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兴谋略 ┃ 卷陆 ◢◥ ]━·
#旧史#◎永泰六年,国君广纳天下贤士,凡且进谏有理,赏白银百两,一时门庭若市,能人异士会聚一方,共商朝议。时风调雨顺,百姓开田拓地,国之鼎盛。
◎永泰十六年,南方已定,兵甲充足,国君亲率三军,历时四载北定异境,实中原一统。京都迁至长安,将军商戎受封亲王,赐封地岭南一带,又称岭南王。
◎永泰二十三年,永泰帝殡天。六皇子惠康王即位,改国号永康。
◎永康十二年,北方遇旱灾,盗匪猖獗。永康帝自登基后政绩平平,又逢灾祸之际大兴土木,百姓不堪赋税繁重,掀杆而起,自立为王。
◎永康十四年,商戎之子商偌带兵收复北方失地,时谋反之罪,牵连九族。永康帝三下急令命商偌屠城,不从。民间怨声载道,称其暴政。
◎永康十七年,太后六十大寿,永康帝邀商偌入京贺礼,设下鸿门宴,将其当众斩杀,收归兵权。商偌长子商珂逃往陇右一带,下落不明。
◎永康二十四年开春,以太师为首及至州县,贪污腐败官员达数百人。而永泰帝贪恋美色,夜夜笙歌,荒淫无度。皇后断发进谏,以死明志,仍不为所动。太子悲痛斥其不尊,永泰帝恼羞成怒,将之贬为庶民。
◎临冬,陇右一带以商珂为王起兵谋反,不日,商珂之妹商海棠在岭南招募兵马,两方夹兵步步逼近长安,一路百应,捷战不断。
◎永康二十五年冬末,长安城破,城中百姓夹道迎起义军入城,永康帝自缢于大殿之上,后宫逃散。商珂即位,先除朝中奸佞,又大赦天下,免三年徭税。
◎始创大兴王朝,改国号景元,史称景元盛世。官员入幕,同行科举制和荐举制。
#新史#◎景元三年秋末,国泰民安,南北兴盛。贤顺皇后染疾,景元帝立其子宁王为太子。至冬,皇后殁,举国皆丧。景元帝七日独宿关雎,悲恸引发旧疾。
◎景元六年,太子亲政。北寇进犯,恪王带兵镇守,经半载,寇王败,屈膝称臣,签订百年和平条约。
◎景元七年盛夏,北寇派使者朝贡,太子将如怜公主许往倭寇和亲,以表交好之心。景元帝重病,回天无力,年末殡,与贤顺皇后共葬同寝。
◎太子即位,改国号景顺。尊端王生母,纯贵妃为贤纯太后。恪王生母舒妃为敬舒太妃。
◎景顺二年,朝中三派鼎立。恪王以照顾生母之名逗留京都,不返封地。端王私下交结大臣,欲娶尚书令独女。
◎景顺四年,端王密谋造反之事败露,景顺帝请君入瓮,派兵将其逼死在城外破庙,太后饮鸠自尽。恐恪王趁乱起兵,又假借太妃之名邀其入宫。次日,对外称家宴遇刺,恪王以身相殉,尸身葬于大火。尚书令被斩首示众,其妻妾逃散,独女亦不知所踪。
◎景顺九年,南方瘟疫,致死不计其数。景顺帝下诏以千两黄金求贤解灾,终得良方,治灾,民心所向。
◎景顺十二年,太妃大寿,设宴京都别苑,遇刺。经查,舞女戏子多为北方贼寇。景顺帝派兵北下详询,寇王怒斩如怜公主,挂尸首于军前示威。两方之好宣告破裂,战争又起。
◎景顺十三年,太妃深夜出宫私见寇使,被景顺帝派人当场捉拿,罪连九族。太妃不堪家族没落,牢中刑罚残忍,服毒自尽。
◎景顺二十一年,景顺帝吐血卧榻,半月,殡天。其子嗣稀薄,太子又体弱才庸,朝中多方势力蠢蠢欲动。七灵未满,先帝三子、八子突然依次暴毙。太子恐有觊觎皇位之人暗下毒手,故从皇后之见,让位景顺帝六子齐安王。
◎齐安王即位,改国号景安。尊养母宸皇后为孝宸太后,生母愉昭仪为庄愉太妃,而景顺帝其余后妃不愿殉葬者,皆送往国寺带发修行。原太子为亲王,赐封地江南,称江南王,身体有恙为由,久滞京城。封原四皇子为亲王,赐封地河东,称河东王,前往封地。其余皇子年幼,暂留宫中由太后和太妃抚养。
◎景安二年,江南王往封地,半年,太后诏谕回京。江南王途中突发旧症,太医诊治称其不善路途颠簸,景安帝恩赐其京中府宅数座,以养疾。
◎景安四年,国丧即过。景安帝后宫空虚,无可立后者,且子嗣稀薄,群臣进谏选秀,纳之。值春暖花开之时,令民间停止嫁娶,凡满十五岁的未嫁女子,由各地官员选送入宫。
━[ ◤◣ 谋略 ┃ 卷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