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略态势
1942年3月英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达成分区负责协议,决定太平洋海域,包括菲律宾,澳大利亚,荷属东印度群岛(苏门答腊岛除外),由美国负责;印度洋海域和苏门答腊岛由英国负责.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美英达成的分区协议,将美国负责的战区划分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太平洋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包括赤道以北,东经130度以西,北纬20度以南,赤道以南东经160度以西广阔地区,由美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担任战区总司令,统一指挥该地区美,澳等同盟国所有陆海空军;太平洋其他地区为太平洋战区,由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任战区总司令,统一指挥该地区所有同盟国武装部队,太平洋战区还分别以北纬42度和赤道为界,从北到南依次分为北,中,南三个地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通过陆军总参谋长和海军作战部长对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实施战略指挥.
为了遏制日军在南太平洋的扩张,1942年4月美军组建了南太平洋部队,由戈姆利海军中将指挥,下辖第61,第62特混编队,拥有航母3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32艘,隶属尼米兹的太平洋战区.10月18日,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激战正酣,哈尔西海军中将接替戈姆利担任南太平洋部队司令.
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首脑会议,美英联合参谋委员会也同时举行会议,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双方在1943年欧洲,太平洋及东南亚等地的作战行动之间的分歧没有取得统一,只是就战略原则达成协议:太平洋战场的反攻由美军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部队的协助下实施,在太平洋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发动一系列的局部反攻,以保持对日军的压力,一旦结束欧洲战争,立即全力组织大反攻.
美军虽然因中途岛战役的胜利,稳定了中太平洋地区的战局,但南太平洋局势仍不容乐观,日军正在拉包尔大力修建港口,机场,作为进一步向南推进的前进基地.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一致认为夺取拉包尔是扭转南太平洋战局的关键,但两人在具体战术上看法却不尽相同,麦克阿瑟主张以3个陆军步兵师和1个海军陆战队师在海军舰队掩护下,在俾斯麦群岛登陆,计划用两周时间攻占拉包尔.尼米兹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拉包尔的防御设施非常坚固,还部署有实力雄厚的岸基航空兵,并能及时得到联合舰队的支援,尽管日军联合舰队主力已经在中途岛战役遭到重创,但仍拥有4艘航母,而美军此时在整个太平洋只有2艘航母,如果贸然实施登陆,势必引发双方主力舰队之间的决战,这种海上决战美军并无绝对把握,一旦登陆不成,再损失宝贵的航母,必将对以后的战局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他坚决反对直接实施登陆,而是提出步步为营的战术,即在航母舰队和岸基航空兵的支援下,由海军陆战队首先在所罗门群岛南部岛屿登陆,随即在新占岛屿上修建机场,扩展岸基航空兵的作战范围,然后在航母和岸基航空兵的共同支援下,逐步沿所罗门群岛北上,逐渐将拉包尔纳入美军岸基航空兵的作战范围,最后再组织力量攻占拉包尔.
由于拉包尔位于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作战区域,麦克阿瑟在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上将的支持下,坚持要求由麦克阿瑟来指挥拉包尔战役.但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却认为此次战役的参战兵力主要都隶属于太平洋战区,应由尼米兹来指挥,而且所罗门群岛海域多礁石,如果由不懂海军的陆军将领来指挥,将使宝贵的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极有可能在高危险海域遭到不测,从而导致战役乃至整个战争的失利.
陆,海军关于战役战术和战役领导权之争,反映了陆海军之间深刻的矛盾,双方互不相让,最后只得由罗斯福总统主持进行协商,双方各退一步,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并根据这一意见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42年7月2日下达代号为"了望台"的作战计划,计划分为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8月1日开始行动,由尼米兹指挥,以太平洋战区部队为主,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配合,以圣克鲁斯群岛和图拉吉岛为目标;第二阶段由麦克阿瑟指挥,攻占所罗门群岛的其他岛屿及莱城,萨拉莫阿等地;第三阶段仍由麦克阿瑟指挥,夺取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并最后攻占拉包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