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回复贴,共1

1.29亿总成交!2024万钧窑花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9年佳士得拍卖春季拍卖《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专场中,出现了228件涵盖高古艺术、明清瓷器、家具、玉器、佛像等各类作品。种类丰富,瓷器类受人瞩目的是一件钧窑天蓝玫瑰紫葵花式花盆估价为2,500,000-3,500,000美元,最终以3,015,000美元成交,折合2024万人民币。接下来由古玩元素网带来本次专场明清瓷器和老窑瓷器最及时的拍卖消息!(成交价含佣金)
高古专场
钧窑天蓝玫瑰紫葵花式花盆估价为2,500,000-3,500,000美元,最终以3,015,000美元成交,折合2024万人民币!
元/明 鈞窯玫瑰紫葵式花盆 「三」字款
估价:$2,500,000-3,500,000
成交总额 USD 3,015,000
這件花盆器形、釉色皆秀麗典雅,或為栽種小型盆景的容器。1 此類鈞窯底部刻有數目字,或為戳印、亦或為刻款。2 數字代表器物大小,便於與對應大小的盆托配對。3數字從一到十,一為最大,十為最小;此花盆上的數字款為「三」。正因刻有數目字,此類鈞窯在英文中被稱爲「Numbered Jun ware」,在中文則歸類為「「官鈞」」。
此容器作為花盆,用於種植植物,而非花盆的裝飾性外罩。此式花盆呈六邊形,口沿、器壁、圈足皆作花式,在中文中被冠以富有詩意的「葵花式花盆」一名。(其他器形包括菱花式花盆,尊式花盆、長方花盆、以及被稱為「錦葵花式」的四瓣口花盆。)盆底的五個小孔為燒製前所作,4 製作精細、分佈勻稱,以利多餘的水排入原本放置在花盆下的盆托。器內所施天藍釉呈現「蚯蚓走泥紋」,深受傳統中國鑑藏家青睞,外壁施玫瑰紫釉,盆底則施一層薄薄的青褐釉。事實上 ,盆底施的釉與盆內的天藍釉據信為同一種配方,但因釉面非常薄,因此燒製呈青褐色。如其他一些「官鈞」器,此花盆採用匣缽仰燒,而非支釘燒,圈足底露胎無釉。
古典的鈞窯釉深厚乳濁、晶瑩玉潤。儘管顏色通常稱「天藍色」,實屬青瓷釉系。事實上,鈞窯除了受珍視的天藍釉製品,也生產傳統藍綠色釉的青瓷。如同青瓷釉一般,鈞釉仰賴鐵氧化物作為基本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造,釉色呈藍綠色。鈞窯釉質獨特的乳濁天藍色,來自燒製最後階段釉分離成富含二氧化矽和富含石灰的兩种玻璃,也就是在二氧化矽基釉中形成微小高石灰玻璃小泡,被稱為分相的現象;在此階段,窯溫維持在攝氏1200度或略低於1200度,而後緩慢冷卻,在特定的鈞釉中就會產生分相。釉質的半透明色澤,時而趨近失透,不僅來分相,也來自於釉中密布的小顆粒和氣泡(在放大鏡下清晰可見)。鈞窯用饅頭窯燒造,其窯頂狀似饅頭因而得名。(與饅頭窯同時代的龍窯,則屬細長型,多蓋在山坡上,在南方更普遍。)饅頭窯的規模相對較小、窯壁較厚,比其它中國傳統窯型在燒製時更能精確控制溫度。
根據W. David Kingery及Pamela Vandiver的研究,5佳士得亞洲藝術部資深國際學術顧問蘇玫瑰對分相現象作了簡明扼要的概括: 6「...鈞釉必須在高溫下維持燒製很長一段時間,而後必須緩慢冷卻,若溫度太高,乳濁性便會減少,釉料呈透明;若釉料冷卻太快,亦沒有時間形成乳濁效果,也會造成透明的釉質。若冷卻時間過長,則會因矽灰石晶體過多而幾近失透。而適量的白色圓形結晶則頗為美觀,淺色的霧狀效果使釉料更具質感,在燒製過程中未從釉中逸出的氣泡也能增添其獨特美感。凡此種種皆影響光線穿透釉料的路徑,成就鈞釉特有的色澤和質感。」7
作爲最著名的中國陶瓷之一的鈞窯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為古典鈞窯,通常被認為時期較早,包括諸如碗盤、盃罐等酒食容器,偶有瓶或花瓶。第二類則為「官鈞」,多為比經典鈞窯大上許多的器物,且幾乎以花盆及其盆托為主。鈞窯之尊榮地位從被明朝(1368-1644)鑑藏家與定窯、汝窯、官窯、哥窯並稱為「宋五大名窯」可見一斑。然而,明初記載描述的鈞窯似乎只有古典鈞窯,並未提及花盆等較大的器物;而後明清的畫作中,才偶爾可見花盆和盆托等近似「官鈞」的器物。
一件同樣底刻數目字「三」的近似花盆,收藏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4 台北故宮的館藏還包括類似器形的兩個花盆,其一為天藍釉,底刻數目字「五」,另一為玫瑰紫釉,底刻數目字「七」。15 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收藏一只類似的玫瑰紫釉花盆,底刻數目字「三」(編號C.35-1935)。16 另兩件器形近似的花盆,各帶窯變玫瑰紫釉,刻有數目字「三」,由紐約收藏家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 Pierpont Morgan,1837-1913)舊藏,後於1975年3月25日於倫敦蘇富比拍賣(拍品編號224和225)。17 知名英國收藏家喬治·尤莫弗普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1863-1939)曾舊藏另一件器形、釉色相似的花盆,底刻數目字「四」,後於1940年於倫敦蘇富比拍賣。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3-23 22: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