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玩吧 关注:239贴子:632
  • 0回复贴,共1

盘点被假古玩坑了的古代名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张铁琴为何受到项元汴这般青睐,原来它竟是“晋朝制琴名家孙登所斫”。此琴为仲尼式,长约1.2米,重十斤六两,系黑铁锻造而成,通身不加髹漆,琴面琴底均有细冰裂纹,琴背铸有两个八分大字:天籁,其下有嵌金丝小篆“孙登”款,并“公和”篆印。
在项元汴死后几百年间,这张琴辗转流传,民间学者围绕此琴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却认定它是一件“赝品”。鉴赏家们从式样、材质等方面对这张铁琴提出了质疑:古琴取仲尼式,要到晚唐才时兴,两宋才流行开来;至于铁制的乐器,一些复杂的工艺问题更是要到宋元之后才得以解决,就此看来这张古琴的制作年代不会早于宋。一些古文字学家也认为,铁琴上的“天籁”“公和”两款题名皆为长方形的均整规则小篆,起住皆为圆笔,这与晋人的书写风格完全不同。至于这张古琴的真实制作年代,学界经过审慎考虑,多倾向于“元代”。
如今这张让大藏家项元汴都看走眼的古琴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纪晓岚喜得16块“稀世假墨”
清代的古玩造假手段较明代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清代政治家、文学家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记载了一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案例:一日,纪晓岚在京城集市“淘宝”,他看中了16块所谓“明代制墨师傅罗小华之墨”,这些墨装在一个旧盒子里面,看上去“漆匣黯敝,真旧物也”。
罗小华名龙文,是明代制墨业歙派代表人物,他以桐烟制墨,墨品极佳,时人称其“坚如石,纹如犀,黑如漆,一螺值万钱”,并有“当朝第一”之美誉。罗氏制墨传世稀少,极其珍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一池春绿”墨,由于罗氏没有墨谱传世,依他人著录,才知此墨为罗氏作品。
纪晓岚一下子得到稀世珍宝“罗小华墨”16块,喜出望外,捧回家端详了半天,一时兴起,还准备使用一番。可这一用却露了馅,原来这16块墨竟全是泥抟的,造假者只是“染以黑色”,上面还挂了一层白霜,所以看上去古色古香。


1楼2019-03-13 10: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