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日本百年企业发展史,有很多企业都靠着创始人穿大街走小巷沿街叫卖而逐渐发展起来。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企业多次面临战火的威胁、时代变迁新兴力量的冲击、日本国内经济发展的几涨几落,直至今日仍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
日本百年企业商务考察团中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日本企业对暂时性亏损持有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比盈利更重要的是,企业存在的目的要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要为社会留下一点东西。盈利只是企业经营好的一个必然结果。
日本企业家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最负盛名的是我们熟知的、成功创办京瓷和KDDI的稻盛和夫,原本早已功成身退的他却在78岁高龄时应邀出任破产的日航董事长,零工资投身于拯救日航的行动中,一年后日航实现了全球航空业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三年后日航成功重新上市。
日本企业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丰田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始终立足于“追求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这一利他的经营原则;又比如松下公司始终以“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舒适,并为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为使命从事经营活动等等。这些都是日本企业家利他精神的真实写照。
自利则生,自利可能让企业在短期内获取一定的生存空间;利他则久,利他才能让企业真正实现基业长青。所以,在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学习和秉承利他之心,坚守使命愿景,坚持做正确的事,回归经营的原点和本质,不急功近利、不机会主义,而是与利益相关方携手努力,共同构建更好的商业生态,推进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在日本百年企业商务考察团中,我们基本看不到各种眼花缭乱的商业新名词。像国内风靡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零售、区块链、O2O等技术概念,日本企业基本都不去讲。
但不讲并不代表没有,比如7-11独特的零售运营模式,其主要经营环节几乎全部委外,基本没有自己的门店、物流和工厂,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周边社群用户需求,精准开发并调整商品和库存结构,将日本本土2万家夫妻店和就近170多个美食工厂、140多个配送中心连接起来,打造了一个强大的产业路由器与连接器。
所以,日本企业对待新技术概念并不唱高调,而是真正将其作为一种实践应用的工具,作为一种与用户连接和互动的工具,作为一种内部挖潜的工具,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