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苻坚不听王猛的,坚持要发动统一战争。苻坚为什么不派一员心腹大将伐晋,自己坐镇长安统筹策应。这样有便宜就捞一把。没便宜就撤。就算败了也就是小亏,不至于淝水之战那样地动山摇。姚苌,慕容垂不是想打吗?就让他两打先锋。这样的安排比御驾亲征好吧。
其实本人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但凡御驾亲征的,大多没有好果子吃。刘邦当年亲征匈奴,被人家围了,差点被捉去。走女人路线才得以幸免。曹操亲征东吴,赤壁大败。如果曹操打下江陵,停下来休整。在江陵过年,等来年春暖花开,军队不流行疾病的时候。派夏侯惇,曹仁等大将伐吴,结果一定比赤壁之战好。孙权亲征合肥,被张辽打出了阴影,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夜啼。刘备亲征东吴,夷陵惨败。这些前车之鉴在那,苻坚不是没有文化的。为什么还要亲征。之后的隋炀帝亲征高丽,直接导致农民起义,因此亡国。唐太宗亲征高丽,一世英名毁了。宋太宗亲征契丹,损兵折将,靠着自己的车技才逃过追兵。明英宗亲征鞑靼,自己被捉到北边打猎去了。“北狩”
可见御驾亲征,看着声势大,决心大。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打仗决胜要用险招,奇招。最高领导在军中,底下人自然不敢用险招。当然会求稳。但是打仗,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危险。还有,皇帝亲征,往往讲究排场,奇谋诡计有损皇帝的人君风度,一般也不会被采用。
所以晁错因削番惹出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问他对策,他要汉景帝御驾亲征结果汉景帝立马把他杀了。刘秀自从称王后就坐镇后方指挥,亲自提刀砍人的事就再也不干了。
还有个有趣的现在,历次的统一战争,都是皇帝坐镇都城,几员大将完成的。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元灭南宋,明朝北伐,清朝入关,渡江战役。
由此得出一点肤浅的认识,人啊,应该各安其份,各司其职。一个统帅要做的是坐镇中央,统筹全局,知人善任。而不是去攻城略地,斩将刈旗,扬威疆场。
其实本人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但凡御驾亲征的,大多没有好果子吃。刘邦当年亲征匈奴,被人家围了,差点被捉去。走女人路线才得以幸免。曹操亲征东吴,赤壁大败。如果曹操打下江陵,停下来休整。在江陵过年,等来年春暖花开,军队不流行疾病的时候。派夏侯惇,曹仁等大将伐吴,结果一定比赤壁之战好。孙权亲征合肥,被张辽打出了阴影,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不敢夜啼。刘备亲征东吴,夷陵惨败。这些前车之鉴在那,苻坚不是没有文化的。为什么还要亲征。之后的隋炀帝亲征高丽,直接导致农民起义,因此亡国。唐太宗亲征高丽,一世英名毁了。宋太宗亲征契丹,损兵折将,靠着自己的车技才逃过追兵。明英宗亲征鞑靼,自己被捉到北边打猎去了。“北狩”

可见御驾亲征,看着声势大,决心大。实际效果并不好。因为打仗决胜要用险招,奇招。最高领导在军中,底下人自然不敢用险招。当然会求稳。但是打仗,不敢冒险就是最大的危险。还有,皇帝亲征,往往讲究排场,奇谋诡计有损皇帝的人君风度,一般也不会被采用。
所以晁错因削番惹出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问他对策,他要汉景帝御驾亲征结果汉景帝立马把他杀了。刘秀自从称王后就坐镇后方指挥,亲自提刀砍人的事就再也不干了。
还有个有趣的现在,历次的统一战争,都是皇帝坐镇都城,几员大将完成的。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元灭南宋,明朝北伐,清朝入关,渡江战役。
由此得出一点肤浅的认识,人啊,应该各安其份,各司其职。一个统帅要做的是坐镇中央,统筹全局,知人善任。而不是去攻城略地,斩将刈旗,扬威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