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水家深谙泔水制造,并有着成系统的挑逗情绪的方法,用常规的方法难以与之对抗。泔水暴涨的现实,我等小P民儿又没有移山填海之大能,很难说改变就改变。
但历史终究是好东西,许多人喜欢读史,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一个泔水泛滥的五浊恶世中,读史的方法需要改进。
我在这里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慎独,其次,学会“反智”。我说的“反智”指什么,看下面的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5079452384?pid=106391161169&cid=0&red_tag=3122169731#106391161169然而慎独也好,反智也罢,都是被动的,单纯做这些,很容易落得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在慎独的基础上,对待历史人物,或者某个历史时期的评价,我们还需要一样新的东西——合理的双重标准。这种双重标准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常识的基础上,依据常识树立起正确的方向,再把这一方向作为判断标准甄别史料。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被泔水家拖入无限细节的打滚中。
举例子说明的话,就比如:
对于在常识上,通常被认为对中华文明有特殊贡献的人,比如有着派遣郑和下西洋、五征漠北等诸多壮举的朱棣,我们就需要审慎地分辨其“黑材料”——如诛方孝孺十族的问题,我们对待它的态度,就要像方才贴出的李戈轩对待良渚遗址的态度一样,仔细地搜寻其各种疑点,如不能确保100%的证据确凿,板上钉钉,就需要提高警惕,不能偏听偏信。某历史时期、朝代、事件,同理。
而对于常识上,通常被认为腐朽、落后、专制、黑暗的朝代,比如常常被批判的满清,我们就需要地分辨其各种各样所谓的成就和贡献。什么康乾盛世、什么领土广大,都必须长一个心眼儿,好好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只要有一点可疑之处,就不能简单地信以为真。
很多人可能认为双重标准是小人行径。
可双重标准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不说,它就不存在。那些嘴上标榜客观中立还原历史的蛀牙塔学者和网络学术流氓,实际上它们双重标准玩得比别人都溜多了。
你不依据常识建立起一套双重标准的体系,网络泔水家就要依据泔水建立起一套双重标准的体系,你不用双重标准捍卫常识,网络泔水家就要用双重标准侮辱智商。
既然双重标准客观存在,那与其作为潜规则,让泔水家玩弄,还不如就挑开了,摆明儿了讲,制造出一套更加符合常识、公开透明、让更多人认可、利用它看待历史得出的结论不会与绝大多数人唱反调的双重标准。
当然,更深入地讲,在这里我说的这种双重标准和网络暴民的双重标准还是有本质去别的——它本质上还是内在一致的标准,是对历史选择的尊重,因为我们说的常识,究其来源,是对历史人物的各色褒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优胜劣汰留下并代代相传的。我们只有充分保留这种常识,让它在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评断中有着更大的参考权重,才能让那些更难被网络暴民掩盖的真实获得其应该占据的比重,而不至于钻到那些容易被小事化大的细枝末节的东西里面,乃至让世界观错乱,成为泔水家的思想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