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仓促修建的莫扎伊斯克防线并没有给学员带来太多优势:30个防御支撑点杂乱无章的散布在小雅罗斯拉韦茨市郊,没有绵亘的战壕;没有完备的雷场与反坦克沟;没有火力掩护和预备队。他们的前方是所向披靡的装甲集群,他们的身后即是莫斯科的城垣与人民。迟滞敌五到七天,正是坦克从他们尸体上碾过的时间!
10月6日,古德里安上将继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前锋饮马乌格拉河。他脸上挂着标志性的微笑,胸有成竹地巡视着狂飙突进的行军纵队;欣赏着滚滚而前的浩荡铁流。他笃信,莫斯科已是盘中鱼肉。
是夜,惊雷乍响!1700名学员与400名伞兵衔枚疾进,炸毁了马乌格拉河上的桥梁,占领了防御阵地。而古德里安投鞭飞渡,直捣莫斯科的宏伟计划功亏一篑。震怒的古德里安驱策他庞大的军团反复冲击这条看似脆弱的防线。然而,所有歇斯底里的进攻,都好似锤子徒劳的撞击着锤砧。苏军的防御愈挫愈强,愈击愈韧。此时,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的援军正源源不断地赶赴莫斯科,在马乌格拉河激烈而残酷的拉锯中,攻取莫斯科的战机正一点一滴的流逝。
五天后,弹药告罄的学员与伞兵被迫撤回莫扎伊斯克防线,军校政委波兹诺夫(Постнов)殉国。鼓衰力竭的装甲集群终于强渡马乌格拉河。朱可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以平实的笔触,记录下这场生死攸关的阻击战,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澎湃:
“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支队人员死伤惨重,但是他们以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打破了敌人企图迅速占领小雅罗斯拉韦茨的计划,并为我军在莫斯科接近地上组织防御赢得了必要的时间。”

苦守马乌格拉河
装甲集群迫不及待地逼近学员驻守的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却又一次撞得头破血流,战不旋踵的学员们挫败了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10月13日,德军坦克乔装成苏军渗透防线,一度包抄了学员第3营,斯米尔诺夫校长紧急组织反击,学员尤里切夫在家书中写道:
“尽管敌军占据着兵力和兵器的优势,但我们仍然发起了白刃冲锋,用刺刀把希特勒分子赶出了第3营的阵地”
直到10月16日,古德里安终于突破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驻守此地的学员死伤殆尽。翌日,学员主力转战库迪诺夫,以视死如归的胆魄对立足未稳的德军发起反攻,又将德军阻滞了两昼夜!10月19日,幸存的1200名学员溃围东撤。至此,战机丧尽的古德里安面对业已固若金汤的莫斯科城防,只得望洋兴叹。
10月25日,千余幸存者进驻伊万诺夫市休整,而有幸见证战争胜利的学员,不过百余……

975年5月8日,幸存学员故地重游,在纪念碑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