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题材的油画作品中,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应该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存在。它既是画家本人到目前为止的巅峰之作,也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它被誉为直接影响了“八武新潮美术运动及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经典作品。
还与罗中立的《父亲》一道,被认为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中的里程碑。
但在当代艺术批评中,正面的、赞誉性的评价很多,思辩的意见往往很少。这无疑造成了一种观念上的趋同,
在这趋同性的驱使下,许多作品包括艺术家本人,都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这种附加意义进而造成一种集体性、沿袭性、甚至是有意识的误读,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就是这种集体性误读的典型范例。
1980年10月,陈丹青七幅以西藏生活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在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展上一经展出,便以其饱满朴质的感情,精湛醇厚的油画语言,和“反潮流”和“反权威”的叛逆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尽管20年以后,陈丹青本人一再强调:“我画西藏组画时只想画得和米勒一样,追求我心目中法国式的现实主义。
但自从完成之日起,《西藏组画》还是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附加意义。甚至直到今天,它仍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成为了许多人心中“情结”性的视觉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