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客上写好了,随便粘到贴吧。愚人之见,前辈莫笑。
接触普洱茶那么几年,自己一直有两种状态:试茶和品茶。
纵观全国,绝大部分的普洱茶是给消费者以“试茶”的形式消耗掉,这是非常浪费。比如说,多少新茶被喝掉?多少茶能在茶友手上存放达到十年以上?而又有多少消费者(茶友)愿意直接消费十年以上陈期的茶品?
所以说,普遍普洱茶友没有真正领悟普洱茶的生命艺术,没有真正体验到普洱茶给我们带来的神奇魅力。假若,他们喝掉的是具有极高转化潜力的好茶,那是相当可惜的。
刚出厂的普洱茶,无论生熟,它们都是新茶,哪怕是熟茶,也有一定的转化及陈化空间,熟茶自然存放五年以上,堆味杂味褪去,口感也会逐年变好,一般到十五年左右达到稳定,之后再无更好变化,具体时间由发酵程度、原料和陈放环境等因素决定。我们重点讲一下生茶吧。
新的生茶,它算是个半成品,相当于完成20%左右,剩余的80%需要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转化和陈化过程,它这么年轻,我们就把它喝掉了,是不是非常可惜?
生茶(包括毛茶、散茶)自成品后,它每年都会有丝微的变化,在自然干仓环境下,第一个五年是一个阶段,往后每三至五年会有一个阶段性变化,具体时间差异跟茶品的形状、原料差别(原料级别、原料茶区差异、原料树龄、海拔、采摘季节、拼配结构)、仓储环境(温湿度、通风度、光照、是否堆压)等因素有关。超过15年的,我暂无可靠实践验证,只能参照相关资料支持。在我手上试验的茶,大致10-15年。
而普洱茶的魅力在于我们在每个阶段,每一年,每个季节去试茶,它都会给到我们不同的感受,最喜悦的莫过于初显成效时的成就感。在一年之中,秋冬季节最适合品鉴普洱茶在过去一年的变化,很多时候同一款茶,秋季与夏季的表现是截然不同。有一次跟一位老师傅交流,他说一款放了七年的生茶,在当年夏季去试一下它,表现还不理想,没想到秋末冬来之时再兴起去试它,已经初见效果,他说按这样的效果,再放三五年,定能达到某一个程度~~~某一个程度意味品饮价值有质的提升,也是人民币的提升。听他分享时,我也听得津津入味,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我最喜欢听他分享时,直接把经验放到口袋。哈哈~~
当然,这只是很表浅地分享普洱茶的魅力之处,而我更着迷于,在自然干仓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茶品(指古树、野生茶、不同茶区、经典拼配配方茶、定制和特制茶)进行温湿度微调,想拿到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让茶品达到越来越好的效果。特别是香型的定型,口感的定型,以及对古树茶最佳的仓储环境,这是我最想得到的。
在漫长的试验过程中,我重复的更多的是试茶的过程,试茶不会快速地把茶消耗掉,每季或两季试茶一次。该去消耗掉的是那些已经初见成效的作品,比如有十来年陈期的作品,每一道茶都在细细地品味,无论从最初茶品的选择、裸茶的变化、汤色的变化、口感的表现、茶底的变化、余韵的回味,无一是爽心悦目的。这样的爽心悦目作品,往后边放边品,边品边放,并且逐渐有更多不同风格不同风味的作品供自己选择,供分享以好友,此生是否快乐无穷?
在普洱茶仓储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值得发现与尝试的事情可做,在茫茫几十年中,它们还有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们去体验。我们不必羡慕天价普洱,也不去对老茶陈茶叹为观止,我们自己就能努力创造。
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消费观念和品饮方式,以茶养茶,并花点时间探寻普洱茶的神奇魅力,你一定不会寂莫。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更多的思考。
接触普洱茶那么几年,自己一直有两种状态:试茶和品茶。
纵观全国,绝大部分的普洱茶是给消费者以“试茶”的形式消耗掉,这是非常浪费。比如说,多少新茶被喝掉?多少茶能在茶友手上存放达到十年以上?而又有多少消费者(茶友)愿意直接消费十年以上陈期的茶品?
所以说,普遍普洱茶友没有真正领悟普洱茶的生命艺术,没有真正体验到普洱茶给我们带来的神奇魅力。假若,他们喝掉的是具有极高转化潜力的好茶,那是相当可惜的。
刚出厂的普洱茶,无论生熟,它们都是新茶,哪怕是熟茶,也有一定的转化及陈化空间,熟茶自然存放五年以上,堆味杂味褪去,口感也会逐年变好,一般到十五年左右达到稳定,之后再无更好变化,具体时间由发酵程度、原料和陈放环境等因素决定。我们重点讲一下生茶吧。
新的生茶,它算是个半成品,相当于完成20%左右,剩余的80%需要长达几十年、上百年的转化和陈化过程,它这么年轻,我们就把它喝掉了,是不是非常可惜?
生茶(包括毛茶、散茶)自成品后,它每年都会有丝微的变化,在自然干仓环境下,第一个五年是一个阶段,往后每三至五年会有一个阶段性变化,具体时间差异跟茶品的形状、原料差别(原料级别、原料茶区差异、原料树龄、海拔、采摘季节、拼配结构)、仓储环境(温湿度、通风度、光照、是否堆压)等因素有关。超过15年的,我暂无可靠实践验证,只能参照相关资料支持。在我手上试验的茶,大致10-15年。
而普洱茶的魅力在于我们在每个阶段,每一年,每个季节去试茶,它都会给到我们不同的感受,最喜悦的莫过于初显成效时的成就感。在一年之中,秋冬季节最适合品鉴普洱茶在过去一年的变化,很多时候同一款茶,秋季与夏季的表现是截然不同。有一次跟一位老师傅交流,他说一款放了七年的生茶,在当年夏季去试一下它,表现还不理想,没想到秋末冬来之时再兴起去试它,已经初见效果,他说按这样的效果,再放三五年,定能达到某一个程度~~~某一个程度意味品饮价值有质的提升,也是人民币的提升。听他分享时,我也听得津津入味,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我最喜欢听他分享时,直接把经验放到口袋。哈哈~~
当然,这只是很表浅地分享普洱茶的魅力之处,而我更着迷于,在自然干仓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茶品(指古树、野生茶、不同茶区、经典拼配配方茶、定制和特制茶)进行温湿度微调,想拿到不同阶段的不同的数据,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让茶品达到越来越好的效果。特别是香型的定型,口感的定型,以及对古树茶最佳的仓储环境,这是我最想得到的。
在漫长的试验过程中,我重复的更多的是试茶的过程,试茶不会快速地把茶消耗掉,每季或两季试茶一次。该去消耗掉的是那些已经初见成效的作品,比如有十来年陈期的作品,每一道茶都在细细地品味,无论从最初茶品的选择、裸茶的变化、汤色的变化、口感的表现、茶底的变化、余韵的回味,无一是爽心悦目的。这样的爽心悦目作品,往后边放边品,边品边放,并且逐渐有更多不同风格不同风味的作品供自己选择,供分享以好友,此生是否快乐无穷?
在普洱茶仓储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有趣的、值得发现与尝试的事情可做,在茫茫几十年中,它们还有无穷无尽的变化让我们去体验。我们不必羡慕天价普洱,也不去对老茶陈茶叹为观止,我们自己就能努力创造。
只要我们改变一下消费观念和品饮方式,以茶养茶,并花点时间探寻普洱茶的神奇魅力,你一定不会寂莫。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更多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