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教吧 关注:16,632贴子:67,314
  • 10回复贴,共1

修道不积德,是无法入仙成真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道不积德,是无法入仙成真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3-11 15:02回复
    道教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加之信仰观念,作为修道行为的全过程。本着这一信念行持不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动摇自己的善行、正行,这是道教徒在定力上的修养。
    道教信仰的“道”和“德”,即《道德经》中阐述的道德,道教的教理教义以《道德经》为准则进行修持。因为“道”无形体,维“德”能彰显,故而“道”为之体,“德”为之用。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3-11 15: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所谓“德”即是得,德积而道备。道教修道而得道的过程,即积德而达到与道合真的过程,也就是由凡人成仙人的过程。
      道教基于这种信仰,所以自古的高道,无不重视道德修养。以至东晋的葛洪祖师曾明确提出“德之不立,虽服金丹大药,亦不得长生”。而历代祖师也无一不是有功于国,有德于民的大德。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3-11 15:04
      回复
        道教徒以道德修养来完善自我,进行体道合一的修持以达到得道成真的目的,就须首先明白,道德是什么,也就是说所谓“道德”是什么。
        “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矩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于己,外施于人,便称为“德”。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3-11 15:04
        回复
          人们在思想信仰认准并树立自觉走这条道,遵循这种方向和规则是善,是正义;而违背这种方向和规则是恶,是非正义,这种内得于自己,影响别人的情操、品质和境界就是德。
          庄子的《南华经》中说:“德充于内,物应于外,内外玄合,信若符命”。即内心世界道德充足,外物与自然与之相应的道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3-11 15:04
          回复
            呵呵道教讲究杀伐果断,随心所欲,什么时候要靠积德来成仙?几个人是靠积德成仙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9-03-19 19:31
            收起回复
              有积德固然好,但只是助缘,不是绝对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1-12 10:49
              回复
                有道无德是道中之魔,终于失败。
                有德无道是道中之贤,终于成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1-18 07: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