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心禅吧 关注:7,619贴子:113,477
  • 12回复贴,共1

返璞归真,不让地球去流浪作者:自然之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恩师灵芝师姐成道归来,让每一位同修欣慰不已。但漫漫修行任求索,无限风光在险峰,恩师依旧努力攀登不辍。
未来,我们也将踏上征程,前往圣地清修,在返璞归真的生活中,个个练就一身好武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1楼2019-04-07 19:52回复
    忽然间,对老子《道德经》中“小国寡民”的构想有了新的理解。以前一直觉得这样的理想国度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历史发展到今天了,时代的车轮还能倒转?社会的形态还能回溯?
    两千多年前,老子用寥寥数语描绘了那幅和谐的图景:“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楼2019-04-07 19:5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现在想来,这也许正是社会回归原始结构的写照,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里,绿树相映,祥云环绕,灵气斐然;有神圣加持,有龙天相伴;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春种秋收,清心寡欲;无争斗压迫,无尔虞我诈,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一切恬静温馨。
      淳朴的生活,让喧嚣的灵魂复归大善大美之境;挣脱“仁、德、礼、义”的负俗之累,进入“营魄抱一而无离,专气致柔如婴儿,涤除玄览而无疵,明白四达而无知”的自然之态;体悟道法自然,顺势而为,彻见本真,天人合一。


      4楼2019-04-07 19:57
      回复
        一滴水,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回归大海,生命才能永恒;一粒种子,最好的生长方式是回归土地,生息繁衍不止;一个人,最好的生存方式是回归自然,“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然而,“小国寡民”的理想国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浴火锻炼后,能量满满的我们将在灵芝师姐的带领下,打造快乐佛祖星球,拯救人类的心灵,也救赎自己的灵魂。十八个五千年中造下的累累恶业,已经让地球变得满目疮痍、不堪重负。如何破坏,就如何重塑。


        7楼2019-04-07 19:58
        回复

          我们本有造福地球众生的契机,却受狂妄与自私的魔性驱使,留下了无数草菅人命、荼毒生灵的罪恶记录。然而见血的不只有刀剑,一派失当的学说,对当世及百代的遗祸恐怕更加深远。
          朱熹是中国最后一位被尊为“子”的大家,作为儒学的重建者与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术思想的影响力绵延七百多年,更在明清两代被提到儒学正宗的地位。自南宋淳佑元年起,从祀于孔庙,也是“十二哲”中唯一非孔子弟子的人,可谓备受尊崇。


          8楼2019-04-07 19:58
          回复
            但弟子以为,正是自朱子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后,那些寒梅傲骨、幽兰高洁、松竹坚韧、大气从容、富于创造、自强不息的华夏精神,渐渐为卑躬屈膝、麻木不仁、怯懦自私、墨守陈规、唯命是从的奴性所取代,也让封建王朝无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败之路。若论对世人思维之禁锢、精神之压抑与灵魂之啮噬,千年以来,无出其右者。


            10楼2019-04-07 19:58
            回复
              但弟子以为,正是自朱子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后,那些寒梅傲骨、幽兰高洁、松竹坚韧、大气从容、富于创造、自强不息的华夏精神,渐渐为卑躬屈膝、麻木不仁、怯懦自私、墨守陈规、唯命是从的奴性所取代,也让封建王朝无可避免地走上了衰败之路。若论对世人思维之禁锢、精神之压抑与灵魂之啮噬,千年以来,无出其右者。


              11楼2019-04-07 19:58
              回复
                朱熹能言善辩,将孔子“克己复礼”,《中庸》“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明明德”,《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等“圣贤千言万语”,统统误读并浓缩为一句“存天理、灭人欲”,并大加推崇。面对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的十大罪状,却无言以对,只得上表认罪“私故人财”、“纳其尼女”,并愿意“深省昨非,细寻今是”,一时斯文扫地,被斥“伪师”。


                12楼2019-04-07 19:59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朱熹能言善辩,将孔子“克己复礼”,《中庸》“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明明德”,《尚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等“圣贤千言万语”,统统误读并浓缩为一句“存天理、灭人欲”,并大加推崇。面对监察御史沈继祖弹劾的十大罪状,却无言以对,只得上表认罪“私故人财”、“纳其尼女”,并愿意“深省昨非,细寻今是”,一时斯文扫地,被斥“伪师”。


                  13楼2019-04-07 19:59
                  回复
                    其身不正,不足以为师。否则教出的不是遍地的伪君子、假道学、腐儒生,就是被“吃人”的封建礼教绑得透不过气来的芸芸百姓。难道衣服不正不穿,肉切不正不吃,步子不方不走,就能修好身、齐好家、治好国、平好天下了吗?以这样的学说治世,成果又如何了?


                    15楼2019-04-07 20:00
                    回复

                      《清明上河图》中的汴京城极致繁华,然而商业繁荣的宋朝却并不强大,重文轻武,依然积贫积弱。程朱理学恰于此时开始大行其道,国民思想遭到了全面禁锢;元朝恢复科举之后,《四书集注》成为科举取士标准;明清科考八股也皆以朱熹的注释为准。一批又一批思想刻板、循规蹈矩的儒生入仕为官,民族开拓与创造精神日渐衰微,科技发展和贸易开放程度也随之降低。


                      16楼2019-04-07 20:00
                      回复
                        当缺乏独立思想、创新意识、平等制度与言论自由成为一个国家的标签时,行侠仗义不再,浩然正气尽失,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鲁迅笔下那样麻木冷漠的看客,和那段饱尝屈辱与苦难的历史了。
                        然而时至今日,仍不乏将朱子理学视为正统经典而大加推崇者。历史的真相早已被厚厚的尘埃掩埋,又在后人的缅怀中被层层美化。站在堤岸前回首,再宏伟的喧嚣也终将寂静,再炫目的大戏也有落幕的时候。浮世繁华的背后,是物欲横流、人心迷失,是过度索求留下的千疮百孔……灵魂在地球流浪,地球又将流浪何方?


                        19楼2019-04-07 20:01
                        回复
                          这个小说精彩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0-10-30 0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