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吧 关注:598贴子:2,039
  • 4回复贴,共1

儒家的“周孔”之道,因何变成了“孔孟”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宋之前,儒家学派推崇的都是“周孔”之道,那时还没有所谓的孔孟之道,宋朝之后,朱熹开创的“程朱理学”第一次提出了孔孟之道,这种现象就像兵家与道家的思想变动是一样的。
有人说,兵家思想都提倡“孙吴”之道,其实这是错的,中国历史典籍中并没有“孙武、吴起”并列的字眼,但是在唐宋之前,历代军事家提倡的是“吕望、孙武之兵术”,清朝时期,历代军事家提到兵家先贤,首推“黄帝、太公”,《孙子汇征》:“古今谈兵之雄者,首推孙子。盖孙子能推‘黄帝、太公’之意”,但是翻看所有的历史典籍,却极少记载“孙吴之道”的记载,后来不知怎么的,在当代就出现了“孙吴之道”的概念,而在这之前大家提倡的是“吕望、孙武之兵术”、“黄帝、太公之意”。《幼学琼林》记载:“孙膑吴起,将略堪夸”,从这可以看出,最早的“孙吴”指的是“孙膑、吴起”而不是指的“孙武、吴起”,而且宋朝之前的多处典籍记载,吴起一直是与“孙膑”并谈,极少有吴起与孙武并谈的记载,但因为当代人翻译文言文的不同见解,就把“孙吴(孙膑、吴起)”翻译成了“孙吴(孙武、吴起)”
有人说,道家思想源于“老庄”之道,其实这也不完全对,在魏晋之前,其实道家提倡的是“黄老”之道。在魏晋时期,王弼、夏侯玄、何晏、钟会等人改革道家思想,创立了以“老庄”为核心的新道家(老庄之学),老庄之学由此成为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于是“老庄之道”的概念便盛行于世。
儒家与兵家、道家一样,其实也是因为“人为”思想的变动,逐渐抹去了“周孔”,从而形成了“孔孟”。
自春秋战国时期到唐朝时期,中国的“文圣”一直是周公旦,唐高祖即位后,正式尊周公旦为文圣,尊孔子为亚圣。唐太宗即位后,罢黜周公旦的文圣称号,尊孔子为文圣,尊颜回为亚圣,于是奠定了儒家圣贤现今的名位格局。
唐朝时期,孔子为至圣,颜回为亚圣。宋朝时期,孔子为至圣,颜回、孟子被并立为亚圣。后来,朱熹创立了“程朱理学”,就是以“孔伋、孟子”为始祖。由于程朱理学不属于“颜氏之儒”,而是属于“(孔伋)子思之儒”,孟子是孔伋的再传弟子,才创立了孟氏之儒,所以朱熹推崇“孔孟”,而抹去了“周孔”,严格意义上来讲,朱熹提出的孔孟,有可能是“孔伋、孟轲”,可能并不是后来大家所认为的“孔丘、孟轲”,但也正因为朱熹提倡“孔孟之道”,朱熹创立的“程朱理学”后来成为“明朝、清朝”两代的国学,于是儒家最原始的“周孔之道”就被“孔孟之道”抹去了。


IP属地:江苏1楼2019-03-09 18:32回复
    孔孟之道是外狗三省,你晚上觉着最好不要做恶梦!外东狗与山东部分地区有关系山东人一句话是织里外热!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13 02:41
    回复
      外三省尤嗤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3-13 02:41
      收起回复
        毛主席批孔批儒孟之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13 02: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