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吧 关注:39,375贴子:1,091,940
  • 13回复贴,共1

【萌新拙作】弱冠系虏请长缨 ——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的背水一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萌新在校学生狗,爱好苏德战史,无比憧憬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苏维埃帝国,特撰拙文一篇,祭奠和我同样稚嫩却创下不世奇功的波多利斯克的军校学员们。
知乎链接,恳请大佬翻牌,对萌新的支持是苏维埃不断发展的基石:
弱冠系虏请长缨
——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的背水一战 - 风正豪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354424
楼下开更


IP属地:北京1楼2018-07-23 12:47回复
    5楼开更
    国际惯例:
    3


    IP属地:北京2楼2018-07-23 12:48
    回复
      2


      IP属地:北京3楼2018-07-23 12:48
      回复
        1


        IP属地:北京4楼2018-07-23 12:48
        回复
          笔者按:“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在冷战思维横行,西方极尽深文构陷之能事的时代语境下,在历史虚无主义主义甚嚣尘上,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的严峻挑战下,笔者饱蘸愤懑,特将伟大的卫国战争中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一一采撷。上慰英灵,下正视听!
          1941年6月22日,蠢蠢欲动的纳粹德国终于撕碎它最后的伪装,蛰伏已久的550万德军一引而发:181个师、4个装甲集群、5000架战机对全无防备的苏联进行了狂风骤雨般的突袭。
          当是之时,半壁欧洲皆慑服于法西斯的淫威之下:维也纳、巴黎、阿姆斯特丹、奥斯陆……多少名城故沉沦于纳粹的阴影中?仅余得偏安一隅的英国,蜷缩在英吉利海峡的荫庇下苦苦支撑。而第三帝国睥睨天下的资本——德国装甲兵,这只优雅却致命的黑天鹅,早已在血与火的淬炼中成长为帝国最得力的鹰犬。
          彼时的苏联红军,恰似外强中干的泥足巨人:军事思想食古不化,大清洗伤筋动骨,机械化青黄不接。首先,先进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在肃反狂潮中陷入发展困局,抱残守缺的保守理论甚嚣尘上。其次,见识到德国装甲兵摧枯拉朽的惊艳表现后,照本宣科仓促攒聚起来的机械化军与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庞杂臃肿。更为致命的是,红军的军官团在清洗浪潮中三去其二,高级将领几无幸免!战端肇始之际,新组建的机械化军中,中层军官仅占编制的20%至40%,而其中约75%的军官任职不足一年,多因政治原因提拔,缺乏系统培训。彼时的重装备也极度匮乏:举例来说,各机械化军应编1031辆坦克,然而在编率平均仅53%,且多为旧式坦克!由于训练缺失与后勤混乱,能开动的坦克不足一半,彷徨无措的坦克手屡屡在战场上遗弃轻微故障的坦克。
          于是,纳粹突袭的结果不言自明:势如破竹的装甲集群,如同昭告天启的骑士,卷甲急进,恣意肆虐于苏军后方。而臃肿迟钝的苏军兵团在补给切断、弹尽粮绝的绝境下接连崩溃。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白俄罗斯沼泽,从利沃夫的丘壑到敖德萨的滩涂,尸碚巨港之岸,血满危城之窟。
          羽檄争驰,败报接踵而至:
          6月22日至7月9日,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战役,苏联西方面军41万人被围而歼之,白俄罗斯沦陷!
          7月10日至9月10日,斯摩棱斯克会战,苏军再度分崩离析,(仅名将朱可夫在叶利尼突出部取胜),德军在付出10万人伤亡的代价后聚歼红军45万人,斯摩棱斯克沦陷!
          7月7日至9月24日,基辅大合围,南方集团军群突破斯大林防线,古德里安装甲集群紧急转向,楔入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后方,历史上最宏大的围歼战开始了,60万余苏军在弹尽粮绝的绝境下沦为战俘,乌克兰沦陷!
          9月9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突破涅瓦河防线,列宁格勒九百天的饥馑与苦难开始!


          IP属地:北京5楼2018-07-23 12:49
          回复

            绝望的苏军战俘
            急转直下的战局,一如希特勒入侵前狂妄的预言:
            “我们只需要踢开门,里面腐烂的结构就会垮掉”
            不同于西方居心妥测的宣传中粉饰的情景,谋求“日耳曼生存空间”的纳粹所到之处,仅有无情的奴役与血腥的屠戮。业已解密的纳粹“东方总计划”,更是揭示了斯拉夫民族亡国后悲惨的灭绝!
            国有累卵之急,民有倒悬之危!脆弱的前线已然不容有失!
            横亘上千公里的战线,倏尔笼罩在诡异的平静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代号“台风”的巨大攻势正在悄然酝酿。
            10月1日,霍特、古德里安、霍普纳三大装甲集群(德军四分之三的装甲力量)悄然出现在中央集团军的进攻轴线上,古德里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捣毁布良斯克方面军。10月4日,希特勒狂妄的宣称:
            “东部前线正在发生一场伟大的变革,几个小时前,一场全新的大规模行动已经开始,最终我们将消灭东部的敌人!”
            当天,霍特与霍普纳装甲集群突破西方面军的两翼,钳击奥廖尔,合围维亚济马地区防御莫斯科的几十万苏军。10月5日,苏军一架战机发现了轻装急进的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莫斯科的西南门户,尤赫诺夫—小雅罗斯拉韦茨地域即将沦于敌手,而纳粹的铁骑,将穿越空无一人的莫扎伊斯克防线,恣意横行于莫斯科的街巷。号为“钢铁”的斯大林病倒了,败亡似乎无可挽回。


            IP属地:北京6楼2018-07-23 12:50
            回复

              “难测如阴,动若雷霆”的德国装甲兵
              国难思良将!危急存亡之秋,亟需一个卓越的统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朱可夫临危受命,独掌危局。此时,尤赫诺夫已然沦陷,古德里安马不解鞍,挟大胜之威,向小雅罗斯拉韦茨猛冲。不出两天,古德里安就能进抵莫斯科城下,而朱可夫手中,几无一兵一卒!从朱可夫的汇报中,我们可以管窥当时的危局:
              “西线的防御实际上已经被摧毁,所有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实际上是畅通无阻的!”
              凄厉的警报在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中久久回荡,3500名身着单衣的学员肃立在萧索的寒风中,稚嫩的脸上写满迷惘。四个月前,他们还只是象牙塔中懵懂的少年,若无战争的裹挟,原应是鲜衣怒马,烈焰繁花。

              浩劫降临之际,大批地方院校学生入校学习
              然而,朱可夫冷若冰霜的军令不容置疑:“全体军校学员前出至莫扎伊斯克防线上的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不惜任何代价!迟滞古德里安装甲集群5到7天。”
              斯米尔诺夫(В.А.Смирнова)校长伫立在校门前,他的炯炯目光,扫过一张张青涩的面庞:不谙世事的稚嫩少年,肩扛着老旧的刺刀和步枪,猝然投入到血与火的炼狱中。更何况,在军官奇缺的情况下,将受过系统培训的候补军官作为普通步兵使用,无异寅吃卯粮!只是,逼近的装甲集群已不容他再有片刻迟疑。


              IP属地:北京7楼2018-07-23 12:51
              回复
                来到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仓促修建的莫扎伊斯克防线并没有给学员带来太多优势:30个防御支撑点杂乱无章的散布在小雅罗斯拉韦茨市郊,没有绵亘的战壕;没有完备的雷场与反坦克沟;没有火力掩护和预备队。他们的前方是所向披靡的装甲集群,他们的身后即是莫斯科的城垣与人民。迟滞敌五到七天,正是坦克从他们尸体上碾过的时间!
                10月6日,古德里安上将继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前锋饮马乌格拉河。他脸上挂着标志性的微笑,胸有成竹地巡视着狂飙突进的行军纵队;欣赏着滚滚而前的浩荡铁流。他笃信,莫斯科已是盘中鱼肉。
                是夜,惊雷乍响!1700名学员与400名伞兵衔枚疾进,炸毁了马乌格拉河上的桥梁,占领了防御阵地。而古德里安投鞭飞渡,直捣莫斯科的宏伟计划功亏一篑。震怒的古德里安驱策他庞大的军团反复冲击这条看似脆弱的防线。然而,所有歇斯底里的进攻,都好似锤子徒劳的撞击着锤砧。苏军的防御愈挫愈强,愈击愈韧。此时,阿斯特拉罕和西伯利亚的援军正源源不断地赶赴莫斯科,在马乌格拉河激烈而残酷的拉锯中,攻取莫斯科的战机正一点一滴的流逝。
                五天后,弹药告罄的学员与伞兵被迫撤回莫扎伊斯克防线,军校政委波兹诺夫(Постнов)殉国。鼓衰力竭的装甲集群终于强渡马乌格拉河。朱可夫元帅在他的回忆录中,以平实的笔触,记录下这场生死攸关的阻击战,至今读来仍令人热血澎湃:
                “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支队人员死伤惨重,但是他们以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打破了敌人企图迅速占领小雅罗斯拉韦茨的计划,并为我军在莫斯科接近地上组织防御赢得了必要的时间。”

                苦守马乌格拉河
                装甲集群迫不及待地逼近学员驻守的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却又一次撞得头破血流,战不旋踵的学员们挫败了一次又一次疯狂的进攻。10月13日,德军坦克乔装成苏军渗透防线,一度包抄了学员第3营,斯米尔诺夫校长紧急组织反击,学员尤里切夫在家书中写道:
                “尽管敌军占据着兵力和兵器的优势,但我们仍然发起了白刃冲锋,用刺刀把希特勒分子赶出了第3营的阵地”
                直到10月16日,古德里安终于突破伊利因斯科耶(Ильинское),驻守此地的学员死伤殆尽。翌日,学员主力转战库迪诺夫,以视死如归的胆魄对立足未稳的德军发起反攻,又将德军阻滞了两昼夜!10月19日,幸存的1200名学员溃围东撤。至此,战机丧尽的古德里安面对业已固若金汤的莫斯科城防,只得望洋兴叹。
                10月25日,千余幸存者进驻伊万诺夫市休整,而有幸见证战争胜利的学员,不过百余……

                975年5月8日,幸存学员故地重游,在纪念碑前合影


                IP属地:北京8楼2018-07-23 12:53
                回复
                  然而,相较于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的苦苦支撑,舆情更关注旬月后气势如虹的冬季反攻。而在波澜壮阔的卫国战争中,背水一战的军校学员,浮光掠影般湮没在胜利的巨大光晕里。直到1965年,莫斯科的中学生循着时光的脉络,开始重新寻觅这段失落的光荣。我们不应忘记,倾覆在即,3500名学员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投身死地,战不旋踵,为莫斯科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他们的伟烈丰功,与其它反法西斯壮举一样,足以彪炳千古!
                  在1985年的史诗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导演以一个经典的长镜头,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波多利斯克军校学员最后的反攻。颇为魔幻现实主义的是,陪伴学员们冲锋的,不是慷慨激昂的战歌,不是惊天动地的喊杀,而是两名俏皮的学员娓娓唱出的一曲情歌——《我这一生漂泊四方》。两名学员以欢快的腔调,吟唱着悲怆的情曲,与老电影沧桑的背景构图一起,烘托出一种微妙的氛围:是对生的从容?对死的淡然?抑或是青春的特立独行?我无从揣测,因为在下一幕中,学员们在悲怆的情歌中拥抱了死亡。
                  拙文最后,以这首饱蘸深情而又婉转凄怆的情歌作结,祭奠他们短暂而绚烂的一生:
                  《我这一生漂泊四方》
                  我这一生漂泊四方
                  辗转反复 历经风霜
                  萍水相逢有过多少次
                  历历在目 回首往事
                  我记得外省小城一座
                  寂寥 偏僻 引人愁绪
                  记得车站和教堂
                  记得林荫道路上
                  人影闪动对对双双
                  望见可爱而亲切的身影
                  蓝色小帽子
                  蓝色短上衣
                  雪白衬衫和少女身姿
                  我飞逝的浪漫故事...
                  塔妮娅,塔纽莎,塔吉扬娜,
                  你是否记得那火热的夏季?
                  难道我和你能够忘记
                  共度的时光,点点滴滴?
                  相见短暂,时光被隔断
                  我可否梦中与她相见?
                  无论如何
                  记得靠近乌拉尔
                  某个车站,炽热的夜晚
                  车轮转动铿锵作响
                  铁甲列车快要出发
                  望见亲切而熟悉的身影
                  蓝色小帽子
                  蓝色短上衣
                  雪白衬衫裹着少女身姿
                  塔妮娅腰配手枪一支。
                  塔妮娅,塔纽莎,塔吉扬娜,
                  你是否记得那火热的夏季?
                  难道我和你能够忘记
                  共度的时光,点点滴滴?


                  IP属地:北京9楼2018-07-23 12:53
                  回复
                    笔者按:“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在冷战思维横行,西方极尽深文构陷之能事的时代语境下,在历史虚无主义主义甚嚣尘上,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的严峻挑战下,笔者饱蘸愤懑,特将伟大的卫国战争中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一一采撷。上慰英灵,下正视听!
                    恳请贴吧大大翻牌@安静的伊万


                    IP属地:北京10楼2018-07-23 13:00
                    回复
                      @红色精英兵@妖精女仆@ouyangllp
                      萌新入吧不知道门路,@大佬求翻牌


                      IP属地:北京11楼2018-07-23 13:13
                      回复
                        楼主关于肃反扩大化对苏军战斗力的负面作用过于夸大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7-23 1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