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乾隆是一个在礼仪、礼法上严苛的人,特别是在明面上,并且以指出别人的错误疏漏为荣。所以有违礼法的事,这辈子基本没干过,除了稍微奢侈些,自制力这点上我比较佩服,也或者他根本就是对谁都无所谓,越老越辣。乾隆不光后期不立后,庆贵妃死后也不再新封贵妃,除了死前一年给70多岁的颖妃加封了贵妃,剩下都是死后丧礼按贵妃办,或者嘉庆道光封的。
所以皇后有没有无所谓,但必须让他觉得各方面配的上才行。四十三年金从善上书要求立后,他自己说了朕的臣子都是儿孙辈,再把他们的女儿立为皇后岂不是笑话,没人配做朕的皇后。
当时贵妃也是一人之下了(其他的贵妃要么死后追封,要么是乾隆做太上皇以后封的)可以说除了继后,就是令贵妃最尊贵,尊荣是给到头了。立皇贵妃本身已经是打压报复继后的意思了,否则立皇贵妃我看都是不太可能的。
但让她做皇后决计不可能,估计一个是觉得令妃不合适,主要还是怕被怀疑宠妾灭妻吧。当时民间已经有风言风语说他废后是色衰爱弛了。
乾隆处理家事,比他爸确实要聪明些。
三十八年秘密立储是十五皇子,令皇贵妃其实还活着,不过师出无名,更不可能立后。所以等公开了才追封。如果令妃活的够长,是可以当太后的。
令妃在死前的几年,其实也不太宠了。最后一个孩子是在三十一年出生,也就是继后死那一年。也就是在废后之后几个月怀上的,那时候令皇贵妃也是38岁左右,和继后生十三年纪差不多。所以,她没比继后多宠几年,两人节奏差不多。不过令妃,没犯什么错误,所以大家也就忽略了。
所以因为宠令妃而废继后,真的站不住脚。令妃封皇贵妃其实是捡漏,谈不上斗倒继后。改了封号和姓氏也不错,因为历史上令妃未见得就是站在继后对立面上。可以把她当成原型是令妃的虚构人物,比如玫嫔、慎嫔,因为如果容妃做对立面的话,分量、故事、话题都不够。
乾隆高位后妃活的都不长,包括孝贤,估计是和精神压力有关系,嘤嘤嘤,伴君如伴虎啊。所以令妃想熬过乾隆当太后,真是几乎不可能的。这点如懿传的理解真是到位!
所以皇后有没有无所谓,但必须让他觉得各方面配的上才行。四十三年金从善上书要求立后,他自己说了朕的臣子都是儿孙辈,再把他们的女儿立为皇后岂不是笑话,没人配做朕的皇后。
当时贵妃也是一人之下了(其他的贵妃要么死后追封,要么是乾隆做太上皇以后封的)可以说除了继后,就是令贵妃最尊贵,尊荣是给到头了。立皇贵妃本身已经是打压报复继后的意思了,否则立皇贵妃我看都是不太可能的。
但让她做皇后决计不可能,估计一个是觉得令妃不合适,主要还是怕被怀疑宠妾灭妻吧。当时民间已经有风言风语说他废后是色衰爱弛了。
乾隆处理家事,比他爸确实要聪明些。
三十八年秘密立储是十五皇子,令皇贵妃其实还活着,不过师出无名,更不可能立后。所以等公开了才追封。如果令妃活的够长,是可以当太后的。
令妃在死前的几年,其实也不太宠了。最后一个孩子是在三十一年出生,也就是继后死那一年。也就是在废后之后几个月怀上的,那时候令皇贵妃也是38岁左右,和继后生十三年纪差不多。所以,她没比继后多宠几年,两人节奏差不多。不过令妃,没犯什么错误,所以大家也就忽略了。
所以因为宠令妃而废继后,真的站不住脚。令妃封皇贵妃其实是捡漏,谈不上斗倒继后。改了封号和姓氏也不错,因为历史上令妃未见得就是站在继后对立面上。可以把她当成原型是令妃的虚构人物,比如玫嫔、慎嫔,因为如果容妃做对立面的话,分量、故事、话题都不够。
乾隆高位后妃活的都不长,包括孝贤,估计是和精神压力有关系,嘤嘤嘤,伴君如伴虎啊。所以令妃想熬过乾隆当太后,真是几乎不可能的。这点如懿传的理解真是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