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面上来讲,“膏”字从“肉”,膏者,脂也,凝者曰脂,释者曰膏,后泛指熬制的浓稠汁状物。近代名医秦伯未在《膏方大全》中指出:“膏方者,盖煎熬药汁成脂液,而所以营养五脏六腑之枯燥虚弱者也,故俗称膏滋药。”此为膏滋的名称由来。
膏滋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论述。至唐、宋时代,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日趋成熟。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苏子煎”“杏仁煎”“枸杞煎”等,开补虚康复、养生抗衰老之先河。
到了明、清时期,膏方已被皇家贵族,达官贵人广泛应用。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清朝慈禧太后长年服食“扶中和中膏”“菊花延龄膏”等多种膏滋,以达到调补身体、延龄驻颜之效。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就收录内服膏方多达30个。膏滋在清朝宫廷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抗“菊花延龄膏”、“扶元和中膏”、“明目延龄膏”、“润肺和肝膏”、“理脾调中化湿膏”、“清热养肝和络膏”等。
四十七年技艺传承
吕柳荫,1951年出生于广西全州。1970年,他被招工到湖北省中医院药剂科当学徒。出师后,一直从事中药炮制和制剂工作,后成为药剂师、主管药师等。这个熬了一辈子膏方的老药工,始终坚守着一份情怀,就是要扎扎实实把每一罐膏熬好。
四十七年的风雨无阻,吕柳荫老师一直在奔波,不是在全国各地寻找上好道地药材的路上,就是在厂区的熬膏车间辛劳研究。从最好的青春岁月到如今的年近古稀,吕柳荫老师从来没想过放弃。
虽然有过低谷,家人、朋友也层多次劝说让他放下安享晚年。但是吕柳荫老师却坚持的说:“膏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瑰宝,随着老一辈的中药药师、技师的退休和离开,许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流失,所以我们要传承,我们要把这一造福社会的技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中国的中药技艺发扬光大。”所以一坚持就过了四十七年。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1ada569bf119313c743ffb855390c10/dbc4a600a18b87d60591c0b40a0828381d30fda7.jpg)
这是这样的一个“倔老头”的坚持和不放弃,才有了如今的本草膏。
匠心精选:道地药材
吕柳荫老师名言:熬膏是熬出药物的精华,所以没有好药就熬不出好膏,选好药材是熬好膏滋重要的第一步。
药材的选择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史料中记载的“枸杞延龄膏”对组方中药材的选用有“二月三月采根,四月采叶,五月六月采花,七月八月九月采粒,十一月十二月正月采根”的说法。”
由此可见,同一药材因品种、产地、年份、采摘季节、采摘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所含的成分及药性都有一定的差异,药剂师要根据开方医师组方中药材的作用对同一药材进行甄别选择,使用上好的道地药材熬制才为最佳。
比如旗黄膏滋系列中用到的人参,选用的必须是芦头上有三个碗以上的长白山人参,这表示这人身都是三年以上的上好人参;还有枸杞,选用的是果柄有白点、遇水不沉的宁夏中宁枸杞,这表示枸杞饱满,药用优良;阿胶更是采用光亮无杂质,断面见光泽的山东东阿驴皮阿胶,以及绝佳的茯苓、桑椹、桃仁等药材。
匠心精研:八繁古法
好的制剂师拿到膏方后,必须首先从组方上体会开方医师的开方思想,从组方中分析出膏方使用者的证候,这样才能了解处方中每味药的作用和存在意义,而不是盲目地开始熬制,并且熬制时应采用适合的工艺才能让组方发挥最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
本草膏方讲究的是古法熬制,十二小时浸渍,三道提取,四次浓缩,四十八小时化胶,武火三次熬炼,方能文火收膏,其间又经选、制、洗、泡、煎、秘、滤、收等八道烦琐工序。熬制的膏滋要求一拉成丝、滴水成珠、夏天挂旗、冬天拉丝、颜色透亮、无任何杂质,能放置两年不腐,方为上品。
在熬制工艺中,所用的“水、蜜、器、火”也都各有讲究,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密技。例如:根据组方中药材的不同,“水”有泉水、雨水、雪水等等之分;根据服用者的症状不同,“蜜”有槐花、菜花等各种花蜜之分;由于忌铁器,“器”又有银、铜、陶、竹等等之分;熬制用“火”又根据不同药材有“文、武、中火等等之分”,所以有膏方“好不好看配方,灵不灵看熬制”之说。可以说,古法熬制并不是形式上的复古,而是理解膏滋内涵文化的升华。
旗黄膏滋系列凭借技艺精湛的“八繁古法”荣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并获得“2017年湖北省知名品牌”的荣誉!
大成旗黄:匠心膏滋
本草膏的药用成分均采用道地药材,组方也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最后组方中的药材均在《中国药典》里有详细记载。
膏滋大师吕柳荫精选雪梨、百合、罗汉果、桔梗、芦根等,八繁古法工艺熬制,一拉成丝、滴水成珠,濡养五脏六腑、筋筋骨骨。
雪梨: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在第六卷果部中记载:“【主治】热嗽,止渴。”
百合:《中国药典》第132页记载: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虛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
罗汉果:《中国药典》第212页记载: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桔梗:《中国药典》第277页记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芦根:《中国药典》第164页记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中医养生:阴阳调和
吕柳荫老师熬制好的膏滋,色如乌金、晶莹透亮;气香味甜、味如琼浆、回味悠长;其形浓稠绵软,一拉成丝,滴水成珠。用温开水化开,入口品味,可谓是舌尖上的高级享受,是不可多得的养生珍品。
膏滋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论述。至唐、宋时代,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日趋成熟。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苏子煎”“杏仁煎”“枸杞煎”等,开补虚康复、养生抗衰老之先河。
到了明、清时期,膏方已被皇家贵族,达官贵人广泛应用。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清朝慈禧太后长年服食“扶中和中膏”“菊花延龄膏”等多种膏滋,以达到调补身体、延龄驻颜之效。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就收录内服膏方多达30个。膏滋在清朝宫廷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抗“菊花延龄膏”、“扶元和中膏”、“明目延龄膏”、“润肺和肝膏”、“理脾调中化湿膏”、“清热养肝和络膏”等。
四十七年技艺传承
吕柳荫,1951年出生于广西全州。1970年,他被招工到湖北省中医院药剂科当学徒。出师后,一直从事中药炮制和制剂工作,后成为药剂师、主管药师等。这个熬了一辈子膏方的老药工,始终坚守着一份情怀,就是要扎扎实实把每一罐膏熬好。
四十七年的风雨无阻,吕柳荫老师一直在奔波,不是在全国各地寻找上好道地药材的路上,就是在厂区的熬膏车间辛劳研究。从最好的青春岁月到如今的年近古稀,吕柳荫老师从来没想过放弃。
虽然有过低谷,家人、朋友也层多次劝说让他放下安享晚年。但是吕柳荫老师却坚持的说:“膏方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瑰宝,随着老一辈的中药药师、技师的退休和离开,许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流失,所以我们要传承,我们要把这一造福社会的技艺传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中国的中药技艺发扬光大。”所以一坚持就过了四十七年。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71ada569bf119313c743ffb855390c10/dbc4a600a18b87d60591c0b40a0828381d30fda7.jpg)
这是这样的一个“倔老头”的坚持和不放弃,才有了如今的本草膏。
匠心精选:道地药材
吕柳荫老师名言:熬膏是熬出药物的精华,所以没有好药就熬不出好膏,选好药材是熬好膏滋重要的第一步。
药材的选择是一门精深的学问,史料中记载的“枸杞延龄膏”对组方中药材的选用有“二月三月采根,四月采叶,五月六月采花,七月八月九月采粒,十一月十二月正月采根”的说法。”
由此可见,同一药材因品种、产地、年份、采摘季节、采摘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所含的成分及药性都有一定的差异,药剂师要根据开方医师组方中药材的作用对同一药材进行甄别选择,使用上好的道地药材熬制才为最佳。
比如旗黄膏滋系列中用到的人参,选用的必须是芦头上有三个碗以上的长白山人参,这表示这人身都是三年以上的上好人参;还有枸杞,选用的是果柄有白点、遇水不沉的宁夏中宁枸杞,这表示枸杞饱满,药用优良;阿胶更是采用光亮无杂质,断面见光泽的山东东阿驴皮阿胶,以及绝佳的茯苓、桑椹、桃仁等药材。
匠心精研:八繁古法
好的制剂师拿到膏方后,必须首先从组方上体会开方医师的开方思想,从组方中分析出膏方使用者的证候,这样才能了解处方中每味药的作用和存在意义,而不是盲目地开始熬制,并且熬制时应采用适合的工艺才能让组方发挥最大的效果和作用机制。
本草膏方讲究的是古法熬制,十二小时浸渍,三道提取,四次浓缩,四十八小时化胶,武火三次熬炼,方能文火收膏,其间又经选、制、洗、泡、煎、秘、滤、收等八道烦琐工序。熬制的膏滋要求一拉成丝、滴水成珠、夏天挂旗、冬天拉丝、颜色透亮、无任何杂质,能放置两年不腐,方为上品。
在熬制工艺中,所用的“水、蜜、器、火”也都各有讲究,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密技。例如:根据组方中药材的不同,“水”有泉水、雨水、雪水等等之分;根据服用者的症状不同,“蜜”有槐花、菜花等各种花蜜之分;由于忌铁器,“器”又有银、铜、陶、竹等等之分;熬制用“火”又根据不同药材有“文、武、中火等等之分”,所以有膏方“好不好看配方,灵不灵看熬制”之说。可以说,古法熬制并不是形式上的复古,而是理解膏滋内涵文化的升华。
旗黄膏滋系列凭借技艺精湛的“八繁古法”荣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并获得“2017年湖北省知名品牌”的荣誉!
大成旗黄:匠心膏滋
本草膏的药用成分均采用道地药材,组方也是经过多年的研究,最后组方中的药材均在《中国药典》里有详细记载。
膏滋大师吕柳荫精选雪梨、百合、罗汉果、桔梗、芦根等,八繁古法工艺熬制,一拉成丝、滴水成珠,濡养五脏六腑、筋筋骨骨。
雪梨: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本草纲目》,在第六卷果部中记载:“【主治】热嗽,止渴。”
百合:《中国药典》第132页记载: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劳嗽咳血,虛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
罗汉果:《中国药典》第212页记载: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用于肺热燥咳,咽痛失音,肠燥便秘。
桔梗:《中国药典》第277页记载: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
芦根:《中国药典》第164页记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中医养生:阴阳调和
吕柳荫老师熬制好的膏滋,色如乌金、晶莹透亮;气香味甜、味如琼浆、回味悠长;其形浓稠绵软,一拉成丝,滴水成珠。用温开水化开,入口品味,可谓是舌尖上的高级享受,是不可多得的养生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