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的第一部好莱坞电影《致命武器4》于1998年暑期档上映,收获1.3亿美元票房,大获成功。他拿到千万美元的片酬,干脆给自己放了个长假。
1999年,李连杰难得闲下来,解决了个人问题。他与利智在洛杉矶结婚,幸福地度起了蜜月。
大侠,当累了,演烦了。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演过金庸小说里的大侠。
这一年,金庸接受了浙江大学的邀请,出任文学院院长,开课讲学,助推了内地的大侠热。
这一年,马云结束北漂生涯回到了杭州,创建了阿里。马云说,公司得有江湖气质,每个人都要从金庸小说中找个名字作代号,每个人都要像个大侠。
这一年,导演张纪中一口气拿下《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四部金庸小说的版权,金庸武侠正式步入内地大制作时代。
率先上马的是《笑傲江湖》,李亚鹏演令狐冲,举手投足间,与李连杰版本相比,形不似,神更不似。

马云和张纪中相熟,两人都曾是缙云山李一道长的座上宾,两人联手,一个把“大侠”拉进了市场,一个把“大侠”搬上了荧屏。
大侠热得发烫,人人皆看武侠,人人想当大侠。但是,“大侠”真的存在吗?
也是这一年,王朔抛出了杂文《我看金庸》,对这个问题作了追问:
“我不相信金庸笔下的那些人物在人类中真实存在过,我指的是这些人物身上的人性那一部分。”
读了这么多年武侠小说,看过这么多部武侠电影,有时我也忍不住想一下:金庸笔下的大侠,郭靖、杨过、张无忌、令狐冲,真的属于人类吗?以他们的性格和作派,能在江湖混出头吗?
想了多年,想不通,直到年近不惑,惊闻金庸去世,悲丝上涌,一下就想通了。
金庸笔下的江湖,是认贼作父的杨康,卖友求荣的成昆,阴险狡诈的田归农,虚伪做作的岳不群。
那些带着主角光环的大侠,踏遍陷阱就是没事,机缘巧合练成神功,剧终时能够带着美女笑傲江湖,只是金庸的幻想和渴望。
带着幻想和渴望,金庸走了,他应该飞上了天,在夜空中静静地望,底下的江湖仍旧热闹,你来我往,你抢我夺。
若有在天之灵,金庸会想说什么?答案,也许梅艳芳早已告诉我们。
还是1999年,梅艳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登上春晚,演唱了一首《床前白月光》,歌词写得像诗一样:
是你吧,高高挂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多少功名似尘埃。
是我傻,总是在寂寞夜里望,你时圆时缺时迷惘,彷佛告诉我生命本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