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解说鸭病:禽流感中国养鸭联盟 4天前
病原:禽流感病毒
流行特点:
1、各个日龄的鸭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
2、温度过低、温度忽高忽低、气候干燥、湿度过低、通风不良或通风量过大、寒流、雾霾都会促进该病发生。
3.潜伏期较短,一般4-5天。
症状:
1.无前驱症状,急剧死亡,死亡率可达80-100%。发病稍慢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图1-1),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排绿色或白色稀便(图1-2)。

图1-1

图1-2
2.出现头颈扭曲(1-3)等神经症状,

图1-3
头部、腿部皮肤出血(图1-4),

图1-4
3.种鸭产蛋率下降。
治疗措施:
1.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立即隔离封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鸭群彻底销毁。
低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特点:
1各日龄均发生,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冬春多发。病程长,死亡率不高。
2.易感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
症状:
1.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
2.精神沉郁,缩颈,嗜睡,眼半闭(图1-17)。

图1-17
采食量急剧下降,排黄绿色、白色稀便(图1-18)。

图1-18
呼吸困难,眼肿胀流泪(图1-19),

图1-19
初期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图1-20),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

图1-20
3.抽搐,运动失调,瘫痪等神经症状。
4.产蛋鸭感染后2-3天产蛋量开始下降,7-14天可使产蛋率降至5%-10%,严重的会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砂壳蛋增多(图1-21),

图1-21
持续1-5周后产蛋率回升。
5.种鸭感染后,受精率下降,并致使10%鸭胚死亡(图1-22),

图1-22
出壳后的弱雏鸭增多(图1-23),

图1-23
雏鸭一周内死亡率高

图1-24
治疗措施:
1. 低致病禽流感可对症治疗,
(1)用抗病毒中药,如感康,连用4-5天。
(2)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粘杆菌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
2 .饲料中增加转移因子,多维等提免疫力,抵抗应激。
3,推荐用新感绝,加力能治疗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机体抵抗力。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注意温度变化,防止冷应激,避免温度过低或忽高忽低。注意通风不要过大。
2.加强消毒。鸭舍周围消毒液消毒,每隔2-3天消毒一次;
3.做好粪便处理。生产区的粪便、污物等堆积发酵,不允许旷野处理。
4.鸭群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后加强对HI抗体水平的检测。免疫程序如下:(1)种鸭、商品蛋鸭首免在15-20日龄,每只注射0.3毫升,二免在45-50日龄,每只接种0.5毫升;开产前2-3周,每只接种0.6毫升;开产后每隔2-3个月接种1次。(2)肉鸭在7-8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
病原:禽流感病毒
流行特点:
1、各个日龄的鸭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多发。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
2、温度过低、温度忽高忽低、气候干燥、湿度过低、通风不良或通风量过大、寒流、雾霾都会促进该病发生。
3.潜伏期较短,一般4-5天。
症状:
1.无前驱症状,急剧死亡,死亡率可达80-100%。发病稍慢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图1-1),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排绿色或白色稀便(图1-2)。

图1-1

图1-2
2.出现头颈扭曲(1-3)等神经症状,

图1-3
头部、腿部皮肤出血(图1-4),

图1-4
3.种鸭产蛋率下降。
治疗措施:
1.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后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立即隔离封锁,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对鸭群彻底销毁。
低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特点:
1各日龄均发生,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冬春多发。病程长,死亡率不高。
2.易感大肠杆菌病和传染性浆膜炎。
症状:
1.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2℃。
2.精神沉郁,缩颈,嗜睡,眼半闭(图1-17)。

图1-17
采食量急剧下降,排黄绿色、白色稀便(图1-18)。

图1-18
呼吸困难,眼肿胀流泪(图1-19),

图1-19
初期流浆液性带泡沫的眼泪(图1-20),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眼睑肿胀。

图1-20
3.抽搐,运动失调,瘫痪等神经症状。
4.产蛋鸭感染后2-3天产蛋量开始下降,7-14天可使产蛋率降至5%-10%,严重的会停止产蛋,同时软壳蛋,无壳蛋,砂壳蛋增多(图1-21),

图1-21
持续1-5周后产蛋率回升。
5.种鸭感染后,受精率下降,并致使10%鸭胚死亡(图1-22),

图1-22
出壳后的弱雏鸭增多(图1-23),

图1-23
雏鸭一周内死亡率高

图1-24
治疗措施:
1. 低致病禽流感可对症治疗,
(1)用抗病毒中药,如感康,连用4-5天。
(2)饮水或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粘杆菌素,环丙沙星、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等。
2 .饲料中增加转移因子,多维等提免疫力,抵抗应激。
3,推荐用新感绝,加力能治疗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鸭机体抵抗力。饲养场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方式,控制人员出入,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注意温度变化,防止冷应激,避免温度过低或忽高忽低。注意通风不要过大。
2.加强消毒。鸭舍周围消毒液消毒,每隔2-3天消毒一次;
3.做好粪便处理。生产区的粪便、污物等堆积发酵,不允许旷野处理。
4.鸭群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接种疫苗后加强对HI抗体水平的检测。免疫程序如下:(1)种鸭、商品蛋鸭首免在15-20日龄,每只注射0.3毫升,二免在45-50日龄,每只接种0.5毫升;开产前2-3周,每只接种0.6毫升;开产后每隔2-3个月接种1次。(2)肉鸭在7-8日龄时颈部皮下注射0.3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