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鸟 麻 雀
文/髙珍
麻雀它是一种留鸟,普通的就像大地上的土坷垃,卵型的身子,圆圆的脑袋,褐红色的羽毛,灰白色的肚皮,脸颊上对称地长着一对黑斑,就像戴着一副耳机,闪亮的小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前三后一的铅黑色小爪,老是在地上蹦来跳去,看来它们是不会迈步走路的。它们既没有山禽美丽的长尾,也没有水鸟那样的长嘴,总是生活在人类的周围,所以人们都叫它家雀。
麻雀自己是不会造窝的,但是它非常聪明,把窝选择在房檐之间的缝隙中,这样到了冬天屋子里的暖气可以通入窝内,它们就不会受冷冻了。清晨即鸣,黄昏即息,农村就是它们的乐园,或结伴而去,或聚群而至,一会熙熙攘攘隐入大树稠密的树叶里,一会又铺天盖地飞向另一个目的地,落在一根根电线上,就像串起来的糖葫芦。
它们的民主大会一般在大树上召开,从来没有什么秩序,叽叽喳喳乱糟糟嚷成一片,有时候突然会嘎然而止,就像大合唱看到了乐谱中的休止符,静的可以听到树叶被风吹的哗哗声。终于有憋不住的麻雀试探地叫了起来,一只接着一只叫了起来,马上又恢复到了大合唱的高潮。
麻雀的繁殖期在麦黄时节,它们严格地实行着一夫一妻制,雄麻雀羽毛光滑体形呈流线型,稍微比雌麻雀小一点,交配期大约有一星期,雌雄鸟在这段时期,精神焕发,就像身体里储存着使不完的能量。一雌一雄两只麻雀,一会儿打闹到了房上,一会儿又打闹到了地上,让人看到眼花缭乱。终于两只麻雀打闹的乏困了,雌鸟显的温柔了许多,雄鸟看到时机到了,马上扇动着翅膀蹬上了雌鸟背,雌鸟翘起来尾巴,身上的羽毛也炸了起来,雄鸟一边扇动着翅保持着平衡,一边嘴里兴奋地发出叽叽的叫声。一会儿功夫交配结束了,雌鸟抖了抖身子,收拢了膨胀的羽毛。不论在房顶,还是在墙头上,都能看到它们浪漫快乐的身影。
疯过去以后,雌麻雀开始在窝里产蛋,一窝一般产卵四枚左右。当一只麻雀飞进窝,另一只从窝里飞出来时,农村有经验的孩子知道它们正在孵蛋,是该到他们疯起来的时候了。麻雀的孵化期正赶上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大人们都出地收割夏粮去了,村子就成了孩子们和麻雀的世界了。
掏鸟是农村孩子的必修课,掏鸟也有一套中医“望闻问闻切”的理论。“望”就是看房檐、墙洞下,有没有麻雀拉下鸟屎的痕迹;“闻”就是听有没有小鸟的叫声;“问”就是在鸟窝下大喊一声,看看有没有大麻雀飞出,还要看看飞出来的大麻雀胸脯脏不脏,脏的话就是喂小麻雀弄的;“切”就是已经推断里面有小鸟,搭起来“马马架”去掏鸟。
掏鸟的工具就地取材,或一节高粱杆,或一段小树枝,但是须用嘴把头咬裂,然后唾上唾沫伸入鸟窝把掏鸟棍旋转起来,感觉越转越紧就知道搅住了垫窝的马尾(yi)、毛草,慢慢地往外拽,一是防止鸟蛋打碎,二是防止小鸟飞出。到了出口就不能再拽了,这时候该把小手伸进去摸一摸,如果摸到软绵绵的感觉,就知道是红吧蔫蔫的小鸟还没有长出来毛,他们会把鸟窝再推回去,等个半个月以后再来掏。如果摸到小鸟油光光发硬的羽毛,那就悄悄告诉下面搭“马马架”的伙伴,里面的鸟快出窝呀,下面的伙伴兴奋地扬起脖子,提醒掏鸟的伙伴不要让小鸟飞出来的,掏出来一只递给下来一只,或者先装入自己的口袋。麻雀雏鸟的嘴软软的,柠檬黄的小嘴叉,稀稀拉拉的羽毛,还能依稀看到红红的皮,光屁股蛋,用手指一点它的小嘴,它马上就张开了,发出呀呀稚嫩的叫声,以为你要喂它食。分鸟也是有规矩的,最大的分给掏鸟者,然后按年龄逐次分,最难分是四个人三只鸟的时候,这只能发扬风格了。
掏鸟的过程也是挨骂的过程,两只大麻雀在附近着急地翻飞着,一会飞到屋顶,一会落在地上,用沙哑暴躁刺耳的声音,骂着有夺子之恨的偷鸟贼。他们的自卫行为,能联想到敢跳入鳄鱼池,救自己意外落水孩子的母亲,但是麻雀的爱让孩子们撕裂了,看来人类比鳄鱼都残酷无情。掏鸟的童年早已久远,但是一看到麻雀就有一种愧疚,冬天看到院子的雪地里有麻雀,我就会抓一把米撒给它们。
麻雀的生存力太强大了,大江南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它们从不娇贵,也不挑食,更不需要去刻意去保护,看来越普通的东西反而越强大。它们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人们从它们的生活规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军事家毛泽东在战略战术就总结出“麻雀战”,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这种以弱胜强的战术应用到了全世界。
看来麻雀不是一种普通的鸟,而是一种超鸟。
文/髙珍
麻雀它是一种留鸟,普通的就像大地上的土坷垃,卵型的身子,圆圆的脑袋,褐红色的羽毛,灰白色的肚皮,脸颊上对称地长着一对黑斑,就像戴着一副耳机,闪亮的小眼睛总是那么炯炯有神。前三后一的铅黑色小爪,老是在地上蹦来跳去,看来它们是不会迈步走路的。它们既没有山禽美丽的长尾,也没有水鸟那样的长嘴,总是生活在人类的周围,所以人们都叫它家雀。
麻雀自己是不会造窝的,但是它非常聪明,把窝选择在房檐之间的缝隙中,这样到了冬天屋子里的暖气可以通入窝内,它们就不会受冷冻了。清晨即鸣,黄昏即息,农村就是它们的乐园,或结伴而去,或聚群而至,一会熙熙攘攘隐入大树稠密的树叶里,一会又铺天盖地飞向另一个目的地,落在一根根电线上,就像串起来的糖葫芦。
它们的民主大会一般在大树上召开,从来没有什么秩序,叽叽喳喳乱糟糟嚷成一片,有时候突然会嘎然而止,就像大合唱看到了乐谱中的休止符,静的可以听到树叶被风吹的哗哗声。终于有憋不住的麻雀试探地叫了起来,一只接着一只叫了起来,马上又恢复到了大合唱的高潮。
麻雀的繁殖期在麦黄时节,它们严格地实行着一夫一妻制,雄麻雀羽毛光滑体形呈流线型,稍微比雌麻雀小一点,交配期大约有一星期,雌雄鸟在这段时期,精神焕发,就像身体里储存着使不完的能量。一雌一雄两只麻雀,一会儿打闹到了房上,一会儿又打闹到了地上,让人看到眼花缭乱。终于两只麻雀打闹的乏困了,雌鸟显的温柔了许多,雄鸟看到时机到了,马上扇动着翅膀蹬上了雌鸟背,雌鸟翘起来尾巴,身上的羽毛也炸了起来,雄鸟一边扇动着翅保持着平衡,一边嘴里兴奋地发出叽叽的叫声。一会儿功夫交配结束了,雌鸟抖了抖身子,收拢了膨胀的羽毛。不论在房顶,还是在墙头上,都能看到它们浪漫快乐的身影。
疯过去以后,雌麻雀开始在窝里产蛋,一窝一般产卵四枚左右。当一只麻雀飞进窝,另一只从窝里飞出来时,农村有经验的孩子知道它们正在孵蛋,是该到他们疯起来的时候了。麻雀的孵化期正赶上孩子们放暑假的时候,大人们都出地收割夏粮去了,村子就成了孩子们和麻雀的世界了。
掏鸟是农村孩子的必修课,掏鸟也有一套中医“望闻问闻切”的理论。“望”就是看房檐、墙洞下,有没有麻雀拉下鸟屎的痕迹;“闻”就是听有没有小鸟的叫声;“问”就是在鸟窝下大喊一声,看看有没有大麻雀飞出,还要看看飞出来的大麻雀胸脯脏不脏,脏的话就是喂小麻雀弄的;“切”就是已经推断里面有小鸟,搭起来“马马架”去掏鸟。
掏鸟的工具就地取材,或一节高粱杆,或一段小树枝,但是须用嘴把头咬裂,然后唾上唾沫伸入鸟窝把掏鸟棍旋转起来,感觉越转越紧就知道搅住了垫窝的马尾(yi)、毛草,慢慢地往外拽,一是防止鸟蛋打碎,二是防止小鸟飞出。到了出口就不能再拽了,这时候该把小手伸进去摸一摸,如果摸到软绵绵的感觉,就知道是红吧蔫蔫的小鸟还没有长出来毛,他们会把鸟窝再推回去,等个半个月以后再来掏。如果摸到小鸟油光光发硬的羽毛,那就悄悄告诉下面搭“马马架”的伙伴,里面的鸟快出窝呀,下面的伙伴兴奋地扬起脖子,提醒掏鸟的伙伴不要让小鸟飞出来的,掏出来一只递给下来一只,或者先装入自己的口袋。麻雀雏鸟的嘴软软的,柠檬黄的小嘴叉,稀稀拉拉的羽毛,还能依稀看到红红的皮,光屁股蛋,用手指一点它的小嘴,它马上就张开了,发出呀呀稚嫩的叫声,以为你要喂它食。分鸟也是有规矩的,最大的分给掏鸟者,然后按年龄逐次分,最难分是四个人三只鸟的时候,这只能发扬风格了。
掏鸟的过程也是挨骂的过程,两只大麻雀在附近着急地翻飞着,一会飞到屋顶,一会落在地上,用沙哑暴躁刺耳的声音,骂着有夺子之恨的偷鸟贼。他们的自卫行为,能联想到敢跳入鳄鱼池,救自己意外落水孩子的母亲,但是麻雀的爱让孩子们撕裂了,看来人类比鳄鱼都残酷无情。掏鸟的童年早已久远,但是一看到麻雀就有一种愧疚,冬天看到院子的雪地里有麻雀,我就会抓一把米撒给它们。
麻雀的生存力太强大了,大江南北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它们从不娇贵,也不挑食,更不需要去刻意去保护,看来越普通的东西反而越强大。它们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人们从它们的生活规律中得到了许多启示,军事家毛泽东在战略战术就总结出“麻雀战”,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由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忽来忽去,忽聚忽散,主动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这种以弱胜强的战术应用到了全世界。
看来麻雀不是一种普通的鸟,而是一种超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