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平等自由和快乐吧 关注:613贴子:169,326
  • 24回复贴,共1

游戏策划人士:为什么我的儿子不沉迷游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岛上十点,作者:乔治王
游戏迷可以参考一下哦


1楼2018-06-14 20:55回复
    越来越多的家长问我孩子网瘾的问题。
    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资深游戏策划,首先得说个现实,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无不是为让玩家沉迷所设计的。
    为了让玩家沉迷,我们做的功课比各位父母要深入的多,这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对抗,所以无奈是大多数父母的感受。
    我们非常清楚你的儿子想要什么,愿意付出什么,以及什么是他喜欢的。百万玩家的数据和调研在我们的数据平台上随时可查,我们的每一个改动都和数据有关,我相信我比你更了解你的儿子的喜好。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这是我的工作,但作为一个家长,我儿子也读小学了,但他却没有对游戏成瘾。
    说句不好听的,引导玩家和教育儿子没有本质的区别,而在引导玩家这件事上,我经验丰富。


    2楼2018-06-14 20:56
    回复
      家长要端正态度
      很多问我,作为游戏策划,你的儿子玩不玩游戏?
      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事,有那意思的是我一回还遇到一个亲戚说:你这个做游戏的,还让自己儿子也玩游戏,你怎么想的,赚那钱赚的脑子拎不清了?
      我只能苦笑,这个亲戚的儿子沉迷LOL,住校时晚上翻圌墙去网吧,房间里贴着亚索和劫的海报,上回暑假见过一回,我和他聊的话题是Faker明年到底会不会服兵役,不过没聊几句他的母亲就如临大敌。
      真想要让孩子摆脱网瘾,做家长的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如果只把游戏当做洪水猛兽,不去深入了解,逃避只会让事越来越大。
      我儿子当然玩游戏,非但给他玩,我还买更好的游戏让他体验。
      最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和我的世界,去年开始玩王者荣耀,不过给他买了switch后,开始玩塞尔达了,而现在在玩奥德赛。
      为什么他不和同龄人一起玩王者荣耀?
      当你见识过越多,就对越低级的刺那激不敏那感,就像没有人一边玩《塞尔达》一边玩《贪玩蓝月》一样,人的阈值会越来越高,逐渐对低质量游戏变得不感冒。
      禁止孩子玩游戏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选择合适的游戏让他体验,高质量的游戏教那会的并不比书本要少。
      王者荣耀他也玩,但对他更像是一个社交工具,他逐渐觉得并不需要靠王者才能获得社交和认同感。
      很多人对见识的增长都来源于年龄,但是这样太花费时间了,当你帮助他见识过什么是更好的东西,低级的刺圌激对他就没有那意义。
      好比作为一个成年人,钱对我的乐趣比玩游戏可带劲多了,马云却认为钱对他没有那意义。
      亲戚家的娃儿在被压抑了一个月后就彻底爆发了,在LOL赛季结束前跑出去通宵了三天,被抓回来就一顿毒那打。不过他却并没有后悔,他和我说上到钻石了,有钻石框可以领。
      甚至我的舅舅,作为一个电工每个月有五六千的收入,但至今还迷恋着游戏厅,每个月存一千块在饭卡里吃饭以外,全部花在了里面,没有结婚讨老婆,住在宿舍里。
      我曾和他说过现在电脑上游戏好玩多了,你自个拉个宽带在家玩不是挺好的还省钱,但他却并不相信。
      玩游戏不是原罪,哪怕没有游戏,还有番剧、网络小说,只要它比读书有那意思,就足够所谓“毁掉一个年代的孩子”。
      我小时候也有“电视病”,我爸见我一天到晚看电视也叹气,这娃迟早要完,现在他老人家最爱的事,就是上本地的游戏平台打打麻将下下棋,绝口不提沉迷的事儿。
      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策划已经在拆解马斯洛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在游戏中如何体现的时候,父母只是指望孩子突然自己开窍,就像是弹弓射大炮。


      3楼2018-06-14 20:58
      回复
        沉迷游戏的本质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一开始会选择玩一款游戏?
        游戏是一个把复杂事物条理化的产物,游戏的很多玩法的设计都源于生活、来自于人性,只不过设计者将规则设计得比现实更清晰、反馈更明确、更洞悉玩家的想法。
        所以玩家在游戏中会有爽、满足、实现了的快那感,这是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
        商业化的网络游戏,新手引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简单来说,就是设计非常多的细节目标,让玩家按部就班的达成,并给予奖励的过程,以达到上手游戏的目的。
        同样是让你的儿子学东西,游戏策划通常花费数月把每一个环节都以数据为指标来打磨,大到整个流程,小到一个按钮,都是为了你儿子能继续玩下去。
        相信设计者是专那业的,有大多数家长都没有的耐心。
        这个指标,及格线一般是第二天保证40%以上的玩家能再上线,我们称为次日留存。相同还有七日留存,所以说为什么游戏往往都有7日签到,或者30日签到。
        我给我儿子同样定了一套那上学的新手引导,在三年级刚上英语课的时候,我只需要他及格,便奖励他一个月的零花钱翻倍。
        他们班只有不到六个人不及格,他很轻那松的完成了目标,我立刻给他兑现了奖励。
        在游戏行业我们管这叫首充,只需充值几块钱,可以享受数倍于你充值的奖励。因为我们发现,只要充过一次钱的玩家,充第二第三次的概率非常高。
        玩家始终需要被引导,不然就很容易离开游戏,孩子也一样。
        就像七日登录,又比如每个赛季你上了黄金段位就送你的英雄皮肤。
        每一次目标无需太难,太难会适得其反,保持在一个个稳定的画饼-完成-奖励再画饼的小循环中,让人始终在追求。
        兑现奖励后,我要求他拿70分,除了零花钱以外,只要他愿意每天记几个单词,我每天都会愿意让他玩一会游戏。
        一旦他进入了这个循环体那系,成绩变好只是一个结果。


        4楼2018-06-14 20:59
        回复
          结语
          当然,游戏设计极为复杂,一款游戏往往是近百人的打磨才得以呈现,是一个充满了利那用人性弱点的集那合,并非三言两语可以将其剖析。
          但是家长指望孩子忽然开窍,或者希望有关部门一封了之,是非常不现实的,因为这并不能解决他沉迷的问题,最有可能帮助他根源上改变的,就是家庭。
          眼界的提升,让人发觉过去非常执着于喜欢的东西,不过是沧海一粟。目标的拆分和建立,让人可以持之以恒的坚持。
          拆解标签让你找到沉迷游戏的根本原因,奖励和惩罚,张弛中找到引导的平衡点。
          游戏如此,生活何尝不是如此。
          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这个道理,只是有些人在过程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相对于指望政那府和游戏公那司,家长你自己就是最好的领路人。


          6楼2018-06-14 21:03
          回复
            我记得有人说:人生最大、最深层的享受就是痴迷与挚爱。


            IP属地:北京7楼2018-06-15 10:11
            回复(12)
              其实所有的销售经都是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6-16 11: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