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里这个剧情极不合理,哪怕不考虑历史上的嬴驷当时实际只有不到5岁这个问题。
首先,这个事件不是简单的杀人罪,而是纵容手下,并亲自动手屠灭了整个村子,而且是为了抢掠村子的粮食,虽然目前没有出土秦国刑律,但按照秦末《睡虎地秦简》中的司法解释来说,应该定为盗劫杀人罪,而且情节极其恶劣,应判处车裂之刑,属于罪大恶极,不能赎刑,不能抵罪。参与者即便没有亲手杀人,全部同罪论处,知情不报者也全部降一级刑罚,但仍是死刑,犯罪者同户至亲也全部连坐,家中没有无罪男子的话,则妻儿全部充为奴隶,家财也全部被官府没收。
这样大的罪名,绝不可能仅仅判处劓刑,如果只是判处劓刑,更加会让百姓觉得刑罚不公,不能服众。
商鞅惩罚公子虔和公孙贾绝不是没有根据的故意为难,嬴驷当时还小,秦法规定,不满六尺的未成年人,犯下重罪,则本人充为奴,他的监护人代替他承担本应有的罪行,不能不惩处,因此作为太师太傅的公子虔和公孙贾应该判处车裂之刑才对。仅仅只是判处劓刑绝对是有意袒护,徇私枉法,这恰恰证明了商鞅屈服于政治压力而枉顾法度公平。
而且就公子虔和公孙贾的官爵来说,劓刑这种不算很重的刑罚,他们完全可以出钱赎罪,而免受肉刑。现实中商鞅死揪住不足5岁的孩童犯下的错,非要对太师太傅执行刑罚,明明只是墨刑这种最低级的刑罚,甚至连最低爵位的人都可以出钱赎罪,可竟然不允许太师太傅赎罪,可见商鞅为了立威不择手段,仗着自己掌控司法就可以随意判决,也因此才招致公子虔和公孙贾乃至太子的记恨,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电视剧里为了把商鞅表现的更加积极正面,竟然大幅夸大了太子犯下的罪行,甚至不惜大大提前了嬴驷的出生日期,可结果却导致商鞅的所作所为从“死揪住小错利用律法立威”,变成了“枉顾律法小惩大诫来排除异己”,实际上更加损害了商鞅的形象,因此说这样的塑造是很不合理的。
首先,这个事件不是简单的杀人罪,而是纵容手下,并亲自动手屠灭了整个村子,而且是为了抢掠村子的粮食,虽然目前没有出土秦国刑律,但按照秦末《睡虎地秦简》中的司法解释来说,应该定为盗劫杀人罪,而且情节极其恶劣,应判处车裂之刑,属于罪大恶极,不能赎刑,不能抵罪。参与者即便没有亲手杀人,全部同罪论处,知情不报者也全部降一级刑罚,但仍是死刑,犯罪者同户至亲也全部连坐,家中没有无罪男子的话,则妻儿全部充为奴隶,家财也全部被官府没收。
这样大的罪名,绝不可能仅仅判处劓刑,如果只是判处劓刑,更加会让百姓觉得刑罚不公,不能服众。
商鞅惩罚公子虔和公孙贾绝不是没有根据的故意为难,嬴驷当时还小,秦法规定,不满六尺的未成年人,犯下重罪,则本人充为奴,他的监护人代替他承担本应有的罪行,不能不惩处,因此作为太师太傅的公子虔和公孙贾应该判处车裂之刑才对。仅仅只是判处劓刑绝对是有意袒护,徇私枉法,这恰恰证明了商鞅屈服于政治压力而枉顾法度公平。
而且就公子虔和公孙贾的官爵来说,劓刑这种不算很重的刑罚,他们完全可以出钱赎罪,而免受肉刑。现实中商鞅死揪住不足5岁的孩童犯下的错,非要对太师太傅执行刑罚,明明只是墨刑这种最低级的刑罚,甚至连最低爵位的人都可以出钱赎罪,可竟然不允许太师太傅赎罪,可见商鞅为了立威不择手段,仗着自己掌控司法就可以随意判决,也因此才招致公子虔和公孙贾乃至太子的记恨,最终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电视剧里为了把商鞅表现的更加积极正面,竟然大幅夸大了太子犯下的罪行,甚至不惜大大提前了嬴驷的出生日期,可结果却导致商鞅的所作所为从“死揪住小错利用律法立威”,变成了“枉顾律法小惩大诫来排除异己”,实际上更加损害了商鞅的形象,因此说这样的塑造是很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