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西宁-海东都市圈加快建设
本报讯(记者 啸宇)西宁-海东都市圈协调一体发展是我省加快融入全国大区域发展进程的重要区域发展规划,也是我省区域发展由行政区经济加快向城市群经济转变的重大战略谋划,因此西宁-海东都市圈发展备受关注。3月1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加快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目前,我省制定的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青海实施方案和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青海省三年行动计划中都对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蓝图予以明确,同时,我省关于建立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的决定也已制定印发。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已有序开展。
据介绍,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将坚持以网状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围绕规模和人口聚集度谋划城市定位和布局,构建“一轴一带、一线一圈”城市群空间格局。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具体包括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西宁”,打造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海东”,实现西宁海东协调一体发展、促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和积极培育一批新兴城市五大建设任务。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西宁”】该项建设中将推动产业增绿,构建新材料、特色轻工、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生态圈。同时加快“大西宁”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构建“点、极、带”的经济格局,推进构建“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开创生态空间青山绿水、生活空间宜居宜业新局面。
【打造“新海东”】在打造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海东”建设中将加快建设海东河湟新区,推动形成与西宁错位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把河湟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省副中心城市、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西宁海东发展一盘棋】在西宁海东协调一体发展中将树立西宁海东发展一盘棋思想,将西宁和海东全力打造成为支撑和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在促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和积极培育一批新兴城市中,推进沿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之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区),尽快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积极培育新兴城市。
据悉,按照建立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的决定,我省将在建立健全都市圈协调一体发展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将着力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市场体系四大领域一体化,包括启动西宁-海东都市圈城际交通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等。
本报讯(记者 啸宇)西宁-海东都市圈协调一体发展是我省加快融入全国大区域发展进程的重要区域发展规划,也是我省区域发展由行政区经济加快向城市群经济转变的重大战略谋划,因此西宁-海东都市圈发展备受关注。3月1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我省将加快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目前,我省制定的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青海实施方案和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青海省三年行动计划中都对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蓝图予以明确,同时,我省关于建立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的决定也已制定印发。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已有序开展。
据介绍,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将坚持以网状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围绕规模和人口聚集度谋划城市定位和布局,构建“一轴一带、一线一圈”城市群空间格局。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具体包括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西宁”,打造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海东”,实现西宁海东协调一体发展、促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和积极培育一批新兴城市五大建设任务。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大西宁”】该项建设中将推动产业增绿,构建新材料、特色轻工、高端装备制造等绿色产业生态圈。同时加快“大西宁”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构建“点、极、带”的经济格局,推进构建“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开创生态空间青山绿水、生活空间宜居宜业新局面。
【打造“新海东”】在打造城乡统筹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海东”建设中将加快建设海东河湟新区,推动形成与西宁错位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把河湟新区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全省副中心城市、兰西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和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高原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西宁海东发展一盘棋】在西宁海东协调一体发展中将树立西宁海东发展一盘棋思想,将西宁和海东全力打造成为支撑和引领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加快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在促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协同发展和积极培育一批新兴城市中,推进沿黄快速通道建设,打通节点城市与中心城市、节点城市之间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支持符合条件的县有序改市(区),尽快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管理,积极培育新兴城市。
据悉,按照建立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协调推进机制的决定,我省将在建立健全都市圈协调一体发展推进机制的基础上,将着力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市场体系四大领域一体化,包括启动西宁-海东都市圈城际交通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