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第一讲 词的特点及名称
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源于隋朝,成于唐代,而兴于宋。由于唐宋词在中国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所以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词往往概括为唐宋词。
词相比于格律诗,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形式上,即在词的调、声、韵、句式结构等方面,都与格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今天我们认识和了解词的格律,应该客观地理解,既不必因询守旧,刻以词的形式来创作诗歌;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这种形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古代诗歌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诗歌完全是一种不受任何形式束缚的自由奔放的文学载体,虽然它承载的还是诗人的喜怒哀乐情绪,表达的还是壮志柔情等等内容。
了解和学习词,从今天的意义上来讲,仅仅在于欣赏和帮助而已。
一、词与近体诗的形式区别
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它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体制和风格,成为唐宋时代与古、近体诗并行且有其质的差异的重要抒情诗体。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光辉成就之一。
隋唐时代的音乐有着三个系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自唐天宝十三载(754),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燕)乐。”雅乐为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燕乐结合“胡部新声”(主要是龟兹乐和西凉乐),是唐代通过欧亚大陆的国际交往和同西域各民族大融合而在音乐上推出的重大创造,划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唐代音乐传至日本、朝鲜,被称为“唐乐”。词乐以燕乐为基础。词就是配合燕乐乐曲创作的,是可以歌唱的“歌诗”。词在体制上和唐代近体诗有着一系列显著区别。词体的种种特点,部分是从诗体演变而来的,但是主要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的。词与曲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词的体制,即产生于它同曲的这种依存关系之中。由于词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的,它同近体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下列五点:
1、一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等,称为词调。词调之名本是曲调之名。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明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以曲为名,而不根据词意另立词题篇名。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各各不同,这也是因所有曲调的节奏旋律各不相同而来的。
2、一首词大部分有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片,也就是“遍”。“遍”是音乐名词,乐曲一段,叫做一段。唐宋时词调的分片,即以乐曲的分段而来。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部分为两段,即由两段音乐组成一曲。初期的小令短曲,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各不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要依据曲度。唐宋时乐曲一遍,又分为若干小段,称为“均”。一均就是乐曲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于此为“顿”、“住”,词调则于此断句、押韵。所以词中韵位大都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它们的韵位也就跟着不同。
4、长短句的句式。诗也有长短句,但是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十之八九是句子参差不齐的。作词大量地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曲中有轻重缓急的“乐句”,词中就有随之变化的“长短句”。
5、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是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必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
第一讲 词的特点及名称
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源于隋朝,成于唐代,而兴于宋。由于唐宋词在中国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所以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词往往概括为唐宋词。
词相比于格律诗,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点主要表现在它的形式上,即在词的调、声、韵、句式结构等方面,都与格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
今天我们认识和了解词的格律,应该客观地理解,既不必因询守旧,刻以词的形式来创作诗歌;也不能全盘否定,因为这种形式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古代诗歌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诗歌完全是一种不受任何形式束缚的自由奔放的文学载体,虽然它承载的还是诗人的喜怒哀乐情绪,表达的还是壮志柔情等等内容。
了解和学习词,从今天的意义上来讲,仅仅在于欣赏和帮助而已。
一、词与近体诗的形式区别
词是随着隋唐燕乐的兴盛而起的一种音乐文艺。它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体制和风格,成为唐宋时代与古、近体诗并行且有其质的差异的重要抒情诗体。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光辉成就之一。
隋唐时代的音乐有着三个系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自唐天宝十三载(754),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燕)乐。”雅乐为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燕乐结合“胡部新声”(主要是龟兹乐和西凉乐),是唐代通过欧亚大陆的国际交往和同西域各民族大融合而在音乐上推出的重大创造,划出了一个新的音乐时代。唐代音乐传至日本、朝鲜,被称为“唐乐”。词乐以燕乐为基础。词就是配合燕乐乐曲创作的,是可以歌唱的“歌诗”。词在体制上和唐代近体诗有着一系列显著区别。词体的种种特点,部分是从诗体演变而来的,但是主要由它作为燕乐曲辞的性质所决定的。词与曲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的关系。词的体制,即产生于它同曲的这种依存关系之中。由于词是“由乐以定词,依曲以定体”的,它同近体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下列五点:
1、一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等,称为词调。词调之名本是曲调之名。曲名除了表明其音乐内容,有时还表明曲调的性质和令、引、近、慢等乐曲类别。词调就以曲为名,而不根据词意另立词题篇名。每个词调“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各各不同,这也是因所有曲调的节奏旋律各不相同而来的。
2、一首词大部分有数片,每片作一段,以分两片的为最多。片,也就是“遍”。“遍”是音乐名词,乐曲一段,叫做一段。唐宋时词调的分片,即以乐曲的分段而来。唐宋曲调的结构,大部分为两段,即由两段音乐组成一曲。初期的小令短曲,乐止一段。少数长调慢曲,则多至三段、四段。一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各不相同,每个词调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要依据曲度。唐宋时乐曲一遍,又分为若干小段,称为“均”。一均就是乐曲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单位,乐曲于此为“顿”、“住”,词调则于此断句、押韵。所以词中韵位大都是音乐上停顿的地方。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停顿之处不同,它们的韵位也就跟着不同。
4、长短句的句式。诗也有长短句,但是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十之八九是句子参差不齐的。作词大量地使用长短句,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曲中有轻重缓急的“乐句”,词中就有随之变化的“长短句”。
5、字声配合更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基本上和近体诗相近似,但是变化很多,而且有些词调还必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在音乐吃紧的地方,更须严辨字声,以求协律和美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