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鹿鸣吧 关注:134贴子:14,940
  • 14回复贴,共1

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两”的“真囧理建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兰•巴迪欧(1937—),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作家,巴黎高师荣誉退休教授,是当今欧美理论界最有名、最受关注和最受争议的左派思想家之一。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与《世界报》记者尼古拉•特吕翁以 “爱”为主题的公开谈话录。巴迪欧批判西方流行的“爱”的观念,坚持某种理想主义,而这背后映现的也是他所主张的哲学观与关于更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设想。
--------------------
访谈与书评,不定时添加。


1楼2018-05-23 09:04回复
    《愛的多重奏》 :語重心長的採訪記錄
    關於作者:
    阿蘭·巴迪歐,也譯作阿兰·巴丢、阿·巴丟等,1937年生,主要著作有《存在與事囧件》、《倫理學:論惡的意識》、《世紀》、《有限與無限》、《條件種種》、《愛的多重奏》等,他被譽為自黑格爾以來最具思辨性的思想家,他還是著名的或者說僅存的毛主義思想人物,是目前在世的最具影響力的激進左囧派知識分囧子。
    關於思想:
    首先,我得聲明一下,我爲什麽要介紹一個左囧派知識分囧子的思想,而且還是毛主義的?必須認清楚,西方的左囧派與我們國內的左囧派是不同的東西,西方所有知識分囧子在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說是左囧派,只要他不是于政囧府合謀的,那就是左囧派陣營的人物。而國內肯定不是這樣,具體是怎樣的很難說清楚,但肯定要比西方的左囧派更複雜,不是他們的思想更複雜,而是成份,即構成左囧派的成員身份更複雜,這裡不討論這個。
    還有毛主義,在西方所謂的毛主義,無非就是多了行動,多了具體的實踐,他們隔空看中國的文囧革,認為那是非常好的政囧治運動,是真正的無產階級革囧命,巴迪歐在五月風暴中體會到了這點,他那時是巴黎活躍的學生,他和學生們上囧街遊行,與軍警鬥爭,在風暴中他認識到一個新的東西:就是那些著名人物的思想在行動時根本就用不上,怎麼辦?他從這裡看到了思想前進的路途,那就是具體到每個事囧件去考察,而不是停留在思想邏輯中做推理。這也導致他後來的思想都傾向于對具體事囧件的關注,或者說從事囧件觸發對一些理論思想進行批駁和質疑,比如他認為哲學的任務就是對觀念的突破。
    如此,很明顯,巴迪歐這樣的毛主義跟我們意識中的毛主義很不一樣,他吸取的是毛主義思想中的那些理想成份,他後來當然也認識到了政囧治的文囧革是怎麼回事。因此,我們最好不要因為帶有左囧派或者毛主義詞彙就不對一些思想家感興趣。
    當然,如果巴迪歐僅僅是在激進地批判,在質疑一切,而沒有其他層面的東西的話,那也沒有什麽大不了,他也不會那麼著名。最重要的是,他在批判或者質疑一切固有的觀念的時候,用的是什麽態度呢?他既然看到一切觀念的弱點,可以剖析出固有觀念的漏洞,那麼,這又如何呢?我們都可以自以為看透世界,或者看破紅塵,或者認識到某些宏大或細微觀念的虛偽成份,但爲什麽要需要執著于這種批判,要堅持那份熱情?是什麽力量在維持他以及很多類似的知識分囧子去追逐理想的人生或者社會狀態?那就是愛。因此,介紹巴迪歐關於愛的思想,不但是認識巴迪歐思想的一個基礎,而且可以是我們堅持信囧仰、執著于閱讀文學作品等等具體事囧件的一個很好的慰藉,起碼是一種美好的解釋。
    我有好些朋友總喜歡質疑,但有幾個人的質疑讓我非常不舒服,因為他們好些是看破一切識辨所有,有種高踞在上的姿態,更嚴重的是,他們把人生或者社會必須有的那些純真信囧仰很瞧不起,總是覺得那都是扯談,然而自己卻持一種混世的生活方式,做一些蠅營狗苟的事情,這種態度我覺得很不好,一些人認為那是成熟,是看透世界、不再相信什麽的成熟,可我不這樣看,我反而覺得那是半成熟,成熟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無知的階段,天真地相信教科書類型的知識,二是有知的階段,就是看得清這個世界怎麼回事,不再輕易地相信什麽,但他們的不成熟也在於不相信什麽;第三個階段就是清囧醒地看待兩個世界,一是現實世界,二是知識世界,而且在清囧醒中還有一些執著的東西,執著于什麽呢?那就是愛。不相信現實世界的條條框框,但你還愛著這個操囧蛋的世界,不相信那些自圓其說的思想觀念了,但你還在繼續這種發自內心的思考和求索,也就是愛思考——philosophy。
    這種愛是什麽呢?巴迪歐就是在談論這樣一種愛,齊澤克對巴迪歐的“愛”有這樣的介紹,也就是序言裏面提到的,“是對于真正的平等——解囧放政囧治的信念:讓我們去愛上垃囧圾,愛上我們這個將要完蛋的世界,愛它們到盡頭,一直停下來,熬出頭,帶著勇氣忍受,在不可能中實踐可能,站到命運的另一邊去,直到讓我們自己都驚奇為止。”還有一句:“只有愛的貫穿,行動才能如此徹底。”
    關於《愛的多重奏》
    這是採訪性質的文集,它其實是連續著的,但出版的時候作了章節劃分。我們不按它的順序來。在開始的時候,巴迪歐提到了我們這個時代對待愛情的一種普遍態度,即追求安全,他講到:“從根本上來說,我們面臨愛情的兩大敵人:保險合同的安全和有限享樂的舒適。”這是針對享樂主義和自囧由主義人囧士非常樂眾的愛情態度。請不要誤會,這裡巴迪歐之所以反對安全和舒適,是因為人們在追求安全和舒適的愛情這一過程中,像是在設計一些電腦程序,或者類似于在買保險,而不是從體驗出發,不把愛情看做一種冒險,巴迪歐認為愛情是一種禮物,它使兩個生命在強度和意義上進行碰撞,它有風險,但正因為風險,它才顯得有生命。因為那種聲稱消除了危險的愛情類似于美國宣揚的“零死亡的戰爭”,安全性威脅了人們的愛情觀,愛情成為了買賣,所以是威脅。另外還有一點是,真的存在如買保險一樣安全的愛情嗎?保險都不一定安全,何談愛情的安全呢?當然,巴迪歐質疑的是提前設置好的安全思維,而不是質疑愛情過程中和婚姻可能給人們提囧供的那種安全感。這是有區別的,因為前者是出發點,那種出發點消除了真正的愛情,它“避開了對構成愛情的相異性做任何直接的經歷、作任何真正的深刻的體驗。”
    巴迪歐對此的態度是,愛需要不斷地重新創造,這種重新當然不是不斷地變化戀愛對象,相反,而是在簡單的保持基礎上,在新奇的世界中創造愛情的傳奇,保持不是防衛,防衛風險的愛情是脆弱的,也是最無趣的,安全的愛情只存在于可以在新奇的世界中創造愛的歷險。巴迪歐說:“愛是一種堅持到底的冒險。冒險的方面是必然的,但堅持到底亦是必然的。相遇僅僅解除了最初的障礙,最初的分歧,最初的敵人;若將愛理解為相遇,是對愛的扭曲。一種真正的愛,是一種持之以恆的勝利,不斷地跨越空間、時間、世界所造成的障礙。”這其實是講如何面對愛情中的“兩”的問題,“兩”是兩個人,是差異的組合,因為愛,它們建構起一個牢固的關係,而持續這種由差異逐漸的關係,也就是持續愛,這種持續是特別的,它不止於說明兩個人永遠相愛,而且是:“愛在生命中發明了另一種不同的持續方式。在愛的體驗中,每一個人的存在,都將面對一種全新的時間性……愛是一種不知名的持續的慾望。”我想,這點應該可以理解,雖然他講的很抽象,這裡的意思說因為愛,它使得時間性問題不再是單個人的,而是兩個有差異的人共同建構的時間性,而維持這種時間性,也就與單方面的希望維持不再相同。
    針對愛是“兩”的問題,巴迪歐將愛的真囧理看做是關於“兩”的真囧理,他把愛看做是通往真囧理的步驟,這是一種體驗,在這種體驗中關於“兩”的真囧理被建構起來。而且,因為“兩”的建構是在差異關係上的建構,所以,關於愛的真囧理,也就是關於差異的真囧理,接受愛的考驗,也就是接受差異的考驗。從這個觀念出發,巴迪歐就不僅僅是在談論愛了,而且是在談論哲學上的重要問題,即差異問題,它也是政囧治問題,是藝術問題。愛是包容差異並且實現創造的持續過程,而政囧治,也是關於差異的問題,是集體的問題,它們都不是消除差異、實現同一,而是如何面對差異。當然,愛與政囧治有很大的差別,政囧治還有敵人角色的存在。巴迪歐說:“在愛中,兩個個體之間存在著絕對的差異,這同時是人們能夠呈現的最大差異之一;因為這是一種無限的差異,一種相遇,一種宣囧言,一種忠誠,從而最終能夠把這種無限差異改變成為一種創造性的存在。”而政囧治中必然存在敵人,敵人概念內在於政囧治概念,如何處理政囧治中的敵人呢?肯定不是消滅,而是“愛”,這“愛”又怎麼回事?“必須顯示出一種普遍的愛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只是一種單純的可能性,使得我們形成一種關於差異的實在的、肯定的、創造的經驗。”這是一種關於他者的經驗,是哲學中“他者”問題的現實延伸。對於愛與政囧治,巴迪歐也提醒我們注意區分,“愛不應該和政囧治激囧情攪合在一起。政囧治問題,是對仇囧恨加以控囧制的問題,而不是愛的問題。”這裡把愛與政囧治牽連起來,不是因為政囧治存在愛,而是說處理政囧治問題,即處理仇囧恨問題,關於“愛”的思想可以有汲取的內容。
    而藝術呢?愛與藝術的關係可以作為我們的探討重點,藝術可以說離不開愛,沒有愛則沒有藝術,再先鋒的藝術,也都是源自愛的表達,而且它是具體的愛,是喚起我們對愛的忠誠和信囧仰。在某種程度上,先鋒就是主張從普遍回到具體,從抽象規則進入事囧件。比如巴迪歐講到的超現實主義藝術,它的核心就在於重新創造愛,它的藝術態度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那就是賦予事囧件應有只價值。但是,與超現實主義等藝術作品所宣揚的那些邂逅或者虛無等不同,巴迪歐將“事囧件”作了超越性解讀,不孤立事囧件,也就是對事囧件負責,事囧件可以是奇跡般的呈現出來,但超現實還在於把事囧件做延續性建構,即持續愛的奇跡,也就是前面所談及的,維護在差異基礎上建構起來的“兩”的關係,而維護它,只有思考、行動才能實現,這是愛的“勞作”。另外,在藝術作品中,那些冒險的愛總是異常吸引人,戲劇式的愛情很有魅力,因為它們是將不可能性進行到底。當然,藝術中的愛不僅僅是內容,而且通過藝術表達,愛其實成為了思想,成為了哲學,能夠把愛情寫成哲學的藝術作品,它肯定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愛不僅僅是身體、慾望、情感,它還是思想。巴迪歐還提到了佩阿索的“愛是一種思想”,意思是愛蘊涵的“折磨”,愛不可能是簡單的持續,持續的愛必然有折磨,因為它是建構在差異基礎上的“兩”的組合體,這兩個身體需要不斷磨合、反復交流。因此,維護愛,不是提前買保險,而是在歷險中不斷地重新創造愛,而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愛的思想。
    “愛,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來賦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獨。在這個世界上,我很直接地感受到,幸福的源泉就在於與他人共在。‘我愛你’就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你成為我生命的源泉。在這個源泉的泉水中,我看到了我們的快樂,首先是你的快樂。正如馬拉美的詩所說的,我看到了:在波浪中,你變成了/你的赤囧裸的狂歡”——結論中,巴迪歐最後的話。


    2楼2018-05-23 09:06
    回复
      书评1
      巴迪欧的爱
      作者:潜潜
      巴迪欧说,现代的爱情备受威胁,其中使爱最为失落的,是现代人对安全的需要,要一份毫不受伤的爱,一份保险的恋情,终归不可能。他说,爱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没有风险之下赐予生命的礼物,失去风险的爱情,同样也失去爱情给予生命的诗意。同样的说法,罗尔斯也说过:最好的爱,并不是伤得最少的爱。
      第二个威胁现代人爱情的是将爱情当作纯粹的享乐精神,是其中一件获得生存愉悦的活动。这一观点忽视了爱的承诺与意义。这是将爱当成百货商场里用完即弃的娱乐商品来消费,是享乐主义与无节制消费的劣质影响,无视爱的本质。
      巴迪欧在此给予爱一个在我看来无可挑剔的完美定义:真正的爱,就是将两人的偶然相遇化为彼此必然的命运。
      就相爱的两个人来说,不过是世间里两个孤独生命的一次偶然相遇,是两个陌生人的相遇,相遇不过是偶然,然而爱,正是想把这种偶然的相遇转化成为一种彼此今后相连相依的必然命运。爱,是对人与人必须分离这一命运的反抗,对毕业礼、对放学各自回家的路、对酒席饭局后的曲终人散的分离命运的彻底反囧叛。凭借爱,我们克服了分离,克服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爱使人脱离自我的世界,在爱中相遇到的是另外一个不同的灵魂,但是你愿意接纳它,你愿意以它的角度重新审视新世界,而从前你只会从自己出发看待世间的一切,这种差异使你真正接纳他人,真正能够以他人角度看待一切。从前一个人的视角,如今变成两个人的视角,透过这种双重视角,一个新世界向我们展开,世界来临、世界诞生。
      爱是,彼此的交谈牵手接吻,所有的情话,甚至自古以来的身体接触,把廉耻之心放下,所有这些行为不过为了证实,彼此已经将自身托付于爱,溶入一个只有彼此两人的崭新世界之中。因此,巴迪欧也认为,爱情需要忠诚作为点缀,忠诚并非仅是身体只属于对方,而是一种确保彼此只专注于对方,只属于两人的精神世界不会掺杂杂质,更重要的是,忠诚是一种保证,保证在时间的不断流逝世界的不断幻化中,爱也在不断地延续。
      巴迪欧最后说,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他不认为爱是被点燃然后被耗尽的事物,真正的爱,是克服时间所带来的各种变幻不定,在时间里被不断重新创造的爱,这种爱将是持续与永久,所以他说,当恋人们出于真诚对情人说我爱你时,实质上说的是我永远爱你,我想永远爱你和我将要永远爱你。


      3楼2018-05-23 09:09
      回复
        书评2
        “爱是通向真囧理的步骤”
        作者:missred


        4楼2018-05-23 09:17
        回复
          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是当代法国最受关注、也最有争议的几个左囧派思囧想家之一,作品包括哲学理论著作、正囧治评论以及文学创作。《爱的多重奏》是巴迪欧在2零ling8年阿维尼翁戏剧节上与记者特吕翁所作的一次访谈的文囧字稿,彼时他已71岁。该书在宽泛的语境中谈论“爱”,从哲学、正囧治、艺术等维度对“爱”这一重要的人类精神现象进行阐述,体现了巴迪欧思想成熟期的深刻洞见。


          5楼2018-05-23 09:20
          回复
            在书中,巴迪欧首先指出了在现代社囧会,爱情所面囧临的两大威胁,即基于理性算计的、试图规避种种风险的“安全爱情”,以及否认爱情重要性的享乐主囧义爱情观。两者实际上互相联囧系,即都认为爱情是一种“没有用处的冒险”。同时,他区分了当下三种流行的爱的观念,
            即浪漫主囧义观念,仅仅强调相遇时的喜悦;
            其次,商业、法囧律的观念,将爱变为一种契约;
            怀疑主囧义观念,认为爱不过是幻影。
            于是,站在反囧对的立场上,巴迪欧引用法国诗人兰波的话,“爱需要重新创造”,阐明了“捍卫爱”这一哲学观念。


            6楼2018-05-23 09:20
            回复
              巴迪欧认为,爱是一种真囧理的建构。对此,他进行了哲学的思辨分析。当爱开始之际,是以一种偶然的方式出现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相遇”。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表现的都是这种相遇。但巴迪欧认为,与爱的相遇比起来,爱的持续更为重要,因为,爱首先是一种建构,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胜利,不断地跨越空间、时间、世界所造成的障碍。


              7楼2018-05-23 09:20
              回复
                基于爱产生的偶然性,可以说,爱处理的是一种“分离”,或者说差异,即“两”。也正是在此处,巴迪欧指出,爱是“通向真囧理的步骤”。尽管,爱情开始于相遇的偶然,具有着不可逾越的差异,但偶然应该被固定下来,成为两个人的共同命运,通囧过两人彼此不同的目光和视角的交流,从而不断地去重新体验世界、建构世界。世界能够以通囧过一种不同于孤独的个体意识的另一种方式来遭遇和体验,这就是爱的真囧理性所在:在爱中,人们对差异所持的是信任的态度,而不是怀疑的态度。


                8楼2018-05-23 09:20
                回复
                  因此,巴迪欧在书中排斥了宗囧教神囧学对“爱”的支撑,也不赞成爱作为“自我牺牲”,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观点依然是“一”统囧治“两”,而巴迪欧所要强调的是,是以一种非中心化的观点来建构一个世界,而不是仅仅为了“我”的生命冲动或者“我”的利益。这一立场背后,是巴迪欧的一整套哲学观和对于理想社囧会的设想,对于今人而言,是不无积极意义的。


                  9楼2018-05-23 09:21
                  回复
                    书评3
                    巴迪欧的多重奏
                    作者:PhiloClaudia
                    巴迪歐之所以討論"愛"這個話題是相當別有用心的。愛作為人類的與生俱來的能力沒有人會說自己不曾有過"愛"的體驗,而一旦對一個理論有所體驗也就意味著更能把握到也更傾向於去對它產生興趣。
                    巴迪歐開篇便引用了他所欣賞的蘭波的詩歌道明主旨,即愛是不斷的去創造。他說,讓我們去愛上垃囧圾,愛上我們這個將要完蛋的世界,愛它們到盡頭,一直挺下去,熬出頭,帶著勇氣忍受,在不可能中實踐可能,站到命運的另一邊去,直到讓我們自己都驚奇為止。而這一切,唯有愛的貫穿,才使得我們有力量去行動。
                    愛之所以被稱為創造原因其中之一就在於其將純粹偶然的個別性過渡到某種具備普遍價值的因素。因為愛反囧抗隔離的可能,愛征服一路上的錯位與散失,愛是對不斷變化的差異性的真囧理的體驗,是一直不斷建構的可能性。
                    可如今的愛卻備受威脅,一方面西方浪漫主義文學家們用數不清的例子描述愛的相遇和"愛的勝利"使得愛在英雄主義的邂逅中便已經耗盡,削弱愛的持續和過程,忽略了愛的秘密正在與完成"愛"所經歷的綿延歲月;另一方面如今媒體裏充斥著的交囧友網站不過是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改頭換面。我們期待通過事先的安排以避免一切風險,如此便可享受一種保溫瓶式的、消費主義的縱情聲色和放蕩不羈。而正是在這種類似於美軍在幾次戰爭中所宣傳的"零風險零死亡"的交往模式下,使得愛情成為享樂主義的變化形式,成為當代人們的享樂形態。
                    有趣又不能避免的話題是"性"作為個人綻放處能量之源,一種無法搭接的衝動卻反而證明了愛的持續性。一些道囧德觀察家認為愛只是基於性慾之上的想像的建構,使得愛在性的現實的名義下貶值、甚而被解構。不可否認愛也意味著愛的體驗包含著慾望,但身體的儀式只是語言的物質抵押品,通過這種儀式所傳遞的卻是一種對新生活的承諾的理念。拉康曾言愛是"性關係缺乏的替補"。性不僅受制於重複性法則,即需要不斷地重新開始,此時便需要愛充當挪亞的大衣,覆蓋在令人不安的空虛之上;且性,看似需要他人身體的介入,實則不過是以他人為媒介與自己發生關係,揭囧示實在的快囧感,而愛,在其中作為逃離自己身體的衝動、躍入他者的處境從而與他人共存,使自己的生命就此短暫中斷而重新面對一種全新的時間性。
                    愛作為一種通向真囧理的步驟需要通過"兩"的體驗被建構起來。這種體驗在於自我可以通過一種不同於個體意識的角度來獲得嶄新的遭遇。即個人"兩"而不是從"一"出發時來經歷世界時,所經歷的世界是怎樣的?從差異性而不是同一性出發時,人們所實踐著的和生活著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而這種步驟或者說體驗需要通過宣囧言被固定。宣囧言作為一種發出的話語,在生活之中產生無限的實踐效果。其保證一種綿延,使得相遇從偶然中解囧放出來,其意味著一種持續、堅持、投入和忠誠。其讓我們在新的誘惑、新的體驗、新的點中不斷演繹"兩的場景"。
                    而政囧治與愛的相似性在於,二者都有著層出不窮的事囧件、宣囧言與忠誠。政囧治即是關於集體的真囧理,其本質是當無數個體聚焦在一起並組織起來,一起思考決定,他們能夠做些什麼。愛和政囧治都有一些程序,在看待兩者中要注意不要混淆體驗與目的。政囧治的目的是要知道集體能夠做什麼,而不是權利;同樣,愛的目的是從一個差異性的觀點體驗世界,而不是傳宗接代、保證種族延續。而不同的是,政囧治中的敵人是政囧治本質的一部分,必須被定義的部分,而愛的敵人乃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情敵。愛的主要敵人不是另一個人,而是自己。因為自我總是傾向於自身的同一,從而抗拒差異;因為自我總是在對差異的視野中過渡和重構的世界持有反對態度而強化自己的世界。
                    同愛一樣,藝術使得事囧件洞穿生命,即通過愛的宣囧言偶然的事囧件,穿透了生命的存在,而變成必然的命運。藝術家洞穿顯現的事囧件後,讓潛在的浮現,並以自己的方式,對某種無法直接顯示出來的事物進行重新把握,他將某次相遇、某次起義、某次暴亂的感性囧力量重建起來,他賦予事囧件以事囧件應有的價值。在戲劇中,思想與語言以一種不可分割的方式渾然一體,其使得思想與空間以及動作姿態建立起聯繫。人們在舞台上表演的東西常常讓觀眾感受到觀念的強烈的力量,讓人看到觀念如何扭曲和折磨身體。這種思想與身體的關係是非常特殊的,它常常標誌著一種不可避免的暴囧力,我們在生命中體驗這種暴囧力。
                    最後作者探討的話題又重新回到法國左囧派當下的政囧治混亂。法國人提出反動口號,總是號稱捍衛"我們的價值",從而使得囧法國人在全球化的資本主義流動中取得獨特的身份,而正是這種關於身份的邏輯,使得人們對差異加以質疑,尤其是其非社會性,其野蠻、暴囧力的一面。由此人們將宣傳一種徹底安全的"愛",一種與其他安全措施完美協調的愛,在反動派中,人們常常在身份的同一性的名義下來懷疑差異性。因而當下的艱鉅任務就在於捍衛愛,尤其是逾越法規和異於法規的愛,用不斷差異、無法重複的愛來反對重複的同一性的身份崇拜。而正是這種愛才可打破和跨越孤獨,使得一切生命被重新賦予活力。


                    10楼2018-05-23 09:23
                    回复
                      书评4
                      小摘要
                      作者:吕兮思 Λυσις
                      巴迪欧的爱情观:首先是相遇的偶然性,双方从差异出发去体验世界(真囧理),通囧过一再的宣囧言(我爱你)构建忠诚从而化偶然为必然,“征服偶然”、“固定”、“永恒”(持续的爱),对不可能的超越。
                      幸福的源泉就在于与他人共在,
                      1,备受威胁的爱:
                      对相亲的批判:“安全性威胁”,以个人安全的名义通囧过预先算计而规避风险,“被安排的婚姻”,否认爱情的重要性,认为仅仅是享乐。
                      2,哲学家与爱情:
                      推书《哲学家与爱:从苏格拉底到波伏娃》
                      克尔凯郭尔的生存三阶段:美学阶段,唐璜式享乐;伦囧理阶段:严肃婚姻;宗囧教阶段:朝向上帝。(基囧督教,爱的宗囧教)
                      柏拉图,从偶然向普遍。
                      拉康:性囧关囧系不存在。在性中,不过是以他人为媒介与自身发囧生囧关囧系,自恋。
                      对“爱是性囧关囧系缺乏时的替补”的两种解读
                      1,在性结束与再次开始的空虚中,由爱继续联囧系两位爱人。(波伏娃《第二性》)
                      2,与此相反,爱总是朝向他人的存在,性则以某种盲目崇拜朝向他人的特殊对象。(拉康)
                      三种观念:浪漫主囧义恋爱观(相遇火花),商业契约恋爱观(舒适满足享乐),怀疑主囧义恋爱观(爱情只是幌子,实际上是性或其他)
                      神囧学爱情观(列维纳斯与巴迪欧的犹囧太囧人朋友本纳罗克):神囧学,神的降临超越差异“一反囧对俩”,爱情最终由差异走向超越的同一(上帝),中心化。旧约《雅歌》。
                      神囧学把握到了在爱的偶然表象下的普遍性,即柏拉图的洞见,但神囧学将它最终导向了上帝,基囧督教以爱做宣囧传而不真正关心爱。
                      爱与政囧治:政囧治就是分敌我,而爱情中没有敌人,嫉妒/情敌不过是爱情的外围衍生而与爱本身无关。“我”是爱的真正敌人,自我倾向于自身同一从而抗拒差异,反囧对在差异的视野中过渡和重构世界,强化“自己的世界”。
                      对政囧治人物的爱的关注:在对爱的共同体验中消解了敌我(“TA也会爱!”),会爱的敌人跟“我”一样(会爱)因而没有任何比我更厉害的力量(一切反囧动派都是纸老虎),给予“我”政囧治上的勇气。
                      爱与艺术:戏剧的不断排练与爱的不断宣囧言。
                      差异性,不可还原性,


                      11楼2018-05-23 09:27
                      回复
                        爱你就是爱世界
                        作者:思郁
                        我们经常陷入爱情,遭受爱的折磨,承受爱的痛苦,享受爱的欢乐。但是却很少对爱做某种深层的思考。当然,如果考虑到爱的形而上意义,考虑到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对爱囧欲的沉思,我们可以说,西方哲学中曾经存在一种爱的哲学。但是经过了后来的浪漫主囧义骑士和诗人的泛滥陈辞,在文学诗篇中得到了尽情的讴歌与赞颂,这种爱的哲学,伴随着工业和技术文明的摧囧残,已经凋零殆尽。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缺乏谈论爱,但是很大部分上,我们谈论的只是一种“爱的名义”,渴求的是爱背后所代囧表的利益与计算。
                        《爱的多重奏》是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20零8年7月14日与记者特吕翁所作的一次访谈的文囧字稿。当时的巴迪欧已经71岁了,但是谈论起这个哲学史早已隐匿不见的话题,话里语风之间,仍然不乏深刻的洞见。他对爱的沉思,首先是日常的,然后才是哲学的。比如从一种我们感受到的备受威胁的爱出发,谈到了爱的建构、哲学家的爱情、爱与真囧理、爱与政囧治、爱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爱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只会体验爱,不会思考爱。爱情的泛滥就是一种最好的例证,这是一种时代的病症。我们看似用爱情衡量一切,但是其实爱情根本无法衡量一切。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巴迪欧的许多观点很有囧意思。他借用兰波的话说,爱就是不断地重新创造。我们在爱情中相遇、相恋、相爱。我们往往把这个过程看作囧爱情的完整,但是这只是爱的开始。一对恋人相遇时,是两个相异的、孤独的个体,各自有着不同的经验世界。从相遇开始,他们开始交换各自不同的体验。这个过程中也许有欺囧骗与隐瞒,有保留与考验。但是爱让他们相遇,就是说,要交换各自的经验世界,互相毫无保留的敞开,把那种以往的算计心驱逐出他们的共同世界。他说,“爱让我们在反复磨砺中体验到某种基本经验,这种经验即差异,从而让我们以差异的观点体验世界。就此而言,爱有着普遍的意义,是一种关于普遍的可能的个体经验”。
                        从一个人的世界到两个人的世界,这就是爱的创造。但是这种创造也意味着更多。从相遇到相爱,我们见到最多的说辞是童话般的结局: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对爱情的创造来说,相爱才是爱的真正开始。巴迪欧认为,传统的爱情观,可以把他们分为三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浪漫主囧义的,是一种相遇时的喜悦;第二种是一种爱情契约,基于共同的利益以爱情的名义结盟;第三种是一种怀疑主囧义的,认为爱情不过是一个幻影。但是,巴迪欧在这三种爱情的观念之后,把爱定义为一种“真囧理的建构”。如果从我们日常生活的概念出发,我们想象不出,一种爱情观为何与真囧理相关。但是巴迪欧说,当两个孤独的个体相爱时,就意味着从两人的角度、差异性的角度体验世界,彻底改变一个人看世界的方式。“我认为,爱就体现在此处”。这个从爱出发建构真囧理的过程,不但包括了爱囧欲,也包括了孩子的出生,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会说,爱,改变了他们的世界与生活。
                        我们的确有着这样的体验。当我们陷入爱情的时刻,突然觉得整个世界都变了。我们无尽的思念,无边的喜悦,无穷的精神都被赋予了一种神话般的色彩。我们在生活中变得主动积极,富有创造力,具有亲和力。爱情打破了日常生活的逻辑,打乱囧了一个人生活的节奏。仿佛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爱情,其他都可以不管不顾。这就是巴迪欧意义上,爱是一种新的创造,改变了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和视角。如同巴迪欧所言:“世界可以通囧过一种不同于孤独的个体意识的另一种方式来遭遇和体验,这就是任何一种爱都可能给予我们的新体验。”
                        陷入爱中的男女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呢?那就是“我爱你”。但是,这个简短的言辞除了表示爱慕,还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意指。恋爱中的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言语,一定会心跳加速,面红耳赤,但是心中会有莫名的喜悦,因为他们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同等的默契。但换个角度看,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会对爱人说这句话,它的属性开始日常化,变成了一种亲人之间的问候语,那种独特的心潮澎湃的属性就丧失了。爱情让位于生活的庸常。这种生活的庸常性不是说爱意已经不存在,而是说,这种爱意具有了契约的性质,达致一种新的建构,形成了一种绵延不断的爱。这是一种爱的延续,从偶然的相遇,到固定的相爱,然后到爱的不断延伸——就如同我们也经常说“我永远爱你”——爱,在延伸中具有了永恒的属性。就仿佛爱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具有了一种自发的生命。
                        “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获利,打破和跨越孤独”。巴迪欧总结说。相爱的结果,不仅仅创造了生命,而是创造一个新的生命共同体,在爱中我们领略到的是另外一种生活。


                        12楼2018-05-23 09:30
                        回复
                          《爱的多重奏》读书笔记
                          作者:圣卡奇亚诺
                          想象一下吧,你拥有斯多亚派的全部智慧,对于七情六欲有着推理严密的怀疑,但是一见到心中佳人魅力四射地走入厅堂,你就会意乱情迷,那些智慧全部烟消云散。学者,艺术家,展示,爱者,这就是哲学家所要求的角色。诚如柏拉图所言:“谁若不从爱开始,也就无法囧理解什么是哲学?”
                          爱情,作为一种大家共同的兴趣,作为每个人而言赋予生命以强度和意义的东西,爱情不可能是在完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赠予生命的礼物。对爱情的第一个威胁是“安全性威胁”,通囧过事先的安排以避免一切风险,一切邂逅,从而最终在没有风险的名义下,也失去了生命的诗意。第二个威胁,在于否定爱情的重要性,在于认为爱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享乐主囧义的一个变化形式,是享乐的一种形态。爱情必须在新奇之中来加以领会,必须重新创造囧爱的历险和传囧奇。
                          哲学总是在两种关于爱的极端看法中摇摆不定,一方面,是一些对爱持否定态度的哲学家,如叔本华所说,他永远无法谅解,女人居然对爱有着如此多的激囧情,从而使的人类得以延续下去,然而这样的人类却是毫无意义的。但如克尔凯郭尔则把爱视作主题体验的最高阶段。在克尔凯郭尔眼中,生存有三个阶段:在美学阶段,爱的经验是诱囧惑与反复的体验。在伦囧理阶段,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种严肃体验之爱。最高阶段是由于婚姻,婚姻不应被视作对抗变幻不定的爱情而进行的社囧会关系的强化,而是被视作可以把真正的爱转向其本真的使命。
                          柏拉图对爱的论述相当准确:在爱的冲动之中,有着共相的某种萌芽。爱的体验是一种冲动,朝向被柏拉图称作理念的东西。作为起点的某种东西,就其本身而言,只是某种相遇,几乎算不了什么,但由相遇中的相异性,人们可以经验到一个世界。甚至,人们为此接受考验,为此承受痛苦。
                          拉康说,在性囧爱中,每个个体基本上只是在与自己打交道,性并不使人成双成对,而是使人分离,快囧感把人带离他处,远离他人。不过,拉康并不是说,爱就是性囧关囧系的伪装,爱是用来补充这种不存在。在爱之中,主体尝试着进入他者的存在。性,无论多么精彩,一旦结束就会进入某种虚无。性受制于某种重复性的法则,必须不断地重新开始,但对于相爱的人来说,即使性囧关囧系不在时仍然有某种东西使之紧密相连。爱的温柔,就如同挪亚的大衣,覆盖在那些令人不安的想法之上。
                          关于爱,有着许多矛盾的概念。首先,是浪漫主囧义的观念,基于相遇时的麻烦,其次,爱变成了一种契约。最后是一种怀疑主囧义的观念,认为爱情不过是幻影。爱其实不可以被归结为上述的任何一种观念,爱是一种真囧理的建构。爱意味着从某一时刻开始,从差异的观点来体验生活,体验世界。
                          把爱视作一种自我牺牲的经验,这种模式令人联想到绝对他者,在《浮士德》的结尾:“永远的女性,把我们带向高处。”但其实爱并不把我们引向高处,也并不把我们带向低处。“在山村中,某个宁静的夜晚,把手搭在爱人肩上,看夕阳西下即将隐入远处的山峦。我知道我的爱人亦静观这一切,静观同一世界,此时此刻,两人都已融入同一世界之中。
                          首先,爱情处理的是一种分离,一种分散,这种分散可以史两个人之间的简单差异,并且带有两人的无限差异,这种分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性别差异。有一种浪漫主囧义的爱情观,将爱视作相遇。在某个具有魔术般的神奇外表的特殊时刻,爱被点燃,被消费,被耗尽。但这之后两人却再也无法返回从前,这种爱当然有着特殊的艺术美,对于生存而言却是一个沉重的妨害。爱也不能被简化为相遇,爱是一种坚持到底的冒险。若将爱理解为相遇,是对爱的扭曲。一种真正的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胜利,不断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用诗人的话说:“爱是一种艰难的想要持之以恒的欲囧望。”
                          在爱之中,必然有着某种普遍性的东西,从而这些故事才会让大众都感兴趣。就在于所有的爱都提囧供了一种崭新的关于真囧理的体验。世界可以通囧过一种不同于孤独的个体意识的另一种方式来遭遇和体验,正如圣奥古斯丁所说的,我们爱着爱,我们也爱别人之所爱。
                          宣布爱情,也就是由相遇事囧件慢慢过渡到某种真囧理建构过程的开端。认识一个我原本不认识的人,这本是绝对的偶然,但最终,固定下来之后,成为我的归宿和命运。那曾经是偶然的一切,我想从中获得更多,从这种偶然,我想获得一种持续,一种坚持,一种投入,一种忠诚。如果说“我爱你”从多方面看,其实说的一直都是“我永远爱你”,这一宣囧言实际上是将偶然固定在一个永恒的尺度上。
                          家庭,就其根本来说,可以被定义为“爱之国囧家”。在爱中,两个个体存在着绝对的差异,这是一种无限的差异。在政囧治中,对敌人的斗囧争是行动的构成部分,然而,情敌根本就不被纳入到爱的定义之中。嫉妒不是爱情的组成部分,普鲁斯特错误的认为充满强度和恶意的嫉妒真囧实的包含在爱情的主体之中,但爱的苦难,乃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情敌,我的爱的主要敌人,不是另一个人,而是我自己,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自身的统囧一,从而抗拒差异。
                          艺术就是在思想的秩序之中,完全赋予事囧件以事囧件应有的价值。艺术表现的是爱的非社囧会的一面,相爱的人是孤独的,因为在爱人眼中,只看到爱情,看不到世界。
                          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我爱你,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你成为生命的源泉。
                          方亦元
                          2016.7.16日完稿于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13楼2018-05-23 09:33
                          回复
                            几句书摘
                            把偶然固定,就是宣布某种永恒。 而某种,就是一种搪塞或者躲闪。
                            ---------------
                            对于基尔克果而言,生存有三个阶段。在美学阶段,爱的经验是诱囧惑和反复的体验。享乐的唯我主囧义赋予主体以活,莫扎特笔下的唐璜就是这样一种原型。在伦囧理阶段,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种严肃的体验之爱。这是一种永远的介入,朝向绝对。伦囧理阶段是一个朝向最高阶段的过渡阶段,最高阶段即宗囧教阶段,对于婚姻,上述这种介入的绝对价值才被认同。于是,婚姻不是被视为对抗变幻不定的爱情而进行的社囧会关系强化,而是被视作可以把真正的爱转向其本真的使命。
                            ---------------
                            “透过明见的自我,自我进入到那设定自我的力量之中,“就有可能完成这种爱的最终转换,也就是说:借助爱的经验,自我扎根到其根源之中,而根源只能是神。于是,爱就超越了诱囧惑,在严肃的婚姻这一中介形式中,找到了一种方式从而进入高于人的意义。
                            ---------------
                            我认识在爱之中有某种与之类似的东西,有着某种过渡的经验,从而可以由纯粹的偶然的个别性过活到某种具备普遍价值的因素。作为起点的某种东西,就其自身而言,只是某种相遇,几乎算不了什么,但由相遇中的相异性而非相同囧性出发,人们可以经验到一个世界。甚至,人们为此接受考验,为此承受痛苦。然而,在今日世界,广泛传播的信念却是每个人只需关注自己的利益。于是爱就成为一个反向的考验。只有当爱情不被设想为彼此间利益的互换,也不被换算成为最终可获收益的长线投资,这样的爱情才真正算得是相信偶然。爱让我们在反复磨砺中体验到某种基本经验,这种经验即差异,从而让我们以差异的观点来体验世界。就些而言,爱有着普遍的意义,是一种关于普遍性的可能的个体经验,就哲学而言这是本质性的,正如柏拉图对此所曾经具有的第一直观。
                            ------------------
                            爱是重新创造。爱也是一种艰难地想要持之以恒的欲囧望。
                            ------------------
                            偶然应该被固定。……宣布爱情,也就是由相遇事囧件慢慢过渡到某种真囧理的建构过程的开端。用某种开端,把相遇的偶然固定下来。通常,爱情开始之后,这种开端充满着新世界的经验,于是,当人们回顾的时候,一切就显得似乎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于是,偶然被固定下来:认识一种我原本不认识的人,这本是绝对的偶然,但最终,固定下来之后,成为我的归宿和命运。爱的宣囧言,就是从偶然到命运的过渡。
                            ------------------
                            柏拉图说在爱的冲动之下,有着普遍的某种萌芽。---反复磨砺中得到某种经验,即,差异。爱就是从差异性出发的经验世界的方式。
                            ------------------
                            “如拉康说,性是个人自恋地与自己发囧生囧关囧系的借口,但它仍不失为个人本体的基本力量,像地球的重力那样,使他向外,而向他者,去触囧摸也等待被触囧摸。性是个人此在的绽放的力量之源。个人好像总要离开自己,这个冲动就是爱。”
                            爱就是性囧关囧系的伪装,性囧关囧系不存在,爱是用来补充这种不存在。---即,有了爱,主体能超越自我。您跃于他人的处境,与他共存。
                            -------------------
                            首先爱要处理的是一种分离。这也是对世界的体验,面对一种全新的实践性。
                            好的爱情,在其持续中,有着友情的一切证明特征。
                            --------------------
                            爱就是去不断地重新创造。一种真正的爱,是一种持之以恒的胜利,不断跨越时间、空间、世界所造成的障碍。
                            --------------------
                            偶遇总是存在着。但是在一定的时刻,偶遇应该被固定下来。然而却在两个人的生命轨迹发生了交叉、混合、关联之后变成两个人的共同命运和共同意义。 通囧过两人彼此不同的目光和视角的交流,不断地去重新体验世界。
                            宣布爱情,就是把相遇的偶然按固定下来。爱的宣囧言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发散的、令人困惑并且迷雾重重的过程,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誓宣囧言和宣誓。
                            那曾经是偶然的一切。从一种偶然到一种坚定的建构,爱的可贵经验在于,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
                            -------------------
                            由爱出发的行动里,我们才会表现出勇气,才能学会忠诚,在全球历囧史中找到北,找不到北,也能有毅力继续找,直到完成我们自己的贝克特式命运。这可能是巴迪欧要来谈爱情的主要原因。
                            -------------------
                            建构与体验是对立的。好比,在山村中,某个宁静的傍晚,把手搭在爱人肩上,看夕阳西下即将隐入远处的山峦,树影婆娑,草地宛如镀金,归圈的牛羊成群结队;我知道我的爱人也在静观这一切,静观同一个世界,要知道这一点,无需看他的脸,无需言语,因为此时此地,两人都溶入同一世界中。
                            --------------------
                            在爱中,主体尝试进入他者的存在。正是在爱中,主体将超越自身,超越自恋。在性之中,最终,仍然只不过是以他人为媒介与自身发囧生囧关囧系。
                            --------------------
                            “像马拉美所说,这不啻是围海造田,搭出一个外围,抽干其中的有限,将里面的偶然和随机,像鱼干一样,永恒地晾晒其中……固定?在作品中如何固定?这也等于问:如何将我们的爱定位到历囧史坐标系中?”
                            马拉美要风干偶然,而尼采却是烹调偶然,“我在我的锅子里烹煮一切偶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变小的道囧德》钱译),这正是马拉美与尼采的不同,马拉美依然把“必然理解为对偶然的取消”(《尼采与哲学》),他的诗歌“往往属于陈旧的宣扬二元世界的形而上学思想”。
                            --------------------
                            在法兰西共囧和国的箴言"自囧由、平等、博爱"这三个词中,"博爱"是最晦涩的。
                            什么是"博爱"?毫无疑问,这就触及了差异性问题,以及这些有差异性的个体在同一个政囧治进程内如何友好共存的问题,从何处开始就得与敌人面对面的本质性边界问题。这个概念可以被国际主囧义所覆盖,因为如果集体能够保证内部的平等,那么就意味着它同时也要将最大的差异整合到自身之中,并且对身份进行严格的控囧制。
                            ------------------
                            我相信,捍卫爱,这也是哲学的一个任务。也许,正如诗人兰波所说的,爱需要重新创造。通囧过简单的保持所得到的,不只是一种防卫。实际上,世界充满了新奇,爱情应该在这种新奇之中来加以领会。必须重新创造囧爱的传囧奇,反囧对安全和舒适。
                            ------------------
                            爱,就是用世界上既有的一切来赋予生命以活力,打破和跨越孤独。在这个世界上,我很直接地感受到,幸福的源泉就在于与他人共在。
                            -------------------
                            在爱中,人们对差异性所持的是信任的态度,而不是怀疑的态度。在反囧动派中,人们总是在同一性的名义下怀疑差异性。如果我们想要只开放姿态面对差异及其内涵……相对于不断重复的同一性(身份)崇拜,必须不断用差异、无法重复的爱来加以反囧对。
                            -------------------
                            爱是这样一个时刻:事囧件洞穿生命(通囧过爱的宣囧言、偶然的事囧件、穿透了生命的存在,而成为必然的命运)。爱是无法被归结为任何规则的。不存在任何爱的法则。
                            ------------------
                            爱的力量,使得我们形成一种关于差异的、肯定的、创造的经验。毫无疑问,这种经验是关于“他者”的经验,但并不是“大全式的他者”,也不是超越性的“宏大他者”。最终,这不是宗囧教所说的爱。因为宗囧教对爱本身不感兴趣,而只是为了引向信囧仰和教囧会,从而引向上帝的超越性。
                            我这里赞颂的爱,是一种战斗性的爱,是一种人间的创造,出自于世界之中的差异,是一种幸福,而基囧督教则代之以一种被动的,扭曲了,口是心非的爱。
                            --------------------
                            爱的困难,并不在于指定一个敌人的存在(妒忌),而是内在于爱的过程之中:即差异的创造游戏。爱的敌人,乃是自私自利,而不是情敌。因为自我总是倾向于自身的同一,从而抗拒差异,因为自我总是对差异的视野中过渡和重构的世界持反囧对态度,从而强化自己的世界。
                            ---------------------
                            爱的宣囧言,就是从偶然向命运的过渡。 忠诚,恰恰也意味着一种过渡,从一种偶然到一种坚定的建构,从而这种偶然变成一种命运。 爱的可贵经验就在于,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
                            -------------------
                            “在爱之中,必然有着某种普遍性的东西,从而这些故事才会让大众感兴趣。这种普遍性的东西,就在于所有的爱都提囧供了一个崭新的关于真囧理的体验,即关于“两”而不是关于“一”的真囧理。世界可以通囧过一种不同于孤独的个体意识的另一种方式来遭遇和体验,这就是任何一种爱都可能给予我们的新体验。”
                            这就是说,任何形式的爱都可以让人感受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me, 生命作为个体是没有囧意义的,只有在和外界发生交囧缠的时候,从一到两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意义。


                            14楼2018-05-23 09:56
                            回复
                              访谈书摘一条
                              您前面提到,柏拉图早已经发现了在爱与真囧理之间有着特殊的联囧系。不过,在您看来,爱是一个“通向真囧理的步骤”,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所主张的是这样的,在我的哲学术语中,我把爱称做“通向真囧理的步骤”,也就是说一种体验,在这种体验中某种类型的真囧理被建构起来。这种真囧理简单说来,就是关于“两”的真囧理。关于如其所是的差异的真囧理。我认为,爱,也就是我说的“两的情境”,正是这种体验。在此意义上,所有的爱,只要接受这种考验,接受持续的考验,接受这种从差异出发的世界经验,就能以其自有的方式产生关于新的差异的真囧理。这也就是为什么,一切真正的爱,都关怀整个人类,不论这种爱表面看来多么谦逊、多么隐蔽。我们知道,所有的人,读到动人的爱情故事都难免心潮澎湃!哲学家应该追问的是,为什么爱会令人心潮澎湃?为什么,所有这些电影,所有这些小说,所有这些言情歌曲,都是献给这类爱情故事?在爱之中,必然有着某种普遍性的东西,从而这些故事才会让大众都感兴趣。这种普遍性的东西,就在于所有的爱都提囧供了一种崭新的关于真囧理的体验,即关于“两”而不是关于“一”的真囧理。世界可以通囧过一种不同于孤独的个体意识的另一种方式来遭遇和体验,这就是任何一种爱都可能给予我们的新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珍爱这种爱的情感,正如同圣奥古斯丁所说的,我们爱着爱,我们也爱别人之所爱。简言之,因为我们爱真囧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哲学的意义:当人们爱的时候,人们爱的是真囧理,哪怕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您已经谈到了“宣囧言出来的爱”,这一真囧理似乎应该已经说过了。在您看来,在爱中,必然有着宣囧言的步骤。为什么言说爱情这一事实是如此重要?
                              因为爱的宣囧言内在于事囧件的结构之中。好比,您首先有某种相遇。我觉得,爱情首先开始于相遇的纯粹偶然性。在相遇中,确实有着爱情与偶遇的游戏。这是不可避免的。偶遇总是存在着。但是,在一定的时刻,偶遇应该被固定下来。接下来爱情应该开始一段持续的时期。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而上学问题。从开始处的一个纯粹的偶然,如何变成建构真囧理的支撑点?爱情这种东西,就其本质来说是不可预见的,似乎与生活本身的曲折离奇紧密相联,然而却在两个人的生命轨迹发生了交叉、混合、关联之后变成两个人的共同命运和共同意义,通囧过两人彼此不同的目光和视角的交流,从而不断地去重新体验世界,感受着世界的诞生。我们如何由单纯的相遇,过渡到一个充满悖论的共同世界,在这个共同世界中我们成为“两”?确实,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过程。然而,恰恰是因为这种神秘,怀疑论者对爱大加怀疑。好比说,在工作中重逢中学同学这样平常的事情,说得上有什么大道理?然而,这正是需要支持的观点:一个表面看来微不足道的事囧件,实际上却可能是微观生活之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事囧件,并且在其坚持和持续之中,渐渐负载了某种普遍性的意义。确实,在此应该要说“偶然应该被固定”。这是马拉美用过的表述“最终,偶然应该被固定”。不过,马拉美说这句话时,谈到的并非爱情,而是诗歌。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一表述用于爱和爱的宣囧言,当然与之相关的也有着令人害怕的困难和种种忧虑。不过,在诗歌与爱的宣囧言之间的亲缘性,已经广为人知。在这两种情况下,语言其实都承载着巨大的危险。二者都在于,要发出一种话语,而这种话语应该能够在生活之中产生无限的实践效果。这当然也是诗歌的野心。最简洁的词,有时往往承载着令人难以承受的重量与厚度。宣布爱情,也就是由相遇事囧件,慢慢过渡到某种真囧理的建构过程的开端。用某种开端,把相遇的偶然固定下来。通常,爱情开始之后,这种开端充满着新世界的经验,于是,当人们回顾的时候,一切就显得似乎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于是,偶然被固定下来:认识一个我原本不认识的人,这本是绝对的偶然,但最终,固定下来之后,成为我的归宿和命运。爱的宣囧言,就是从偶然到命运的过渡,因此,爱的宣囧言总是充满着危险,并且往往带有某种令人怯场和令人担忧的成分。此外,爱的宣囧言并不必然仅仅发生一次,而是有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分散的、令人困惑而且迷雾重重的过程,甚至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布宣囧言和宣誓。但也正是通囧过这个过程,偶然被固定下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您说:这个相遇,在某种情况下发生的这个相遇,以及这个相遇之中的种种故事,我还要通告给其他的人。我要告诉其他人,在这里发生的一切,让我投入的一切。这就是:“我爱你”。如果这句“我爱你”,不是仅仅为了想把对方弄上囧床的诡囧计,那么,这样一种宣囧言意味着什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被说出来的是什么?“我爱你”这样的一句话,一点都不简单。可惜,在人们眼中,这句话已经成了陈词滥调、不再有任何意义。此外,为了说“我爱你”,人们有时宁愿采用别的语词,从而更有诗意。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爱的宣囧言想说的总是:那曾经是偶然的一切,我想从中获得更多。从这种偶然,我想获得一种持续,一种坚持,一种投入,一种忠诚。忠诚,我在我的哲学术语里也使用这个词,把这个词从其通常的语境中取出。忠诚,恰恰意味着一种过渡,从一种偶然到一种坚定的建构,从而这种偶然变成一种命运。
                              说到这里,有必要引用安德烈·高兹(André Gorz)极为精彩的著作《致D的信:一个爱情故事》,这是一位哲学家写给妻子多利娜(Dorine)的爱情宣囧言,记叙了一段持续多年却历久弥新的爱情故事,以下是这本书的前面几句话:“你即将82岁。如今,你又矮了6厘米,你只剩90斤重,但你还是风华依旧,优雅迷人。58年以来,我们始终生活在一起,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我对你的爱越来越深。在我的胸口,我重新感到一种空虚,唯有当你的身囧体靠紧我之际,才能弥补这种空虚。”您认为这种忠诚的意义何囧在?
                              忠诚,不只是一个不和其他人上囧床的承诺。忠诚显示出,“我爱你”是一种无需任何特殊仪式的保证,但要保证建构一种绵延,从而使得相遇从偶然中解囧放出来了。马拉美把诗歌视为“逐个征服语词,从而征服偶然”。在爱中,忠诚意味着这种长期的胜利:一天又一天过去,在某种绵延的发明之中,在某个世界的诞生之中,相遇的偶然被征服了。为什么有人经常说:我会永远爱你?当然,条件是这样说并不是一种诡囧计。显然,道囧德观察家们往往对这种宣囧言大加嘲讽,认为现实中这些话从来不曾当真。首先,说这些话从来都不曾是认真的,这样说并不对。有些人始终相爱,比人们相信和人们说出的还做得更好。所有人都知道,单方面决定终止一段爱情对相爱的人而言仍然是一种灾囧难,无论想出多么漂亮的借口。在我的生命中,仅仅有过一次,不得不放弃一段感情。那是我的初恋,而我后来越来越清囧醒地意识到,这一放弃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当我在很久之后仍然带着强烈的感情回顾这段恋情,而初恋情人却已经快要离开这个世界。对于接下来的一段恋情,我则是永不言弃。虽然曾有过犹豫、心碎、悲欢离合,我始终不离不弃。对于我深爱着的爱人,我始终抱有绝对的信任,永远的信任。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怀疑主囧义的论调是不确切的。
                              其次,如果说“我爱你”从多方面来看,其实说的一直都是“我永远爱你”,这一宣囧言实际上是将偶然固定在一个永恒的尺度上。不要害怕我用的这些词。把偶然固定,就是宣布某种永恒。在一定程度上,所有的爱情都自称是永恒:永恒包含在爱的宣囧言之中……此后,所有的问题,就在于把这种永恒嵌入到时间之中。因此,根本说来,这就是爱:一种永恒的宣囧言应该在时间之中实现或者展开。永恒在时间中降临。正因为如此,这是一种很强烈的情感。您知道,怀疑论者让人觉得可笑,因为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放弃爱情和不再相信爱情,那才是真正的灾囧难,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如果这样的话,生活将变得暗淡无光。因此,爱情仍然是一种力量,一种主观力量。爱的可贵经验就在于,从某一瞬间的偶然出发,去尝试一种永恒。正是通囧过“一直”这个词,来表达和成就永恒。因为人们并不知道,“一直”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一直”持续多久。“一直”就意味着永恒。简单说来,这是时间中的一种投入,必须像克洛岱尔(Paul Claudel)一样相信,爱在时间之外依然持续着,甚至延伸到死后的奇妙世界。不过,永恒也能够在生活的时间之中存在,也就是说,爱情证明了其本质应该是我之前所说的忠诚。总的说来,这就是幸福。是的,爱的幸福,就是在时间之中接纳永恒这样一种体验。在参加一项革囧命行动,人们往往会体验到某种政囧治狂囧热,在提交艺术作品中时体验到一种愉悦,在深入到某一科学理论核心时体验到一种超自然的欢乐,爱的体验也与之类似。


                              21楼2018-05-23 17: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