,是一是二將無同!
      龍齦鳳額渾餘事,春風秋月何匆匆。
      「雲海移情」:
      補桐時節桐森森,因風常作太古音。
      曾不數年鄰死灰,當前枯菀同陶陰。
      底俟為薪識偉物,雷霄裁作冰弦琴。
      成連古有今則無,移情詎必雲海深?
      棐幾高張殿閣涼,南風一曲渺予心。
      現今存見乾隆御題之琴約有十來張,多為唐宋之製,且大凡為博物館之珍藏。乾隆御製之琴僅有文獻所記四張,几经世代交替,散落民間,輾轉流轉,历经兩百七十年,重出人間,唯「湘江秋碧」,彌足珍貴矣


      IP属地:广东3楼2018-04-14 11:40
      收起回复
        这场修琴应该跟离去的贵妃有关,贵妃是一位古琴高手?给琴带上月白穗子,似乎在为离去的人带孝一般。人走了,她曾经时时摆弄的旧物也伤心啊。
        雍正二年,刚好是贵妃到弘历身边的时间,梧桐是引来凤凰之物,也是制琴的好材料,双桐一枯一补的情景,只有恋爱的人才有此心情,到后来余桐又于十年而枯,多么巧合,乾隆帝用枯桐斫琴,多么诗意的怀念——知音。湘江秋碧那首诗也表达了这种意境,攫醳是弹琴时一张一弛的动作,我虽然不解弹琴时一张一弛(乾隆帝不会弹琴?)的意思但我解琴意,把七弦琴挂在壁上又有何不可呢?暉十有三丁晨星,導和理性圖書左(描述古琴上面那些配件的位置,乾隆帝对琴的构造很熟悉,可能没有时间学弹),月夜的湘江有我美丽的仙子,绿阴飄蕭映在窗楹上,何须要弹琴才能找到感觉呢,那美妙的琴音一直在我身边周旋着。乾隆帝表达感情的方式很文艺啊。还有那首云海移情,也很感人啊。


        IP属地:广东4楼2018-04-14 12:23
        收起回复
          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所以湘江、洞庭、潇湘之浦都可以比拟湘妃。古梅华御制诗中的“洞庭始波湘妃重归仙界的车驾“。很明显在悼念贵妃。


          IP属地:广东5楼2018-04-14 13:05
          收起回复
            关于修琴的文章我也看过,可惜没有楼主心细!月白的穗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4-14 16:31
            回复
              月白色是清朝皇帝祭月时使用的颜色,朝袍、祭器都是月白色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4-14 17:13
              回复
                乾隆御制诗
                补桐书屋率题
                温暾晓日一牕红,牕下工夫想象中,昔日今时犹厯厯,补桐书屋自双桐。
                枯枝早是中琴材,新干扶踈翠影堆,净几眀牕重得句,肯教虗度此频来。
                石门松影鬰萧森,书室三楹倚碧岑,阶下淙淙鸣曲注,朱弦不奏亦琴心。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4-14 20:45
                收起回复
                  乾隆皇的文采实在很厚重,他的诗文如果不查典,真的看不懂,不象唐诗朗朗上口,连街头老妇都能吟唱。这也是乾隆诗那么多,被人记住的不多的原因。可笑的是,有些读不懂的人干脆给他冠上农家乐,真是文盲的粗鲁方式。


                  IP属地:广东9楼2018-04-15 00:12
                  回复
                    (乾隆十年)七月初七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各式琴二十四张,内二十一张随匣,三张无匣,铜琴一张,本纸折一件,洋漆匣一件,内盛钥匙二十一件。传旨:着将无匣琴配匣,添月白穗子,有不齐全处粘补收拾;其三号改一号,四号改二号,五号改三号,六号改五号,四号、六号并二十四号俱添做配匣写号;内一张明制改宋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4-15 11:07
                    收起回复
                      根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十年,造办处及苏州织造曾奉旨以瀛台补桐书屋枯死桐木为材料,制作古琴四张,这是乾隆朝仅见的宫廷斫琴记录。笔者认为,档案中详述四琴以白玉制做岳山、承露、上下龙龈等部件并“龙池不必开”,从古琴发声原理及弹奏实操角度分析,实已说明四张琴实际并不具有实用功能。结合高宗御制诗文,可以说正是补桐书屋及其中栽种的桐树对于乾隆皇帝的独特意义,才促成四琴的制作,四琴是作为充满皇帝个人情怀的纪念品而产生和存在的。
                      ——由此可知,补桐书屋枯桐所做的四琴不是弹奏所用,而仅仅是一种纪念物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4-15 12:56
                      回复
                        是的,不用于弹奏,只是纪念品。乾隆皇的情感也抒发在四琴的御制诗里面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4-15 15:13
                        回复
                          古梅华诗:梅花为文桐为身,梅桐琴耶谁主宾?何人斫此甘蕉形,大珠小珠丁晨星,空山一鼓风泠泠,洞庭始波归仙軿,无声凤哕琴有灵,筝琶之耳净者听。


                          IP属地:广东13楼2018-04-16 12:58
                          收起回复
                            洞庭始波,出自谢庄的《月赋》,该句化用了《楚辞 九歌》中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原意为洞庭湖水开始荡漾起波澜,树叶也片片地凋零。《月赋》在写景方面独具匠心,所写之景都是为抒情服务的,寄托了谢庄门厅零落,深感孤危的心情。
                            我觉得,御制诗中,洞庭始波归仙軿,是说作者由于伴侣驾軿仙游,自己深感孤独。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4-16 14:39
                            收起回复
                              乾隆十年
                              有御制诗
                              七月初十立秋
                              节令谁云稍迟留,来临少皞速雨邮,
                              别新牛渚重重忆,波始洞庭渺渺愁,
                              知己梧桐飘一叶,有人西北倚高楼,
                              晚来月宇拈吟处,色色声声分与投。
                              乾隆皇帝的的这种孤寂情绪从乾隆十年就开始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16 15: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