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吧 关注:213,530贴子:7,249,417

赏票23 龙、凤文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和凤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中国邮政在2000 年龙年发行了《龙(文物)》特种邮票,时隔17 年后,又于2017年鸡年之际,发行了与鸡生肖有着密切联系的《凤(文物)》特种邮票,与当年的《龙(文物)》特种邮票相互对应,相映成趣,成为古物邮票的姊妹篇。


IP属地:广东1楼2018-04-22 20:43回复
    2000-4龙(文物)6全
    (1)新石器时代·玉龙

    品名:玉龙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新石器时代后期,红山文化。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出土。高26厘米。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IP属地:广东2楼2018-04-22 20:45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战国·龙形玉饰

      品名:卧蚕纹龙形玉佩
      馆藏: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出土时为一对。这件龙形玉饰为青玉色,长11.3厘米,宽7.7厘米,造型奇特,龙身细长,边缘阴刻斜线纹,龙身遍饰谷纹,作飘举攀升状,形态十分生动。在厚仅0.6厘米的弧形玉片上,作者把想象中龙的腾跃姿势:俯首屈颈,尾上翘,前爪提起,后爪蹬地,正跃然而起的瞬间姿态镂空勾勒出来,活灵活现予以展示,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感染。


      IP属地:广东3楼2018-04-22 20:46
      回复
        (3)汉·青龙瓦当

        品名:灰陶青龙纹瓦当
        馆藏:陕西省博物馆

          西汉。1956年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瓦当俗称瓦头,古建筑的一种构件,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即瓦面上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也叫滴水檐),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此瓦当上的青龙躯体强健,颈、腹下有鳞甲,肋间生翅,背部上还有表示东方初生的太阳。形象极为勇武,洒脱奔放,活灵活现,做工手法细腻,鳞甲刻画清晰,布局充实丰满,是汉代图像瓦当中的精品。


        IP属地:广东4楼2018-04-22 20:47
        回复
          (4)唐·盘龙纹铜镜

          品名:云龙纹葵花铜镜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唐。直径19.5厘米,边高0.4厘米。铜镜是我国古代妇女梳妆用的生活用品,其使用年代可上溯至殷商时期。此镜圆钮,八出葵花形边,饰一蛇颈兽身龙像。龙回首向钮,状如吞珠;三肢着力似蓄势前行,缺又将尾搭绕于扬起的右后肢上形成收敛之态,姿态顽皮生动。唐代铜镜上常见这种身姿的龙像。


          IP属地:广东5楼2018-04-22 20:48
          回复
            (5)金·坐式铜龙

            品名:金代铜坐龙
            馆藏:黑龙江省博物馆

              金代早中期。1956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出土。金代皇室御用器物,铜龙为黄铜质铸造而成,它集龙、麒麟、狮、犬形象和特点于一身,设计构想及雕塑水平高超。龙呈蹲坐式,龙首微扬,张口似吟啸,肩微前弓,前左腿翘起,其爪飞踏瑞云,瑞云与后腿相连,前右腿略向前方直立,爪与地面相连,龙尾上翅向外卷曲,龙首、肩部和四肢饰有卷鬣,威武雄姿,亦动亦静,浩气凛然。在龙的前右腿、尾部及瑞云处有以双向分开的扁锭残迹,当时与它物相连接固定而铸。可谓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IP属地:广东6楼2018-04-22 20:49
            收起回复
              (6)清·紫檀宝座嵌螺钿云龙

              馆藏:故宫博物馆
                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这枚邮票画面中的龙是清代皇帝专用的宝座上的装饰,以螺钿、玳瑁、寿山石等镶嵌而成。造型优雅,宏丽辉煌,是我国数千年来龙的演变中美的结晶。


              IP属地:广东7楼2018-04-22 20:50
              收起回复
                2017-17 凤(文物)6全
                (1)新石器时代·玉凤

                品名:凤形佩
                馆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新石器。1955年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镇罗家柏岭遗址出土。最大径4.7厘米厚0.6-0.7厘米。器呈牙白色,卷曲状,作首尾相衔团凤形,镂空透雕。头顶有勾形长冠,圆眼,尖喙,肩连双翼,短翅,长尾。尾部又分为双叉,其中一叉与凤头相连,爪卧于腹下。玉凤翅膀用阳线琢出羽翎纹,凤尾部上方琢一圆孔,孔为单面钻,孔里填实,孔旁外有一凸榫。器身一面较平,一面微隆起,两面纹饰相同。
                  此凤造型秀美,构思巧妙,姿态活泼,非常注重细部的刻画,以镂空透雕并采用减地凸起阳线的雕刻技法,线条流畅,雕刻绝妙,代表了石家河文化玉凤雕刻的最高水平,被誉为“中华第一凤”。


                IP属地:广东8楼2018-04-22 20:5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2)西周·晋侯鸟尊

                  品名:鸟尊
                  馆藏:山西博物馆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IP属地:广东9楼2018-04-22 20:53
                  回复
                    (3)唐·青釉凤首龙柄壶

                    品名:青釉凤首龙柄壶
                    馆藏:故宫博物馆

                      青釉凤首龙柄壶,通高41.3cm。壶盖与壶口吻合成凤头状,使得壶整体颇似一只挺立的凤鸟。壶柄塑成一直立的蟠龙,龙口衔住口沿,作窥视探饮状,前肢撑于壶肩部,后肢立于喇叭形底座上。壶体以塑贴和刻划技法装饰。腹部塑贴主体纹饰两层,上为6个联珠纹圆形开光,内有手舞足蹈的力士,下为宝相花6朵。口沿、颈、肩及胫部饰以联珠纹、莲瓣、卷叶或垂叶纹。各组纹饰间以弦纹相隔。此壶胎体厚重,釉层凝厚,玻璃质感强,带有北朝以来北方青瓷的遗风。其装饰纹样繁复,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六朝至唐代,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波斯的一种鸟首壶传到我国,影响所及,在唐代的青瓷、白瓷及三彩釉陶中出现了凤首壶,其中以这件青釉凤首龙柄壶最为精美。此壶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226-642年)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IP属地:广东10楼2018-04-22 20:55
                    回复
                      (4)唐·金凤

                      品名:金凤
                      馆藏:西安博物院

                        唐代。1971年西安市东郊郭家滩出土。宽6.7厘米、高6.6厘米。金凤昂首挺胸,双翼展开,两足蹬地。头顶高花冠,羽毛随风飞拂,尾部勾卷,尾羽为串枝叶形,层层向上。胸腹和飞羽处原镶嵌有绿松石,现已脱落。凤首、翅、尾、足极富动感,将金凤腾空欲起的刹那瞬间,刻画得生动形象。凤的花冠、翅、尾、尾尖及双足上均有小孔,为穿铆钉固定之用,这件金凤应为某件器物上的装饰品。


                      IP属地:广东11楼2018-04-22 20:56
                      回复
                        (5)明·缂丝凤穿牡丹团花

                        品名:刻丝凤穿牡丹团花
                        馆藏: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明代。直径30厘米。此幅刻丝作品用色鲜艳明洁,配色雅致,构图饱满。一对凤凰在牡丹花与桃花丛中遥相呼应,上接云天,下连福海,一派富贵喜庆之气。刻丝是以生蚕丝做经,以各色熟丝作纬,用通经断纬,彩纬显花的方法织造而成的织物,待织造完成后其正反效果如一。承空观之,犹如刀刻。刻丝技法易学难精,要求织造者有较高的艺术造诣。并且自古就有“一寸刻丝一寸金”的说法,可见其珍贵。
                          我国刻丝技术在南宋时已完全成熟,出现了一批刻丝书画名家,如朱克柔、沈子蕃等。明清两代,刻丝除用于书画、佛像外,还大量用于高档服饰与日用品。这件刻丝团花的地部用捻金线织造;纹部运用了“缂鳞”、“掼”、“勾”和“木梳戗”等技法。是一件难得的刻丝佳作。


                        IP属地:广东12楼2018-04-22 20:57
                        回复
                          (6)清·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品名:青花凤穿牡丹纹罐
                          馆藏:故宫博物馆


                            高37.5cm。罐直口,溜肩,圆腹,圈足,有盖,盖圆顶,宝珠形钮,盖与罐子母口相合。盖面绘缠枝牡丹花与变形如意纹,罐口绘朵花4组,两两相对,腹部主题图案满绘凤穿牡丹花纹。足内有青花篆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
                            此罐胎体厚重,青花呈色鲜艳明快,纹饰清晰,生动活泼,凤凰图案用笔奔放,简洁凝练。此罐之造型与绘画风格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IP属地:广东13楼2018-04-22 20:59
                          收起回复
                            over


                            IP属地:广东14楼2018-04-22 20: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学习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8-04-22 2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