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立场上,它们为环保和安全更新设备、聘请人员花费了大量物力,但又面临资金短缺窘境。“听说是搞化工的企业,银行几乎就不会给你贷款。”一名化工老板介绍说。
当政府和企业都难以再为环保安全治理掏钱时,“拖一天是一天”成了本能选择。
即便政府下了决心要让污染企业“死”,也依然很难。燕尾港临港产业区化工企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张正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听起来简单关停的企业,对原设施、材料等的拆除、转移处理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结果就是,化工企业老板即使去内地考察了新的建厂地址,也不会轻易离开。“离开了,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多名化工老板都有共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