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术吧 关注:661贴子:145,779
  • 115回复贴,共1
发的帖子自己能看见,艾特的人都看见404是怎么回事?


1楼2019-06-05 04:27回复
    人的认识分两个领域。一个是自然科学领域,一个是社会科学领域。
    自然科学很简单,符合客观实际效用的描述就是正确的。社会科学很复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主要差异是人的社会行为,和道德正确。自然科学的正确和社会科学的正确不是一种正确。
    什么是正确既然在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有区别,分析什么是正确时就必须把社会科学的正确和自然科学的正确分开来说,否则就会悖论连连,一锅糊涂粥。浊清不分的混沌。
    分清了正确的概念范围,是研究正确的开始。下面先研究自然科学的正确。前面说过,自然科学的正确是理论符合实际,符合理论描述的客观事物的实际效用。
    想明白如何才能描述客观事物和客观实际效应相符合,需要做到两点。1描述的范围要清晰2描述的效果要符合。
    前者很重要,是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和不矛盾律。概念范围不能有歧义,内容包含不能过多。否则就会产生明叔错误或者推理悖论。
    比如:吃饱了不饿,必须是正常人的感觉,不能超越饭后感觉的范围。而且只是感觉不是其他。
    自然科学的推理分析很简单,就是猜想,验证,发现规律和证明理论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复杂的事物需要几次甚至几十次,千万次的过程。不管过程的简单和复杂。都是猜想,验证,总结确定,应用。绝无其它。毛的哲学有过类似的科学论述:要想知道离子的滋味就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变革梨子就是对未知事物的猜想和实验,尝一尝就是检验过程。最后就有了梨子滋味(客观规律)的真知。就能h指导我们同类事物的应用。
    猜想的过程,也很简单。1全面的思维分析,2实际验证还有没有错误和遗漏,3在猜想,4再次验证。猜想的概率高低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方法正确——精通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一个方法是精通事务的专业知识。两个方法缺一不可。不懂逻辑的瞎猜想,猜想结果的正确概率就会降低。就会走很多的弯路。不懂专业知识就没有正确的思维依据。在精通逻辑也是瞎子跑路处处都是陷阱。不管你的逻辑知识再好,不懂医术不会看病,不懂农业不会种田,不懂物理造不出原子弹。


    2楼2019-06-05 04:47
    收起回复
      看你怎么理解社会科学了,社会科学的体系不像自然科学那么完整,比如一般意义的社会学是孔德借鉴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建立的,但我们知道在中国被划入社会科学的学科似乎不只是那一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05 06:00
      收起回复
        自然科学已是全部,社会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数学都是分支。
        社会学专注的是群体性变化规律以及群体与个体的相互作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6-05 08:06
        收起回复
          法家,儒学都属于社会学的范围。只要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群体的平衡稳定,共存共生的。都属于社会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6-05 08:13
          回复
            那种内观,研究自己,挖掘自我的,大部分在宗教范围。心理学只是很表浅的分析,真正好深,穷尽人类潜能的探索,是佛学。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6-05 08:16
            回复
              或许你会问,为什么要内观自己,观察探索自我。
              你能找到一副没有背景的画作吗?也就是说,没有纸或布,或其他任何东西衬托颜料的背景。
              我们看到的世界,其实就是一副画作,而我们的内在本质就是一张纸,一块布。纸与布的不同材质以及形态特征,会对画作产生扭曲变形的现象。
              内观自我就是封闭颜料的影响,直观那张纸。自我反思,否定之否定就是铺平扭曲变形的背景画布。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6-05 08:21
              收起回复
                你是什么,就会看见什么样子的世界。这句话的核心所指就是人认识世界拥有的那副背景,那块布。
                这块布,先天不是完整与平滑的,它是残缺,扭曲变形的。修行,就是修复抚平自己的背景布。以相对完整的状态,感知感应整个世界。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6-05 08:29
                回复
                  自己设置贴子隐藏可能就会这样。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05 11:43
                  收起回复
                    前面说过:解决有限世界范围的能实证的事物,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精通逻辑思维,一个是丰富专业知识。两者缺一不可。
                    那就是说,解决具体问题没有专业知识积累是不行的。理论上掌握了所有的专业知识,搞明白事物分类就可以直接应用。这就是很多人重视知识和经验轻视逻辑的原因。但是逻辑规律决定了只有同类事物才有可比性,同样事物才有同样的性质。在没有掌握全部专业知识,和所有条件应用时,遇到不一样的条件和有差异的事物,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无能为力的。仍然需要逻辑推理,实验实证去证明你的猜想。仍然需要用科学的认知方法去研究不一样的事物。这种条件下的不懂科学方法,不精通逻辑思维规则的经验主义者,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会发生,片面思维,机械类比,循环论证,以此喻彼,因果倒置,逻辑混乱,虚假论证,等一系列的思维错误。


                    10楼2019-06-05 17:15
                    回复
                      【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之所以扯不清,就是概念的不严谨,包含过多。首先他没有搞明白鸡是什么鸡,蛋是什么蛋。假如搞明白了鸡是现在的鸡,蛋是现在鸡下的鸡蛋。那就是理所当然的鸡生蛋。假如搞明白了蛋是孵化出第一只鸡的那枚蛋。也理所当然的就是先有蛋后有鸡。(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分析问题概念要清晰,不能胡搅)
                      人的认识也是一样,从生出人的那一时刻,是怎样认识事物的?是从简到繁的过程。也就是先认识简单的后认识复杂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一生出来就是科学家,哲学家军,军事家。他们都是带着先验的能力通过感知和思维,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世界的。
                      那么他们认知世界的方法是什么呢?感知,记忆,类比,在感知纠错,找到真理。比如小孩子饿了,该他一个假奶他并分辨真假,他就会积极地去吃,吃不出水来就会哭,反复几次经验他就认识的简爱是不能吃的,再饿了给他假奶就不吃了。这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方法应用和经验积累。也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唯一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能力。
                      反过来,看科学家的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程序。先根据需求去探索试误,发现规律,产生猜想(是不是奶呢)。然后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是不是奶能不能吃)。经过试验观察总结发现规律(什么样奶能吃什么样的奶不能吃)产生经验和理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呢?没有,这是人对未知事物的认知程序。
                      上述仅是人的认知程序规律原理。但是具体问题则复杂得多,因为元素增加了很多。人的专业知识积累不同,逻辑分析能力不同,社会实验条件不等。那就造成了认识事物的千差万别。有的人对部分未知和未知事物认知进步较快,有的人进步较慢。但是无论快慢都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方法正确差异,一个是专业知识积累数量差异。我国现在和美国高科技的差异就是这两个原因。比如知识积累数量差异,人家研究了几百年,我们研究了几十年,基础科学肯定是落后的。我们的科技经验和知识比人家少,人家保密不告诉我们。
                      我们只是研究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原理。通过这个原理我们会发现知识积累和认识方法同等重要。现在我们的教育就不重视或者说对科学方法重视程度不够。小学就该配备逻辑课的内容,特别把一些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谬误讲明白,教人们产生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少走弯路和少发生谬误。而事实上我们很多的小学老师就不精通形式逻辑要义,更不知道辩证逻辑谬误。
                      不把逻辑知识当作教育重点,只把专业知识和愚民教育当做重点,那是一种悲哀。


                      11楼2019-06-06 05:39
                      收起回复
                        思维原理——概率判断。
                        根据形式逻辑的规则,类比的结论是或然的。为什么是或然的呢?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只有同种事物才有同种规律。类似事物具有类似规律,不同事物具备不同规律。这个眼里很简单,但是运用大具体事物就容易迷糊。因为我们的知识和经验不足以认识未知两个事物的全部差异,不能区分出哪些是相同的质。也就是说对未知事物没有准确的分类能力。不能准确的分类自然就不能正确的类比,或然的分类只能得出或然的推理结果。错误地归类也必然得出错误的类比结果。
                        比如托马斯阿奎那证明上帝存在。他说:钟表有一个和谐的结构,世界也有一个和谐的结构,钟表有一个制造者,世界也有一个制造者,这个制造正就是上帝。
                        这个推理的毛病就是钟表制造者和上帝不是同一类,钟表和世界也不是同一类。这种不严谨的类比结论不是必然的。
                        反过来看我们在对世界事物判断时是不是把事件和事件的差异都找出来了没有呢。没有,我们很多判断是在假设条件不变做出的判断,我们不能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所以我们的判断即便不发生错误那也仅是一个概率判断。差异是概率正确率的高低。玩股票的朋友尤其有这样的体会。
                        我们的判断是概率判断不是必然判断,是在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是的必然判断。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大家分析问题都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不是作出判断就孤注一掷。他们还会推理什么条件会变化,什么条件的假设会发生错误,这些一旦发生,应该采用什么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这是智者和普通人的区别。
                        应该告诉我们的下一代,不要把或然当必然,也不要把概率当必然。要有概率的概念,即必然率和或然率的认知。当然,做高概率的事业最终整体结果是胜多败少的必然结局。


                        12楼2019-06-06 06: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