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袭卿”这个称呼来自脂批,认为脂批没有价值的请直接右上角。
其次我接下来的讨论是建立在前八十回的基础上的,不包括伪续的创作。认为《红楼梦》自诞生伊始就是120回全本的,也请直接右上角。
从判词说起吧。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首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脂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
这篇判词,一般认为说的就是花袭人。前两句说她具有“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的品质,只是可惜这种品质及努力都付诸东流。后两句中的公子指的就是贾宝玉,“堪羡”、“有福”、“谁知”这些词语都明显的表达出了作者惋惜的意味,不知道部分红友是怎么读出讽刺意味的。
袭人其人,在怡红院的地位,是诸丫头之首。曹公笔下人物,往往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代表性,而袭人所代表的,正是忠臣良将。(事实上,曹公认为忠臣良将虽然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但终究比不上自贵自重,保持自我,故而将晴雯列在又副册之首。)
先说其忠。袭人之忠,这个窃以为不用赘述,但是在贴吧逛了逛,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袭人身为一个丫头,但时时处处都是替主人宝玉考虑的,从宝玉和秦钟去上学之前,袭人在生活细节上的细细安排,希望宝玉努力读书又担心宝玉过于劳累的谆谆嘱托;要宝玉答应自己的三件事“改掉爱红的毛病”、“不许毁僧谤道”、“即使真的不爱读书,也要在老爷面前做出一个爱读书的样子”,这三件事,多少有世俗迂腐的成分,但每一件都是为宝玉的将来考虑;即使是被很多人解读为告密的在王夫人面前进言一事,袭人的目的本质在于保全宝玉的名声,为的还是宝玉的将来。
再说其才。宝玉虽然细心体贴,但是脾气上来了,也是不管别人的脸面,宝钗、湘云劝他经济学问,他说恼就恼,一点面子都不给。上至贾母、王夫人,中至蘅芜苑、潇湘馆,下至各处往来的下人们(有个侧面描写,宝玉叫大夫来给晴雯看了病,袭人有事不在,麝月连戥子也不会用,银子都找不到,可见这些事平时都是袭人的事,也可见袭卿治家的细致),各房各处的“外交关系”,几乎全是袭人过手,要不是袭卿处处妥帖安排,只怕以宝玉的性子,早就闹得风言风语(细看宝玉挨打后傅家来的两个婆子所说,可知深宅大院处的琐碎事情,早有人传出贾府外面去了),处处不招人待见了。除了治家、外交,袭人在调兵遣将之才上,可谓人尽其用,又能收拢人心。人尽其用倒也“不算太难”,收拢人心就真见其功力。能让上上下下都说她好,这种能力当然键盘一敲就可以做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