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汉服吧 关注:155贴子:5,896
  • 11回复贴,共1

【汉服】汉文化之服饰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秦时期
素有“衣冠王国”称誉的中国,服饰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在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商朝时期主要是采用上衣下裳制,衣用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等五种原色。服装以小袖为主。
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制范围,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尊卑贵贱,各有分别。从此,天子后妃、公卿百官的衣冠服饰更加详备,等级制度也日益严格。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百家争鸣,出象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淮南子》)的现象,周代的一套服饰制度,到了战国末年已名存实亡。
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服饰,名谓“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服装式样,深受人们欢迎。它不仅用作常服、礼服,且作祭服。


IP属地:安徽1楼2019-05-10 13:52回复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创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这些制度的厘定,对汉代影响很大,汉代大体上保持了秦代遗制。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华文化传遍世界各地。
    汉孝明帝永平二年,确立了汉代的冠服制度。尽管在形式上与周制有较大区别,但有一个共同之处,即等级差别十分显著。
    汉代服饰的职别等级,主要是通过冠帽及佩绶来体现的。冠制复杂,仅收入《后汉书.舆服志》中的,就有十六种之多。
    秦汉时期的男子服装以袍服为重。西汉早期流行曲裾(即深衣),到了东汉,男子一般不穿深衣,而是穿直裾襜褕。除祭祀朝会外,各种场合都可以穿著。汉代妇女礼服,仍以深衣为尚,也穿袿衣、襦裙、穷袴。


    IP属地:安徽2楼2019-05-10 13:53
    回复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大量北方人民因战乱向南方迁移,加上许多少数民族入居中原,与汉族人民相互错居,生产技术、文化思想乃至生活习俗包括衣冠服饰在内,渐趋融合。
      太和十八年,北魏孝文帝推行服制改革,“群臣皆服汉魏衣冠”。汉末,幅巾逐渐取代礼冠。汉族男子服装,主要是衫,与秦汉袍服的区别在于袖口宽敞。以大袖宽衫为尚。汉族妇女衣衫以对襟为多,领、袖俱施边缘,下著长裙,腰用帛带系扎。履的颜色有一定制度: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


      IP属地:安徽3楼2019-05-10 13:53
      回复
        隋唐时期
        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诏拟定服制。社会风气发生变化,服饰日趋华丽。
        唐初车服制度皆因隋旧,至高祖武德四年,正式颁布车舆衣服之令,冠服制度开始确定。男子服饰,主要有幞头、纱帽、圆领袍衫。开元年间,胡服风盛。女装出现“半臂”。天宝年间流行著男装。
        五代服饰,基本继承晚唐遗制,男子以幞头袍衫为主,妇女仍穿襦裙。男子大多穿靴。


        IP属地:安徽4楼2019-05-10 13:53
        回复
          宋代时期
          宋太祖建隆二年,博士傅崇义上《三礼图》,服饰制度始备。北宋年间, 契丹服饰为汉族士庶男女相习成风。宋代服饰受程朱理学影响,总的来说比较保守和拘谨。各朝皇帝多次三令五申,多次申饬服饰“伤从简朴,不得奢僭。”唐代的幞头到了宋朝演变成为一种帽子。风行裹巾。宋代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并以颜色区分等级。妇女服装,上衣有“襦、袄、衫、大袖、褙子、半臂、背心”等多种形制,下裳以裙为主。


          IP属地:安徽5楼2019-05-10 13:54
          回复
            辽金时期
            金代服饰,参酌宋制逐步建立。元初冠服车舆,皆从旧制。


            IP属地:安徽6楼2019-05-10 13:54
            回复
              元代时期
              《元史.舆服制》记载,世祖统一天下,近取金宋,远法汉唐,还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至英宗时,始定服御。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元代汉族男子公服多戴幞头,多从汉俗。官服为质孙。妇女仍以襦裙为主,有时左衽。


              IP属地:安徽7楼2019-05-10 13:54
              回复
                明代时期
                明代废除了元朝服制,然后根华夏的传统习俗,上采周汉,下取唐宋,对服饰制度做了新的规定。洪武元年、洪武三年、洪武二十六年分别对冠服制度进行厘定,明代男子服装恢复唐宋特色,以袍衫为尚,戴乌纱帽、幞头、网巾、四方平定巾、六合一统帽(瓜皮帽)等。官服用补子。妇女流行假髻,服装以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为主,一般用右衽。


                IP属地:安徽8楼2019-05-10 13:54
                回复
                  清代时期
                  顺治元年,清兵入关,剃发易服,汉族男子穿上满族服饰,顺治九年,治定《服色肩舆永例》,保留了少量汉族服制中的特点。汉文化遭受空前破坏。
                  汉族妇女在康熙 、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随着环境的感染,被潜移默化的改变,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IP属地:安徽9楼2019-05-10 13:54
                  回复
                    民国时期
                    民国成立初年,仿照西洋诸国服饰,颁布了服饰条例,但不合中国国情,未能实现。二十年代末,民国重颁《服制条例》,主要是针对男女的礼服及公服。而对平时的服饰则不加具体规定。满式的礼帽、长袍马袿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二十年代末,汉族妇女开始仿穿满族的旗袍,到了三十年代,已经脱离原来形式,演变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妇女服装样式。


                    IP属地:安徽10楼2019-05-10 13:55
                    回复
                      现代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山装成为汉族人的主要服饰,改革开放后,西装等西方服饰也为汉族人所接受,从2003年开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复兴的共同理想,世界各地的一些汉族人开始在日常生活中重新穿着民族服饰——汉服(即华夏衣冠)。


                      IP属地:安徽11楼2019-05-10 13:5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5-18 23: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