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有一群顶尖天才存在。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人类才拥有壮丽文明和科学神话。
回首人类近现代史300年,这是科学“群星闪耀”的年代,他们的的名字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费马、欧拉、高斯,黎曼,伽罗瓦、麦克斯韦、希尔伯特、爱因斯坦、玻尔、狄拉克、哥德尔、图灵、费曼、拉马努金、杨振宁、外尔、威藤…………
他们并非个个家喻户晓,有的甚至命运多舛,但无论岁月如何风云变幻,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基石。
是的,他们本来和我们一样,只是宇宙中一粒尘埃,但他们的思考力,却能洞穿整个宇宙。
但如果有一天,天才再无用武之地了呢?
最近,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高能物理“盛宴已过”,第二次在公开场合反对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再次引发强烈争议。表面上杨振宁反对中国建设对撞机,但实际上是对“基础粒子研究”失去信心,这可是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也是物理学终极理论的希望之所,也就是说,一个顶尖物理学家对当代最前沿的物理学研究方向不再信任,这就是“物理学的忧伤”。
这决不是某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很多物理学家的共识:理论物理学已经开始走入空想主义,“科学圣杯”距人类愈发遥远,依靠大型对撞机对基础粒子的研究从而推动物理学向前跃进,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近60年来,再无获得共识的伟大的物理学理论问世;
近60年来,也再无伟大的物理学家被奉为“灯塔”;
近60年来,也再无激动人心的新人理论得到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怀疑,真的有一个超级文明将我们的物理学锁死了!
回首人类物理简史,看看“盛宴已过”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智者箴言?
一、从创世说起
二、物理学的最前沿在哪里?
三、如何构建“大统一理论”?
四、那些“统一自然力”的天才们
五、寻找终极理论,驯服最后的力——万有引力
六、物理学难以逾越的“大沙漠”
七、物理学的忧伤
每每谈到上世纪的“哥本哈根学派”,我们都会对那一代人顶礼膜拜。
每每看到1927索尔维会议的那张照片,我们都会匍匐在地高山仰止。
但有另一种观点说:黄金一代并非那么优秀,只是因为经典物理学大厦在20世纪初倒塌之后,他们正好站在新大陆上,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宇宙!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理论,直到今天,我们还用“黑洞”照片来证明爱因斯坦的“远见卓识”,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到了21世纪,无论是超弦理论,还是M理论,这些物理学家集中的前沿领地,都要在亚原子领域才能获得验证,不知道100年后能不能获得证明?
也就是说,再伟大的物理学家,你也得将自己冰封起来才有可能见证自己的猜想。
所以,尽管M理论已取得累累硕果,尽管它的创建者威滕被认为综合学识能力并不逊色于牛顿,然而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办法让理论得证,世人也没有办法见证其丰功伟绩。
弦理论也一样,虽然它描绘了从亚原子世界里夸克疯狂的舞蹈到太空中飞旋双星高雅的华尔兹,推理出从大爆炸的原初火球到星河的壮丽漩涡,但仍然被世俗之人认为是“空想科学的典型代表”。
再厉害的肖邦,也弹不出物理学家的悲伤。
作为当代物理学家的代表的杨振宁先生,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给理想主义者提出自己的告诫,自然有他的道理。
如果不能让理论得证,再优美的物理理论都会堕入了玄学的领域。
唐·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感叹: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这就是物理学的写照。
--------------------------------------------------------------------------------------
特别注明:本文由鲁不逊部分原创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素材主要摘录自加来道雄的《Hypersapce》、布莱恩的《The Elegant Universe》、丘成桐的《The Shape of Inner Space》和知乎的《如何评价杨振宁先生在国科大现场交流中与年轻研究生的讨论?》。回顾人类物理学史,看看那些代表着人类最高心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们前仆后继探究宇宙本源的奇妙历程,并向当代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人类才拥有壮丽文明和科学神话。
回首人类近现代史300年,这是科学“群星闪耀”的年代,他们的的名字是: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费马、欧拉、高斯,黎曼,伽罗瓦、麦克斯韦、希尔伯特、爱因斯坦、玻尔、狄拉克、哥德尔、图灵、费曼、拉马努金、杨振宁、外尔、威藤…………
他们并非个个家喻户晓,有的甚至命运多舛,但无论岁月如何风云变幻,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的基石。
是的,他们本来和我们一样,只是宇宙中一粒尘埃,但他们的思考力,却能洞穿整个宇宙。
但如果有一天,天才再无用武之地了呢?
最近,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高能物理“盛宴已过”,第二次在公开场合反对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再次引发强烈争议。表面上杨振宁反对中国建设对撞机,但实际上是对“基础粒子研究”失去信心,这可是物理学最前沿的领域,也是物理学终极理论的希望之所,也就是说,一个顶尖物理学家对当代最前沿的物理学研究方向不再信任,这就是“物理学的忧伤”。
这决不是某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很多物理学家的共识:理论物理学已经开始走入空想主义,“科学圣杯”距人类愈发遥远,依靠大型对撞机对基础粒子的研究从而推动物理学向前跃进,已经走入了死胡同。
近60年来,再无获得共识的伟大的物理学理论问世;
近60年来,也再无伟大的物理学家被奉为“灯塔”;
近60年来,也再无激动人心的新人理论得到验证;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怀疑,真的有一个超级文明将我们的物理学锁死了!
回首人类物理简史,看看“盛宴已过”到底是危言耸听,还是智者箴言?
一、从创世说起
二、物理学的最前沿在哪里?
三、如何构建“大统一理论”?
四、那些“统一自然力”的天才们
五、寻找终极理论,驯服最后的力——万有引力
六、物理学难以逾越的“大沙漠”
七、物理学的忧伤
每每谈到上世纪的“哥本哈根学派”,我们都会对那一代人顶礼膜拜。
每每看到1927索尔维会议的那张照片,我们都会匍匐在地高山仰止。
但有另一种观点说:黄金一代并非那么优秀,只是因为经典物理学大厦在20世纪初倒塌之后,他们正好站在新大陆上,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宇宙!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用实验来证明他们的理论,直到今天,我们还用“黑洞”照片来证明爱因斯坦的“远见卓识”,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到了21世纪,无论是超弦理论,还是M理论,这些物理学家集中的前沿领地,都要在亚原子领域才能获得验证,不知道100年后能不能获得证明?
也就是说,再伟大的物理学家,你也得将自己冰封起来才有可能见证自己的猜想。
所以,尽管M理论已取得累累硕果,尽管它的创建者威滕被认为综合学识能力并不逊色于牛顿,然而在他的有生之年,并没有办法让理论得证,世人也没有办法见证其丰功伟绩。
弦理论也一样,虽然它描绘了从亚原子世界里夸克疯狂的舞蹈到太空中飞旋双星高雅的华尔兹,推理出从大爆炸的原初火球到星河的壮丽漩涡,但仍然被世俗之人认为是“空想科学的典型代表”。
再厉害的肖邦,也弹不出物理学家的悲伤。
作为当代物理学家的代表的杨振宁先生,从现实主义的角度给理想主义者提出自己的告诫,自然有他的道理。
如果不能让理论得证,再优美的物理理论都会堕入了玄学的领域。
唐·王勃在《滕王阁诗序》中感叹: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这就是物理学的写照。
--------------------------------------------------------------------------------------
特别注明:本文由鲁不逊部分原创并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素材主要摘录自加来道雄的《Hypersapce》、布莱恩的《The Elegant Universe》、丘成桐的《The Shape of Inner Space》和知乎的《如何评价杨振宁先生在国科大现场交流中与年轻研究生的讨论?》。回顾人类物理学史,看看那些代表着人类最高心智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们前仆后继探究宇宙本源的奇妙历程,并向当代的科学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