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侵权删

一、参与《一代宗师》拍摄过程
年少时不知惭愧,书没有读好,识字不多,连小学生都来嘲笑我。那时,我只顾花大量时间去练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打。一九七四年后去了美国,开始做生意,尝试接些出口订单,却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是功夫让我留在了美国。
人的一生之中,很多事都会事与愿违,也许这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天意。
我表姐是电影界的,我常常跟随在她左右,所以打小就已认识不少电影界的前辈,后来又认识了一些与我年纪相仿的朋友:王羽、陈鸿烈、张翼、刘家良、徐曾宏、蔡永昌等。当然,还有李小龙。我们不但是同校同学,更是同门师兄弟。奇怪的是,那些年我虽然和他们来往频繁,却不知为什么,始终对电影提不起兴趣。总觉得电影中大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儿子,突然辞掉英特尔(Intel)的工程师职务,决心转行去演艺界发展。后来我才明白,他在中小学时期参加过一些学校的话剧演出,那时便爱上了演艺。上大学时特别希望能够入读戏剧学院,却因为知道我这个做父亲的很不赞成,才放弃了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件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更想不到的是,在我快七十岁那年,王家卫导演找到我协助他拍摄电影《一代宗师》,更邀请我儿子参与对梁朝伟的咏春拳培训,甚至让我儿子参与演出。虽然我个人对电影兴趣仍然不大,但这也给了我一个绝好机会,让我对儿子做一点补偿。
二、王家卫导演
第一次见到王导演是十年前的事。当时是经我的好朋友黎应就导演(也是我的师侄)介绍。那天因缘际会,大家在街上刚巧碰到,于是一起去喝东西。闲谈间,我提到自己曾是生意人,并非电影行内人,对电影兴趣不大,儿子因为知道我不喜欢这行业,所以放弃了一生的梦想,我得知后为时已晚。这件事使我内心非常不安,非常后悔。
这次碰面后,我和王导演再没有遇见过,直到多年后的一天,突然接到好朋友陈勋奇导演的电话,约我星期三晚在老地方吃饭。第二天,我接到张同祖导演、黎应就导演及师兄叶准的电话留言,碰巧又是约我星期三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晚饭。我第一反应就是其中一个人的生日会,也没有再多想其他,直到见面后才得知是王家卫导演安排。
原来他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有关我师父叶问的电影《一代宗师》。他记得我曾说过,电影中绝大部分所谓功夫都是假的,只能蒙骗观众。更记得我提过,小儿很想加入电影行业。而他准备拍的这一部电影,要求的就是真实功夫,还想让我儿子出演一个角色。
王导演的想法很新鲜,他要求演员都要先修炼真功夫。这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我听后半信半疑。据我所知,这部电影的演员之中没有一个是有真正功夫底子的,尤其是咏春,最多也就是套路表演的水平。此外,电影的功夫动作和真实打斗完全是两码事,拍电影不是教功夫,真实的搏斗如何能够在镜头中变得有观赏性?王导演的答复出乎意料,他说这部电影的所有主要演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独门功夫训练,不是现场走位借位,即学即用或依靠替身的传统拍摄,要我不用担心。
而且,和他合作的动作导演,就是连好莱坞都公认的动作导演袁和平。我只需训练扮演叶问的梁朝伟学习咏春,和在现场指导以确保搏斗的真实性。王导演问我,训练梁朝伟能用咏春进行真实打斗需要多少时间。我告诉他,最少两年。我当时并不相信他会如此认真,更不相信一个片酬几千万的著名演员,会为了他的一部电影付出一两年时间去练武。王导演告诉我,为了确保这部电影打斗动作够真实,他已经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遍全中国大江南北,包括港澳台,以及新马等地,研究有关中国功夫的历史,同时请各门各派最顶尖的师父,去训练几名主要演员。演员对此已表示同意。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认真的,而演员们也是如此。梁朝伟在训练期间发生点意外,前臂骨被打断,但伟仔复原后依然继续苦练。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演员,梁朝伟为了演好一个角色,愿意花两年的岁月去练武,确实让人佩服。
当代电影中的武打动作,一般都是依靠快镜、后期剪辑和电脑特技配合而成,观众中真正懂功夫的人不多,所以一般不会看出破绽。感官上的刺激得到满足,又会有谁去思考一招一式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所以大部分动作电影的武打设计,都以追求快节奏的刺激为目的。比如在电影《叶问》中,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挑战日军道场那一场戏,甄子丹以连环日字冲捶攻打对手,对手倒地后,甄子丹依然弯着身子,用日字冲捶继续往对手头部上身不停猛打。这种打法在电影中固然好看,但在实战中却不合情理。
首先,这样的打法并不能有效制止对手还击。日字冲捶因为出拳距离短,所以出拳时必须保持身体前冲,利用后马撑前的力量才能发挥杀伤力,而躬身出拳限制了马步的使用,单凭双拳击打,力量会大打折扣。其次,对手日本士兵倒地后,处于站立姿势的叶问,舍弃更灵活、更有优势,且杀伤力更大的脚法而不用,却弯下身,以连环日字冲捶去击打对手,可谓舍近求远。另外,即使不会功夫的普通人,倒地后脸部仍被对方击打时,都会很自然地双手抱头保护头部,都会同时用双脚撑开对方,躲避对方,而不会躺着不动,任由对方打击。
当然,既然是拍电影,本可不必计较这么多,好看就足够了。但是,王家卫导演却偏偏对真实性有着不可思议的执着。在制作前期,王导演曾让我带他去佛山,去探访那些曾经认识叶问的老人,如大眼华等。他们全都已年过九十。其后,他更多次到佛山,每次去都住上几天,为的是要清楚了解叶问的日常生活、习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导演细微到连叶问日常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布料,长衫扣的是什么纽扣都问得清清楚楚。这点不仅体现在对武戏的严格要求上,更体现在他电影中的方方面面。为了拍好金楼的那一场戏的内景,光是墙上的雕刻就花了一两年时间,全部都贴上了金箔。家具、吊灯,桌上摆设的餐具、银器等,无一不是经过专业历史考究,严格遵照那个年代的风格设计而成的,其中很多摆设更是真正的古董,价格不菲。
王导演对得起他所有的观众,我自己亦被他的精神深深触动。我敢断言,这部电影的所有打斗动作,就算用慢镜去细看每一帧,都很难找到反驳的地方。就算再过五十年,这部电影依然是一部公认的经典之作。

一、参与《一代宗师》拍摄过程
年少时不知惭愧,书没有读好,识字不多,连小学生都来嘲笑我。那时,我只顾花大量时间去练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打。一九七四年后去了美国,开始做生意,尝试接些出口订单,却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是功夫让我留在了美国。
人的一生之中,很多事都会事与愿违,也许这就是我们时常说的天意。
我表姐是电影界的,我常常跟随在她左右,所以打小就已认识不少电影界的前辈,后来又认识了一些与我年纪相仿的朋友:王羽、陈鸿烈、张翼、刘家良、徐曾宏、蔡永昌等。当然,还有李小龙。我们不但是同校同学,更是同门师兄弟。奇怪的是,那些年我虽然和他们来往频繁,却不知为什么,始终对电影提不起兴趣。总觉得电影中大都是假的,是骗人的。
想不到的是,几十年后,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儿子,突然辞掉英特尔(Intel)的工程师职务,决心转行去演艺界发展。后来我才明白,他在中小学时期参加过一些学校的话剧演出,那时便爱上了演艺。上大学时特别希望能够入读戏剧学院,却因为知道我这个做父亲的很不赞成,才放弃了一直以来的梦想。这件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
更想不到的是,在我快七十岁那年,王家卫导演找到我协助他拍摄电影《一代宗师》,更邀请我儿子参与对梁朝伟的咏春拳培训,甚至让我儿子参与演出。虽然我个人对电影兴趣仍然不大,但这也给了我一个绝好机会,让我对儿子做一点补偿。
二、王家卫导演
第一次见到王导演是十年前的事。当时是经我的好朋友黎应就导演(也是我的师侄)介绍。那天因缘际会,大家在街上刚巧碰到,于是一起去喝东西。闲谈间,我提到自己曾是生意人,并非电影行内人,对电影兴趣不大,儿子因为知道我不喜欢这行业,所以放弃了一生的梦想,我得知后为时已晚。这件事使我内心非常不安,非常后悔。
这次碰面后,我和王导演再没有遇见过,直到多年后的一天,突然接到好朋友陈勋奇导演的电话,约我星期三晚在老地方吃饭。第二天,我接到张同祖导演、黎应就导演及师兄叶准的电话留言,碰巧又是约我星期三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晚饭。我第一反应就是其中一个人的生日会,也没有再多想其他,直到见面后才得知是王家卫导演安排。
原来他正在筹备拍摄一部有关我师父叶问的电影《一代宗师》。他记得我曾说过,电影中绝大部分所谓功夫都是假的,只能蒙骗观众。更记得我提过,小儿很想加入电影行业。而他准备拍的这一部电影,要求的就是真实功夫,还想让我儿子出演一个角色。
王导演的想法很新鲜,他要求演员都要先修炼真功夫。这真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我听后半信半疑。据我所知,这部电影的演员之中没有一个是有真正功夫底子的,尤其是咏春,最多也就是套路表演的水平。此外,电影的功夫动作和真实打斗完全是两码事,拍电影不是教功夫,真实的搏斗如何能够在镜头中变得有观赏性?王导演的答复出乎意料,他说这部电影的所有主要演员,都必须接受严格的独门功夫训练,不是现场走位借位,即学即用或依靠替身的传统拍摄,要我不用担心。
而且,和他合作的动作导演,就是连好莱坞都公认的动作导演袁和平。我只需训练扮演叶问的梁朝伟学习咏春,和在现场指导以确保搏斗的真实性。王导演问我,训练梁朝伟能用咏春进行真实打斗需要多少时间。我告诉他,最少两年。我当时并不相信他会如此认真,更不相信一个片酬几千万的著名演员,会为了他的一部电影付出一两年时间去练武。王导演告诉我,为了确保这部电影打斗动作够真实,他已经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遍全中国大江南北,包括港澳台,以及新马等地,研究有关中国功夫的历史,同时请各门各派最顶尖的师父,去训练几名主要演员。演员对此已表示同意。事实证明他的确是认真的,而演员们也是如此。梁朝伟在训练期间发生点意外,前臂骨被打断,但伟仔复原后依然继续苦练。作为一个已经功成名就的演员,梁朝伟为了演好一个角色,愿意花两年的岁月去练武,确实让人佩服。
当代电影中的武打动作,一般都是依靠快镜、后期剪辑和电脑特技配合而成,观众中真正懂功夫的人不多,所以一般不会看出破绽。感官上的刺激得到满足,又会有谁去思考一招一式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所以大部分动作电影的武打设计,都以追求快节奏的刺激为目的。比如在电影《叶问》中,甄子丹饰演的叶问挑战日军道场那一场戏,甄子丹以连环日字冲捶攻打对手,对手倒地后,甄子丹依然弯着身子,用日字冲捶继续往对手头部上身不停猛打。这种打法在电影中固然好看,但在实战中却不合情理。
首先,这样的打法并不能有效制止对手还击。日字冲捶因为出拳距离短,所以出拳时必须保持身体前冲,利用后马撑前的力量才能发挥杀伤力,而躬身出拳限制了马步的使用,单凭双拳击打,力量会大打折扣。其次,对手日本士兵倒地后,处于站立姿势的叶问,舍弃更灵活、更有优势,且杀伤力更大的脚法而不用,却弯下身,以连环日字冲捶去击打对手,可谓舍近求远。另外,即使不会功夫的普通人,倒地后脸部仍被对方击打时,都会很自然地双手抱头保护头部,都会同时用双脚撑开对方,躲避对方,而不会躺着不动,任由对方打击。
当然,既然是拍电影,本可不必计较这么多,好看就足够了。但是,王家卫导演却偏偏对真实性有着不可思议的执着。在制作前期,王导演曾让我带他去佛山,去探访那些曾经认识叶问的老人,如大眼华等。他们全都已年过九十。其后,他更多次到佛山,每次去都住上几天,为的是要清楚了解叶问的日常生活、习惯,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王导演细微到连叶问日常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什么布料,长衫扣的是什么纽扣都问得清清楚楚。这点不仅体现在对武戏的严格要求上,更体现在他电影中的方方面面。为了拍好金楼的那一场戏的内景,光是墙上的雕刻就花了一两年时间,全部都贴上了金箔。家具、吊灯,桌上摆设的餐具、银器等,无一不是经过专业历史考究,严格遵照那个年代的风格设计而成的,其中很多摆设更是真正的古董,价格不菲。
王导演对得起他所有的观众,我自己亦被他的精神深深触动。我敢断言,这部电影的所有打斗动作,就算用慢镜去细看每一帧,都很难找到反驳的地方。就算再过五十年,这部电影依然是一部公认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