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韦斯、韦氏美学
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美国导演、编剧、制片人,被誉为当代最具有“作者风格”的电影导演,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电影导演。
倘若你是一位电影爱好者,在你关注的众多电影自媒体账号中,一定少不了韦斯的身影。“强迫症”、“对称构图”、“标志性的色调与饱和度”,这一系列标签正如同业内公认的“作者电影”一般,成为了韦斯的标志性代名词,渐渐的,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即在前言中所提到的,韦氏美学。
何为韦氏美学?是对称构图、还是如同平面设计般的场面调度,亦或是标志性的饱和度、色调?自韦氏美学诞生后,不乏模仿者与学习者,但总是差强人意,也不怪有人说,人们都想成为韦斯,却永远没人能成为韦斯。
这着实很有意思,事实上,任何一位看完一两部韦斯安德森电影的观众,或多或少都能对韦斯电影中常出现的技法津津乐道一番,这主要拜两点所赐,首先是韦氏技法浓厚的标志性,无论是强迫症式的对称构图亦是标志性饱和度、色调,很难不使观众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其次是韦导在模式与技法上的一脉相承,纵观韦斯所执导的九部电影,毫不夸张地说,每一帧的每一处角落都能展现出浓厚的韦氏美学痕迹,且随着线性的推移,这种形式的使用越发娴熟,以至于达到现在的,完全使观众沉沦于形式中的境界。
也因此,这个问题便越发显得有趣,即便是这种极其富有标志性的技法与模式,参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模仿,也难逃东施效颦之嫌,这是为何?在我看来,这一问题诚然有趣,但也不值得惊讶。韦氏美学,形式固然是关键,但形式归根只是韦斯哲学思维的具象化呈现。在韦斯的世界中,任何形式的表达只为了达成韦氏美学的哲学建构,在我的理解中,那便是去构建如梦如画般,如虚如实的世界,去消解处于理性与荒诞交集中的人性无奈,不去主动揭示,而是用他的真诚去感悟希望,这便是我心目中的韦氏美学的真正内涵。
本文,我将试图从不同角度揭示韦导与韦氏美学之间的联系,由于并非学术性文章与学校作业,仅为随笔性质,故文章结构并不严谨,想到哪里便写到那里,不定时更新,欢迎大家一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