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孙温全本《红楼梦》工笔彩绘画
英国拍:孙温: 清代 红楼梦 宽:737.5px 长:24850px
全本红楼梦图,是清代画家孙温所创作的一幅绢本工笔彩绘画 。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现存画面总计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千古奇书《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画心绢本,绢包木板封面,无题签,无题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伟大名著,随着《红楼梦》的传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学艺术创作亦不断涌现,尤其是在绘画方面,有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等,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各具神韵。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千余人,主要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年轻的女子,弯眉、细眼、樱桃小口,身材窈窕,长颈削肩,给人以纤瘦柔媚、弱不禁风的感觉。人物的衣褶裙带勾染并用,线条流畅飘逸。
全图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画面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余。从第二开画面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
这本被周汝昌为"红楼瑰宝"的画作,据说是上海当年白送给大连的一件瑰宝。原来,1959年,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支持旅顺博物馆建设",就将它调拨给了旅顺博物馆。后来一直未曾公开过,2004年在北京公展时,一些红学大家才亲眼目睹这一稀世珍品,尘封了45年之久。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纵览《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全图,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各种人物活动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一幅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画面,将一部洋洋大观、令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表现得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其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篇幅之宏大,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所仅见。
孙温,丰润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几个朝代,卒年不详,也许他一直到宣统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才谢世。
有关专家翻遍诸家画史和地方志书,发现皆未载其名,画面有作者惟一的题识"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经初步考证,孙温为河北丰润人,大约生于清嘉庆戊寅(1818年),至此图绘制完成73岁时尚在,但孙温一生中的具体情况,还有哪些作品,已经无法考证了。全图由孙温主要构思绘制并由孙小州参与合作完成,其绘制时间大致在同治至光绪之间。从全图绘画风格和技法看,孙温应为民间画师中的高手。
孙温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着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位画师差不多从五十岁起一直到八十五岁,似乎把他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套画的创作中,比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红楼梦》耗费的心血还多三四倍。

全图笔法精细,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一部洋洋大观、令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表现得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其绘本表现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构图之精美、篇幅之宏大,均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所仅见。
英国拍:孙温: 清代 红楼梦 宽:737.5px 长:24850px
全本红楼梦图,是清代画家孙温所创作的一幅绢本工笔彩绘画 。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现存画面总计230幅,以绘画的形式表现了千古奇书《红楼梦》的主要情节。画心绢本,绢包木板封面,无题签,无题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伟大名著,随着《红楼梦》的传播,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各种文学艺术创作亦不断涌现,尤其是在绘画方面,有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等,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各具神韵。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得细致入微,楚楚动人。图中绘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楼台亭阁、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及博古杂项等,几近包括全部画科内容。仅各种人物就多达千余人,主要人物采用"写真"技法,注重面部肤色肌纹之渲染、形神兼备。年轻的女子,弯眉、细眼、樱桃小口,身材窈窕,长颈削肩,给人以纤瘦柔媚、弱不禁风的感觉。人物的衣褶裙带勾染并用,线条流畅飘逸。
全图以石头记大观园全景为开篇,画面鸟瞰构图,将大观园诸多景致悉数入画,一览无余。从第二开画面开始,依次描绘出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每个章回情节所用画幅数量不尽相同。画面围绕原著的故事情节,将主要人物活动表现的细致入微,楚楚动人。

这本被周汝昌为"红楼瑰宝"的画作,据说是上海当年白送给大连的一件瑰宝。原来,1959年,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支持旅顺博物馆建设",就将它调拨给了旅顺博物馆。后来一直未曾公开过,2004年在北京公展时,一些红学大家才亲眼目睹这一稀世珍品,尘封了45年之久。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纵览《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全图,笔法精细,设色浓丽,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各种人物活动情节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以生动直观的艺术形式,勾画出一幅幅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的画面,将一部洋洋大观、令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表现得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其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篇幅之宏大,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所仅见。

孙温,丰润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即1818年,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几个朝代,卒年不详,也许他一直到宣统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才谢世。
有关专家翻遍诸家画史和地方志书,发现皆未载其名,画面有作者惟一的题识"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经初步考证,孙温为河北丰润人,大约生于清嘉庆戊寅(1818年),至此图绘制完成73岁时尚在,但孙温一生中的具体情况,还有哪些作品,已经无法考证了。全图由孙温主要构思绘制并由孙小州参与合作完成,其绘制时间大致在同治至光绪之间。从全图绘画风格和技法看,孙温应为民间画师中的高手。

孙温画这套画,大约在同治六年(1867年)就开始酝酿、着手,直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才大体竣工,前后有三十六年之久,而其中大多数画幅完成于1884年至1891年这七年之间,也就是说,这位画师差不多从五十岁起一直到八十五岁,似乎把他的生命完全投入到了套画的创作中,比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红楼梦》耗费的心血还多三四倍。

全图笔法精细,情节连贯且生动感人。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将一部洋洋大观、令人荡气回肠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表现得耐人寻味、雅俗共赏。其绘本表现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构图之精美、篇幅之宏大,均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所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