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复习心得体会
电影史: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
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世界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史从《定军山》到新时期电影,外加香港电影、台湾电影(基本上没考过香港电影、台湾电影),先掌握框架,可以按照年代来20年代的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30年代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软性电影;40年代的抗战时期的电影;50、60年代的十七年电影、新时期电影。
可以按照公司:明星、联华、天一、艺华、昆仑……
按照导演:第一代(张石川、郑正秋)、第二代(蔡楚生、孙瑜)、第三代(谢晋、北影四大帅)、第四代(张暖忻、吴天明)、第五代(张艺谋、张军钊)、第六代(贾樟柯、陆川)、姜文、宁浩
世界电影史:苏联(蒙太奇学派)、美国(新旧好莱坞)、意大利(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
中国电影理论: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瞿白音《创新独白》、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张暖忻和李陀《谈电影语言现代化》
世界电影理论:蒙太奇理论(其中各个代表人物的理论)、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场面调度学派)、第一精神分析学、第二精神分析学(麦茨)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教程一书就可以了,主要背里面的名词解释就好,多记住术语,理清楚书的逻辑框架(多背几遍就发现其中的关系了,本人仅背了5遍左右)
上届学姐透漏,重头戏在于影评和文学评论,只有这两项才能判断出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上面的其他题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其方法在真题部分已经介绍了,再这不在多说。
学校从2014年以后就不提供指定书目,但是2013年以前书也是可以用的,(如果你一定要看书的话,那你就去看咯,文件里包括了书单),以我的经验来说,我是用了一个暑假来读书做笔记了,结果没有用,9月中旬我突然发现我一无所获,并非读书不对,而是方法错了。
首先,读专业书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毕竟是一段100多年的电影史,我们就把它想象成历史剧好了,谁在什么年代演绎了什么事情,陆弘石的《中国电影史》可以帮助大家理清脉络,时间线的方法理清事情和人物即可,不必要做笔记。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两编你可以买,但我不建议你去读,内容虽然很丰富,人物介绍全面,但是对人物的评价过于偏激,政治意味太强,不适合现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所以,不予推荐,与其异曲同工之妙的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评价公正,人物内容丰富值得参考,按照时期、公司来总结笔记,例如:蔡楚生:时期、第几代导演、隶属公司、作品风格、主要作品、重要作品介绍……要记住一定要把总结的内容当成考场上的简答题来总结答案。邵牧君的《电影史概论》可以去读读,但是可能会读不懂,所以我推荐世界电影史这部分可以参考虞吉的《外国电影纲要》《中国电影史》,尹鸿的《当代电影艺术导论》我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大家也可以去自己学习图书馆看看此类型的书籍,标准就是李少白的书的范式,然后自己筛选一下。或者是去看北影的小灰本(钟大丰/郑裕玲)或者北师大要求的世界电影史(并非特别特重要)。国外的电影理论是重点,尼克布朗的《世界电影史评》很重要哦,多看几遍吧(我有属于没看懂那波的,我就把我需要的理论自己整理了笔记,内容为了尽可能完善,我又去图书馆借了书,其中包括《电影字典》,很管用)。基本上不会考戏剧史的。
另一门专业课就是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直接买辅助用书,然后只背名词解释,根据真题找重点。
“红色字体是学姐推荐用书,绿字就是可买可不买的,看你准备时间,没时间可以不看,切记贪多嚼不烂”
电影史: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
电影理论:中国电影理论、世界电影理论
中国电影史从《定军山》到新时期电影,外加香港电影、台湾电影(基本上没考过香港电影、台湾电影),先掌握框架,可以按照年代来20年代的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30年代的左翼电影、国防电影、软性电影;40年代的抗战时期的电影;50、60年代的十七年电影、新时期电影。
可以按照公司:明星、联华、天一、艺华、昆仑……
按照导演:第一代(张石川、郑正秋)、第二代(蔡楚生、孙瑜)、第三代(谢晋、北影四大帅)、第四代(张暖忻、吴天明)、第五代(张艺谋、张军钊)、第六代(贾樟柯、陆川)、姜文、宁浩
世界电影史:苏联(蒙太奇学派)、美国(新旧好莱坞)、意大利(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
中国电影理论: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瞿白音《创新独白》、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张暖忻和李陀《谈电影语言现代化》
世界电影理论:蒙太奇理论(其中各个代表人物的理论)、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场面调度学派)、第一精神分析学、第二精神分析学(麦茨)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教程一书就可以了,主要背里面的名词解释就好,多记住术语,理清楚书的逻辑框架(多背几遍就发现其中的关系了,本人仅背了5遍左右)
上届学姐透漏,重头戏在于影评和文学评论,只有这两项才能判断出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上面的其他题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其方法在真题部分已经介绍了,再这不在多说。
学校从2014年以后就不提供指定书目,但是2013年以前书也是可以用的,(如果你一定要看书的话,那你就去看咯,文件里包括了书单),以我的经验来说,我是用了一个暑假来读书做笔记了,结果没有用,9月中旬我突然发现我一无所获,并非读书不对,而是方法错了。
首先,读专业书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毕竟是一段100多年的电影史,我们就把它想象成历史剧好了,谁在什么年代演绎了什么事情,陆弘石的《中国电影史》可以帮助大家理清脉络,时间线的方法理清事情和人物即可,不必要做笔记。程季华的《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两编你可以买,但我不建议你去读,内容虽然很丰富,人物介绍全面,但是对人物的评价过于偏激,政治意味太强,不适合现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历史,所以,不予推荐,与其异曲同工之妙的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评价公正,人物内容丰富值得参考,按照时期、公司来总结笔记,例如:蔡楚生:时期、第几代导演、隶属公司、作品风格、主要作品、重要作品介绍……要记住一定要把总结的内容当成考场上的简答题来总结答案。邵牧君的《电影史概论》可以去读读,但是可能会读不懂,所以我推荐世界电影史这部分可以参考虞吉的《外国电影纲要》《中国电影史》,尹鸿的《当代电影艺术导论》我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大家也可以去自己学习图书馆看看此类型的书籍,标准就是李少白的书的范式,然后自己筛选一下。或者是去看北影的小灰本(钟大丰/郑裕玲)或者北师大要求的世界电影史(并非特别特重要)。国外的电影理论是重点,尼克布朗的《世界电影史评》很重要哦,多看几遍吧(我有属于没看懂那波的,我就把我需要的理论自己整理了笔记,内容为了尽可能完善,我又去图书馆借了书,其中包括《电影字典》,很管用)。基本上不会考戏剧史的。
另一门专业课就是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直接买辅助用书,然后只背名词解释,根据真题找重点。
“红色字体是学姐推荐用书,绿字就是可买可不买的,看你准备时间,没时间可以不看,切记贪多嚼不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