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乘人装置安全运行资料之三
安全警示
1 驱动装置
1.1 驱动轮
1.1.1 整体要求:
驱动轮运行时,必须使驱动轮绳槽中心平面与进出钢丝绳组成的平面平行并重合,否则会导致钢丝绳自旋难以消除和驱动轮轮衬磨损加快,造成掉绳和吊椅内外上翻,以及架空乘人装置损坏和人身安全伤害。
1.1.2调整方法:
1.1.2.1 调整机架板的高差,调节驱动轮位置状态;
1.1.2.2调整距驱动轮的第一组托压轮的高度,使进出驱动轮的钢丝绳处于水平状态;
1.1.2.3驱动轮轮衬磨损余厚小于或等于原厚的三分之一时,必须及时更换轮衬,否则,轮衬过度磨损后会造成超速现象,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1.2高速制动器
1.2.1整体要求:
1.2.1.1制动闸杠杆系统动作灵敏可靠,销轴不松晃;闸轮表面无油迹,液压推动器不漏油。
1.2.1.2工作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间隙不大于0.8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紧密接触,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设计的60%;闸瓦无断裂现象,磨损余厚不小于4mm,闸轮表面沟痕深度不大于1.5mm,沟宽总计不超过闸轮有效宽的10%。
1.2.1.3制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动闸瓦(或闸块)会磨损,螺旋弹簧(或碟簧)长度会变长(形变量减小),导致制动力减小,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和螺旋弹簧(或碟簧)长度,按规定(详见制动器使用说明书)调整好制动器弹簧长度,以保证制动力的可靠性。
1.2.2 调整方法:通过调节制动器上的调节杆来调整制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
1.3低速制动器
低速端制动器按制动方式分为液压制动和电液制动,制动器可夹轮边和夹轮缘两种方式,其整体要求是一致的。
1.3.1整体要求:
1.3.1.1安全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制动闸片与制动边之间的间隙(既制动退距)为1.5~2mm,制动时闸块与驱动轮制动边紧密接触,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设计的85%。
1.3.1.2 制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动闸片会磨损,碟簧形变量减小,导致制动力减小,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和碟簧长度,摩擦片磨损余厚为1/3且≤5mm时,必须更换,按规定调整好弹簧长度,以保证制动力的可靠性。
1.3.2 调整方法:调整制动器退距调节螺母来实现,以保证足够的退距和制动力,详见制动器使用说明书。
2尾部张紧装置
在钢丝绳张紧后,负载作用在两托轮与钢丝绳的中间时,钢丝绳下垂的高度,称为钢丝绳的挠度。重锤的张紧程度应保证钢丝绳在G=110Kg的负载作用下两托轮间钢丝绳的挠度为100-150mm左右。
重锤安装不能先按设计最大值安装重量,要逐步增加,视其钢丝绳张紧到最佳状态为止,其重锤块的缺口应交错排列组装,防止松动。重锤上下浮动时,向上绳卡不能顶到滑轮上,否则会导致在负载增大时,不能及时调节钢丝绳的挠度,从而
导致钢丝绳张力加大,则会导致轮衬磨损加快,钢丝绳寿命减短;向下不能落地,否则就不能对钢丝绳起到张紧的作用,钢丝绳松弛将导致掉绳以及钢丝绳与驱动轮,尾轮打滑,从而引发人身安全事故
安全警示
1 驱动装置
1.1 驱动轮
1.1.1 整体要求:
驱动轮运行时,必须使驱动轮绳槽中心平面与进出钢丝绳组成的平面平行并重合,否则会导致钢丝绳自旋难以消除和驱动轮轮衬磨损加快,造成掉绳和吊椅内外上翻,以及架空乘人装置损坏和人身安全伤害。
1.1.2调整方法:
1.1.2.1 调整机架板的高差,调节驱动轮位置状态;
1.1.2.2调整距驱动轮的第一组托压轮的高度,使进出驱动轮的钢丝绳处于水平状态;
1.1.2.3驱动轮轮衬磨损余厚小于或等于原厚的三分之一时,必须及时更换轮衬,否则,轮衬过度磨损后会造成超速现象,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1.2高速制动器
1.2.1整体要求:
1.2.1.1制动闸杠杆系统动作灵敏可靠,销轴不松晃;闸轮表面无油迹,液压推动器不漏油。
1.2.1.2工作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闸瓦间隙不大于0.8mm,制动时闸瓦与制动轮紧密接触,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设计的60%;闸瓦无断裂现象,磨损余厚不小于4mm,闸轮表面沟痕深度不大于1.5mm,沟宽总计不超过闸轮有效宽的10%。
1.2.1.3制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动闸瓦(或闸块)会磨损,螺旋弹簧(或碟簧)长度会变长(形变量减小),导致制动力减小,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和螺旋弹簧(或碟簧)长度,按规定(详见制动器使用说明书)调整好制动器弹簧长度,以保证制动力的可靠性。
1.2.2 调整方法:通过调节制动器上的调节杆来调整制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
1.3低速制动器
低速端制动器按制动方式分为液压制动和电液制动,制动器可夹轮边和夹轮缘两种方式,其整体要求是一致的。
1.3.1整体要求:
1.3.1.1安全制动器在松闸状态下,制动闸片与制动边之间的间隙(既制动退距)为1.5~2mm,制动时闸块与驱动轮制动边紧密接触,有效接触面积不小于设计的85%。
1.3.1.2 制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制动闸片会磨损,碟簧形变量减小,导致制动力减小,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制动片的磨损情况和碟簧长度,摩擦片磨损余厚为1/3且≤5mm时,必须更换,按规定调整好弹簧长度,以保证制动力的可靠性。
1.3.2 调整方法:调整制动器退距调节螺母来实现,以保证足够的退距和制动力,详见制动器使用说明书。
2尾部张紧装置
在钢丝绳张紧后,负载作用在两托轮与钢丝绳的中间时,钢丝绳下垂的高度,称为钢丝绳的挠度。重锤的张紧程度应保证钢丝绳在G=110Kg的负载作用下两托轮间钢丝绳的挠度为100-150mm左右。
重锤安装不能先按设计最大值安装重量,要逐步增加,视其钢丝绳张紧到最佳状态为止,其重锤块的缺口应交错排列组装,防止松动。重锤上下浮动时,向上绳卡不能顶到滑轮上,否则会导致在负载增大时,不能及时调节钢丝绳的挠度,从而
导致钢丝绳张力加大,则会导致轮衬磨损加快,钢丝绳寿命减短;向下不能落地,否则就不能对钢丝绳起到张紧的作用,钢丝绳松弛将导致掉绳以及钢丝绳与驱动轮,尾轮打滑,从而引发人身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