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业绩不断下滑,股东大幅减持公司股份,种种迹象表明,快递界昔日的龙头老大哥顺丰已经由盛及衰,走向下坡路。前有京东布局扩展收件业务,后有马云入股四通,无不虎视眈眈觊觎顺丰,想必,王卫此时内心是焦虑的。2017年顺丰上市,最高市值曾达到3075亿,顺丰又如何在这短短的两年内缩水到1484亿呢?
1:顺丰为求转型而大肆扩张:顺丰斥资17亿元收购新邦物流71%涉足中国业务、斥资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中国业务涉足供应链、与美国供应链巨头夏晖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涉足冷链。这一系列动作都要投入巨额资金,时间段,没收益,自然会拉低股票市值。
2:顺丰品牌不再是招牌:以前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状态,顺丰专注高端品牌,其服务和时效使的其它快递公司望尘莫及,可以说独树一帜,无人可比。随着市场的增速放缓,加之其它快递的不断完善,顺丰也就失去了特有的品牌,市场自然也就被打压,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3:顺丰内部的腐败:在顺丰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顺丰内部人员有多腐败,在其位不谋其政比比皆是,官僚主义随处可见,请客吃饭屡见不鲜,我有一个朋友曾到顺丰面试,里面的工作人员强调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顺丰是个上市企业。”从这也可以看出顺丰上市,顺丰高层都处于一种“膨胀”心理,自我满足,公司如果都处于这种心态,又何来发展。
4:过于注重数据:顺丰在考核员工工作好坏,基本都是参照员工做的数据,而不去看工作中的实质性,以前小编也在顺丰工作过,有次公司要员工向客户要好评,那时领导为了数据漂亮,强制让员工按照派件收件的百分比去让客户给好评,那段时间,每给一个客人送快递,都会求着人家给个好评,到晚上如果客户没给,还要打电话,再求人家给。好评是有了,数据也提上来了,但有多少客户是自愿给的呢?答案未知,讨要来的好评又有什么意义?无非就是数据好看一些罢了。更过分的是保价也要数据,你一天收了多少快递,保价率是多少,保价费用又是多少,这些每天都要整理出来上报。很多一线的快递员为了把数据做上去,基本上都是暗箱操作,对那些到付的快递私自保价。这也就造成了数据造假,除了有损公司形象,基本没有一点益处。
5:管理缺陷:在很多外人看来,顺丰的管理是快递业最完善的,缺陷最少的。这样想,那你就错了。比如说:我在顺丰寄快递,快递寄到了,到那边验收时东西却破了,如果你给客服打电话,客服就会问你快递外面的包装有没有破,里面用什么包裹的,托寄物有没有晃动,这个时候如果你说,外面的包装破了,那么客服就会把责任人推到派件员身上,如果你说外面包装没破,里面东西可以晃动,那么客服就会把责任推到对方收件人身上,也就是,顺丰在鉴定快递破损责任的时候,依据都是来自于什么都不懂的客户手中。客户说包装破了,即使包装没破公司也会鉴定包装是破的,相反同理,而且不可更改。并且顺丰会以单标收方电话号码为准,什么叫做单标收方电话?就是寄方在寄快递时第一次填写的收方号码,即使快递在寄出后你更改了收方的号码,如果快递到收方手里发生问题,号码依旧是以寄放之前填写的号码为准。这种制度下也造成了许多快递员在收到价值较高,容易破损的快递时,往往
会把收件人的号码改成自己或家里人的以求自保。在这种环境下,快递员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又如何安心工作?
6:压榨员工:这里的压榨是指顺丰把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强行压在一线的快递员身上,例如顺丰引以为傲的时效保证,如今快递业的时效速度基本达到一致的标准,而顺丰为了突出自己时效的标准,便把时效的缩短压在快递员身上,快递员每天要送货上门、时效妥投、时效内收取、时效内发出。快递员每天都在这种高强度的环境下苟延残喘,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压力,或许会成为动力,但压力过了,心里也会变得扭曲。易怒、暴躁、失去耐性,在这种环境下,快递员又如何做到微笑服务、耐心等待?现在你们用顺丰寄快递,有看到过他们笑过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顺丰强制要求购买公司产品,茶叶、水果、月饼、年货…。在这种被剥削的环境下,快递员又怎会为公司全力工作,大多都处于能做就做,不做拉倒的心理状态。
总结:顺丰的没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结果,今年年初,王卫也大刀阔斧的进行公司改革,在内部信里向员工致歉,尽管这样,顺丰依旧会继续没落下去,因为他的改革,只是为了节约成本,而他向员工写的致歉信,也只不过是对员工一种安抚罢了…
1:顺丰为求转型而大肆扩张:顺丰斥资17亿元收购新邦物流71%涉足中国业务、斥资55亿元收购德国邮政敦豪集团中国业务涉足供应链、与美国供应链巨头夏晖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涉足冷链。这一系列动作都要投入巨额资金,时间段,没收益,自然会拉低股票市值。
2:顺丰品牌不再是招牌:以前国内快递市场处于野蛮生长状态,顺丰专注高端品牌,其服务和时效使的其它快递公司望尘莫及,可以说独树一帜,无人可比。随着市场的增速放缓,加之其它快递的不断完善,顺丰也就失去了特有的品牌,市场自然也就被打压,业绩下滑在所难免。
3:顺丰内部的腐败:在顺丰工作过的朋友都知道,顺丰内部人员有多腐败,在其位不谋其政比比皆是,官僚主义随处可见,请客吃饭屡见不鲜,我有一个朋友曾到顺丰面试,里面的工作人员强调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顺丰是个上市企业。”从这也可以看出顺丰上市,顺丰高层都处于一种“膨胀”心理,自我满足,公司如果都处于这种心态,又何来发展。
4:过于注重数据:顺丰在考核员工工作好坏,基本都是参照员工做的数据,而不去看工作中的实质性,以前小编也在顺丰工作过,有次公司要员工向客户要好评,那时领导为了数据漂亮,强制让员工按照派件收件的百分比去让客户给好评,那段时间,每给一个客人送快递,都会求着人家给个好评,到晚上如果客户没给,还要打电话,再求人家给。好评是有了,数据也提上来了,但有多少客户是自愿给的呢?答案未知,讨要来的好评又有什么意义?无非就是数据好看一些罢了。更过分的是保价也要数据,你一天收了多少快递,保价率是多少,保价费用又是多少,这些每天都要整理出来上报。很多一线的快递员为了把数据做上去,基本上都是暗箱操作,对那些到付的快递私自保价。这也就造成了数据造假,除了有损公司形象,基本没有一点益处。
5:管理缺陷:在很多外人看来,顺丰的管理是快递业最完善的,缺陷最少的。这样想,那你就错了。比如说:我在顺丰寄快递,快递寄到了,到那边验收时东西却破了,如果你给客服打电话,客服就会问你快递外面的包装有没有破,里面用什么包裹的,托寄物有没有晃动,这个时候如果你说,外面的包装破了,那么客服就会把责任人推到派件员身上,如果你说外面包装没破,里面东西可以晃动,那么客服就会把责任推到对方收件人身上,也就是,顺丰在鉴定快递破损责任的时候,依据都是来自于什么都不懂的客户手中。客户说包装破了,即使包装没破公司也会鉴定包装是破的,相反同理,而且不可更改。并且顺丰会以单标收方电话号码为准,什么叫做单标收方电话?就是寄方在寄快递时第一次填写的收方号码,即使快递在寄出后你更改了收方的号码,如果快递到收方手里发生问题,号码依旧是以寄放之前填写的号码为准。这种制度下也造成了许多快递员在收到价值较高,容易破损的快递时,往往
会把收件人的号码改成自己或家里人的以求自保。在这种环境下,快递员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又如何安心工作?
6:压榨员工:这里的压榨是指顺丰把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强行压在一线的快递员身上,例如顺丰引以为傲的时效保证,如今快递业的时效速度基本达到一致的标准,而顺丰为了突出自己时效的标准,便把时效的缩短压在快递员身上,快递员每天要送货上门、时效妥投、时效内收取、时效内发出。快递员每天都在这种高强度的环境下苟延残喘,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压力,或许会成为动力,但压力过了,心里也会变得扭曲。易怒、暴躁、失去耐性,在这种环境下,快递员又如何做到微笑服务、耐心等待?现在你们用顺丰寄快递,有看到过他们笑过吗?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顺丰强制要求购买公司产品,茶叶、水果、月饼、年货…。在这种被剥削的环境下,快递员又怎会为公司全力工作,大多都处于能做就做,不做拉倒的心理状态。
总结:顺丰的没落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结果,今年年初,王卫也大刀阔斧的进行公司改革,在内部信里向员工致歉,尽管这样,顺丰依旧会继续没落下去,因为他的改革,只是为了节约成本,而他向员工写的致歉信,也只不过是对员工一种安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