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珊吧 关注:2,657贴子:277,188
  • 5回复贴,共1

中亚区域里海虎灭绝原因初探及苏联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联作为曾经的超级大国,不仅拥有强大的国力,更占据着幅员辽阔的国土,与之相伴随的是多种多样的生态环境。广阔而富饶的荒野,孕育出两种长毛虎——东北虎和里海虎,就像两颗明珠一般点缀在红色帝国的东西两端,给广阔的荒野带来神秘与活力,更彰显着强大与威严。但是遗憾的是东北虎存活至今,种群仍富有活力,里海虎却离我们远去,是否还有遗留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有着奇特外貌的里海虎


或许在我们大家眼中,苏联是东北虎的“救星”,但又是灭绝里海虎的“刽子手”,难道苏联真的“厚此薄彼”将一个捧为“掌上明珠”,另一个“必欲除之而后快”吗?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有限的资料,一点点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尽最大可能接近事情的真相。这里将本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原则,不偏信,不盲从,一切都要用证据说话。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9-04-10 16:02回复
    这里我们从中亚地区入手。
    中亚地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无边无际的戈壁荒漠,在大河两岸却是“世外桃源”,瓜果飘香,牛羊肥壮,物产丰盈,文明悠久绵长。因为相对较低的纬度、充足的日照,再加上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寒流,这里无霜期长达200——300天,可以种植很多在苏俄其它地区无法成熟的作物,中亚曾是世界重要的棉花产地,又是苏联稻米、葡萄、玉米最主要的产地。其中阿姆河水量极其充沛,与黄河相差无几,而且是养分极为丰富的高山雪水,从云端一路奔流而下带给人世间无尽的美好。曾经这些河水大都汇入咸海(Aral sea),裹挟的泥沙冲击成巨大的河口三角洲,滋润着广阔的图盖植被(Tugay,苇丛和杨柳灌林)和丰饶的草场,使得野猪、布哈拉鹿和狍子等有蹄类种群兴旺,而老虎也在其中若隐若现。在大河日夜不息的流淌下,汇聚成富含养分的咸海,水边渔业兴旺、灯火通明,这里最大年渔获量可达4万吨,占苏联的1/6。夕阳西下,渔舟唱晚在这里上演了无尽个世代,而今天这一切统统化为乌有,只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
    曾经的富饶
    河水滋养下的绿洲

    现实的变化—里海虎在中亚最重要的据点咸海,早已枯萎

    动态图

    曾经漫游其中的老虎


    IP属地:内蒙古2楼2019-04-10 16:0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老虎作为顶级捕食者,代表着最完美的环境,虎的兴衰就显示着环境的变化。那么里海虎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灭绝的呢?让我们看一下比较流行的英文资料,
      Until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e regular Russian army was used to clear predators from forests, around settlements, and potential agricultural lands. Until World War I, about 100 tigers were killed in the forests of Amu-Darya and Piandj Rivers each year. High incentives were paid for tiger skins up to 1929.
      直到20世纪初,俄国正规军被用来清除森林、定居点附近、潜在农业用地及其周围的捕食者。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姆河和喷赤河附近的森林里每年有100只老虎被杀害。对虎皮的高额奖励一直持续到1929年。
      这里苏联将大部分责任甩给了沙俄,这很可能就是苏联科学家写的(有一定政治倾向),反正沙俄已经不复存在——死人口里没招对,那么一切坏事都是集世间所有丑恶于一身的沙俄干的。潜台词是苏联捕杀数量少,不足以威胁到里海虎种群,而且等到苏联想要拯救时,因为数量太少,并且技术落后,已经无力回天了。这与我国有关东北虎的论文一个论调,谈到东北虎濒危先是把满清、沙俄、日本、民国一顿臭骂,然后再提到自己(而实际上就是自己造成的)。
      而且一战前沙俄动用军队每年在阿姆河及其支流喷赤河流域每年捕杀100只以上老虎,这明显就是放卫星+信口开河,首先,有限的面积供养不了那么多老虎;第二,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捕杀了如此数量的老虎。既没有相关的捕杀记录(如1919-1942朝鲜半岛捕杀97只老虎),也没有留下很多照片,如果每年捕杀100只以上猎人一定会拍照片来晒一下成就,因为竞技猎人不差钱,军队猎虎一起合个影也并非难事,但是晒东北虎的照片比比皆是,就连捕杀量较少的朝鲜半岛,晒两只东北虎“合影”的也并不少见,但是猎杀里海虎的照片却是凤毛麟角,两只以上里海虎的“合影”更是从未见过,这绝不是年捕杀量100+以上老虎种群所应该呈现的。
      东北虎极大的产量

      即便是捕杀量较小的朝鲜虎,两只老虎的“合影”也是屡见不鲜



      而关于里海虎的照片只有寥寥几张,屈指可数
      唯一一张证明沙俄军队猎杀里海虎的照片。

      突厥斯坦国家是事件亲历者,这些国家既憎恨沙俄同时对苏联也没有好感情,不偏不倚,它们的表述应该比较真实。

      几种原因导致里海虎灭绝。在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奖金推动下的,以投毒和设置陷阱为手段的广泛的灭虎行动一直持续到1930年代(Geptner and Sludskiy,1972)。在前苏联时期数不清的灌溉工程和农业项目摧毁了沿着主要河流、湖边的图盖林地(一个沿河和岸边包含树、灌木、和湿地植被)和密实芦苇丛——而这都是老虎的主要栖息地。老虎的主要猎物野猪、布哈拉鹿,也在河边的栖息地消失了(Sludskiy,1953,Geptner and Sludskiy,1972)。在前苏联时期1947公布了一个完备的捕虎禁令,然而偶尔的猎杀导致中亚的老虎在1950年代完全灭绝。(Geptner and Sludskiy,1972;Sludskiy,1973)
      其他有关在中亚引入老虎的论文中,也认为对里海虎的真正毁灭性灾难始于1920年代,这正是前苏联统治时期。
      所以说在沙俄时期里海虎已经大部分灭绝是荒谬的,首先沙俄孱弱的国力无力向中亚大规模移民。中亚刚刚被俄国吞并,还没有消化好。尤其是当地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宗教势力强大,不同于西伯利亚、远东等地只有少数通古斯人。所以沙俄必须照顾当地人利益,最明显的做法就是保留了希瓦、浩罕、布哈拉三个汗国。由于无法做到像苏联那样强而有力的控制,就只能实行像英属印度那样的间接殖民统治,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里海虎的栖息地,在栖息地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只要不是像对待华南虎那样的灭绝性捕杀,不会对里海虎产生多大影响。之所以派驻军队是为了保护斯拉夫移民,因为河中地区的“伊斯兰化”已有上千年历史,所以应该是排外的。俄国移民是东正教徒,很容易被极端分子袭击。军队的主要职能是,保障居民安全,打虎是随带的事,并不是专职工作。
      19世纪后半期的突厥斯坦

      布哈拉汗国末代可汗

      布哈拉汗国——曼吉特王朝末代可汗穆罕默德·阿利姆(1880年-1944年),1920年在苏军攻打之下退位流亡国外


      IP属地:内蒙古3楼2019-04-10 16:04
      回复
        既然沙俄是被“冤枉”的,那是不是就可以说苏联灭绝了里海虎呢?
        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只有一点毋庸置疑——里海虎确实是在苏联时期灭绝的。
        但没有相关证据表明,苏联对里海虎采取了有别于东北虎的灭绝性措施。
        让我们先看一下,哈萨克斯坦学者的描述

        Sludskiy(1953)报道1840-1850年在阿姆河流域每年大约50只老虎被杀害,大约每年每100平方千米图盖生态系统捕杀一只。Chernyshev
        这里认为对里海虎最大规模捕杀发生在1840——1850年,在阿姆河流域,每年40——50只,这明显是由当地王公捕杀的。
        即便苏联早期用奖金诱惑人们捕杀里海虎。但也只是平民利用毒药和陷阱,这种原始的捕虎方式古已有之且从未间断,老虎上不上当全凭自愿,所以捕到老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并且苏联的奖金也不是关键因素,因为捕到老虎这种动物在任何时期都不会犯愁销路,在苏联统治之前很可能——售价要比苏联的“奖金”高得多,所以说如果是因为金钱+毒药+陷阱奏效的话——那么里海虎在古代就灭绝了,根本活不到20世纪。再加上苏联一直没有发枪组织打虎队搞物种灭绝,即便当时苏联可能有上千万只莫辛纳甘。苏联的行为说白了就是收购虎皮换外汇——但是在之前任何时期虎制品都不乏销路。总的来说苏联对猎虎行为采取放任态度,既不支持亦不反对。但如果没有采取灭绝性措施应该不会让老虎过早灭绝。
        而且两份资料都提到,在30年代苏联不再提供奖金了,至于具体是哪一年没有明确记载。这是为什么呢?我假设两种可能性,并分别论证。
        一、因为战争,虽然二战还未爆发,但是3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原本就不和谐的国际环境此刻更是剑拔弩张,苏联自然不能独善其身,亲身经历了苏芬战争、苏波战争、诺门坎冲突、还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间接卷入了九一八事变、西班牙内战、抗战全面爆发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苏联此刻全民备战,无心打虎,另外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裁,虎皮没有销路,也就不再热心收购了。
        二、苏联有意保护里海虎。
        我们先分析下第一种情况,先看一个例子,1939年8月1日苏联政府拨款 2000 万卢布及大量机器、建材用于修建费尔干纳大运河,沿岸16 万人参加。历时45 天,一条长270 公里、宽 25~30 米、深 34 米的运河建成。这是比猎杀老虎大得多的工程,而此时已经非常接近二战全面爆发,并且1939年5月11日诺门坎战役已经打响,所以说因为战争放弃猎虎不成立。况且中亚五国本就是被迫加入苏联,就是五个附庸,对备战根本不热心,最多只能是两不想帮,再加上中亚五国远离主要战场,也没有必要部署什么军队、装备。所以政治不会干涉到猎虎这项微不足道的事。
        第二种情况,让我们先看一下30年代东北虎的待遇,在1935年在滨海边境区成立了锡霍特-阿林和拉佐夫斯基两个自然保护区;再回到中亚,1938年塔吉克斯坦成立该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tigrovaya balka保护区(老虎沟或者虎谷保护区),这说明苏联并没有厚此薄彼,把里海虎归为害兽。虽然虎谷保护区比远东的保护区晚成立3年,但我们要考虑到,行政区划的关系,滨海边疆区是普通的州,而塔吉克斯坦是加盟共和国有一定自治权,办一件事行政成本要高一些。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tigrovaya balka保护区,面积却只有495平方公里,位于瓦赫什河与喷赤河交汇处,在30年代统计保护区内有12-15只里海虎。该保护区是记录中里海虎在中亚最后消失的地方。

        这里是典型的图盖植被,图中的大河为瓦赫什河

        另外30年代苏联在远东展开捕虎行动,应该是想建立老虎人工圈养种群。今天我们知道苏联建立了东北虎人工种群。

        当今的猎人们被科技给宠坏了,可以前确实有真正的虎捕手:Averian切雷帕诺夫,米诺波波夫,卢卡戈布诺夫,瓦西里格卢沙克,罗迪恩科津,有名的博根切维兄弟,库拉基,托斯莫夫。仅仅在1930至1940年的夏季,伊曼盆地(今日的布尔萨亚乌苏尔卡)的俄罗斯虎捕手用双手捕捉到四十只虎崽子,每只大约八十公斤重,和九只成年老虎。如今也没有人即使能记得瓦西里格卢沙克徒手捕捉到多少只虎。在五十年代,弗谢沃罗德塞索耶夫写到这些无畏的男人:“不对,bogatyrs(俄罗斯神话里的英雄)在俄罗斯并没绝迹!”
        当时有没有给里海虎建立种群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凭我感觉应该是考虑了。
        让我们看一下两种老虎的学名:
        Panthera tigris virgata( 里海虎,Illiger, 1815)
        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虎,Temminck1844),
        可以看出因为更靠近欧洲,里海虎命名时间比东北虎早得多。所以苏联人应该知道这是两种老虎,应该分别捕捉,分笼饲养。估计30年代也在尝试里海虎建立圈养种群,,由于野外数量太少,难以捕捉,应该不了了之了。
        苏联生物学家Sergey Ivanovich Ognev 在他的著作《 Mammals of Russia and adjacent territories》中的里海虎照片,应该是拍摄自苏联动物园。



        IP属地:内蒙古4楼2019-04-10 16:07
        回复
          既然猎杀证据不足,环境破坏也不是原因,只剩下一个最大的可能——疫病。
          是什么疫病如此剧烈呢。我推测最大的可能性是猪瘟。中亚自古干旱少雨,经济也是半农半牧,本不适合养猪,8世纪末伊斯兰教传来之后更不允许养猪,所以当地的野猪没有经历过猪瘟,缺乏免疫力。
          但是苏联建立后,强势的红色帝国本着“各个民族一家亲”的原则向中亚地区大批移民(苏联的政策性移民要比沙俄的软弱无力的奖励性移民规模大得多),再加上苏联都是“无神论者”——会压制伊斯兰教,强调“改天换地”在不适合养猪的地方照样能发展养猪业。
          欧洲移民很可能带来大批家猪,有些猪会在沼泽地附近放牧,甚至有家猪重新野化为野猪的可能性,猪瘟也就传给了毫无抵抗力的野猪。再加上图盖植被中野猪密度高,分布面积小而集中,一时间可能会死亡90%以上,等到几年(具体多长时间我也不知道)后野猪恢复数量,老虎却都饿死了。
          另外,由于人类沿着阿姆河、锡尔河建设定居点,开垦耕地,阻断了老虎种群之间的迁徙,虽说中亚地广人稀,但是老虎的迁徙却必须沿着水源移动,如果在沙漠中迁徙,不但很难找到新的栖息地,而且用不了两天就会渴死在沙漠中,如果一个地区有蹄类数量急剧下降,老虎却又无法寻找新家园,就只剩“坐以待毙”了。
          另外河岸两侧的农田,直接降低了老虎捕获猎物的几率,一方面开垦草场破坏了赤鹿的食物来源,而且有一些野猪会偷吃庄稼,必然遭到人类报复。再加上过多的农田阻断了荒漠中食草动物和老虎之间的联系,虽说老虎不能深入荒漠捕杀野驴、赛加羚羊、鹅喉羚等,但是食草动物都有一个“刚性需求”那就是喝水,老虎栖身的图盖灌丛几乎是荒漠中唯一的固定水源,老虎只要掌握了它们喝水的节律,就可以“守株待兔”稳捞一笔外快。
          来到图盖区域饮水的高鼻羚羊群





          但是过多的农田村镇让食草动物饮水之路变得危机四伏,甚至“望而却步”,间接降低了老虎的福祉。
          总的来说,我认为造成老虎灭绝直接原因是猪瘟,其他都是次要因素,当然以上都是推测,大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IP属地:内蒙古6楼2019-04-10 16:11
          回复





            IP属地:内蒙古13楼2019-04-11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