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兄妹情深
“公主你走慢点,奴婢追不你”。
“小娅你走快点,如果你今天追不上我,我就在你的脸上画一只乌龟”李妍俏皮的说。只见她头盘飞仙髻,几朵零碎的金花别于发髻之上,更凸显出她高贵的气质。自头上垂下的两条缎带,在微风吹拂之下轻轻飘扬,在她高贵的气质之中又添几分犹如仙人的飘逸。
“啊……,不要啊公主”小娅在后面苦命的说。
“砰……,李妍突然被人撞到,脚底一滑,身体重心不稳,身子往后一仰,整个人跌了个八字朝天。”
“公主,公主你没事吧!小娅担心的说。接着她赶紧把李妍扶起来。”
“我没事,小娅。对了,刚刚是谁撞的本宫。”李妍气急败坏的说。
“是……”
“你倒是快说呀,你要急死我嘛”
“是太子殿下。”
“是太子哥哥,你看见他往哪个方向走了?”
“太子殿下去的方向好像是长生殿。而且走的时好像有急事,所以才没有扶公主殿下。”
“小娅,我们走去长生殿。”
“圣人,太子殿下来了”张德玉说。
“儿臣,参见父皇。”
“起来吧”
“太子,吐蕃向我朝求娶公主你有何看法?”
小娅快点,李妍蹑手蹑脚的跑到侧殿偷听。
“儿臣认为,不能和亲,虽然有文成公主和亲的先例,可如今的吐蕃可不是百年前的吐蕃。”据探子来报
现在他吐蕃内有权臣把控朝政,天灾人祸不断,外有西域诸国和大食的压迫,现在和亲不过是为了争取我大唐的支持。倒不如趁此良机收回河西一带。”
“好……”李俶听到此番言论,不感叹吾家有儿初长成。
“不过,有谁能领兵也是一个问题,自安史之乱过后,朝廷中的武将大多损失殆尽。”
“父皇,儿臣愿意领兵,将吐蕃赶出河西,还我大唐山河晏清。”李适诚恳的说
“这个不行,你从来没有实战过,而且你是大唐的储君,未来的帝王,战场瞬息万变,万一你有个闪失,你让我如何向你母后交代啊。”
“父皇,你也是在儿臣的年纪统兵打仗,以至于安史之乱也是在父皇平定的,再说纵观我大唐的先帝,那一位没有立下赫赫战功,至于母后那还请父皇……”李适慷慨激昂的说。
“好了、好了,朕怕你了你先下去吧,让朕考虑下。”
“多谢父皇。”
“那儿臣告退了。”
“嗯,下去吧!”
“咦,妍儿你怎么在这。”
“你还说呢,把我撞到连句道歉都不说就跑了。”
“好、好、好是为兄的错,对不起。”
“对了,皇兄我大唐一定要和吐蕃开战嘛。”李妍恹恹的说
“是啊,不打的话就要把你这个丑八怪嫁出去,那我可舍不得,哈……”李适调戏的说。
“李适,你找打。”李妍恼羞成怒的说。
……
“我错了妹妹,你别捏我耳朵了,
“痛……”
“这大庭广众之下我还要面子。”李适小声的悦
“那你,还说我是丑八怪嘛。”李妍得意的说。
“不说了……”
“你这下手也太狠了,我可是你亲哥啊!。”
“哪你一定要去河西嘛”李研淡淡的说
“什么河西”李适支支吾吾的说
“够了李适,你和阿耶的谈话我都听见了。”
“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要胜,我一定不会让你远嫁吐蕃。”
记得你刚出生时
“我就向母后承诺过长大后定会好好护你,宠你不让任何人欺负你。”李适温柔的说。
“哥哥……,那你一定要好好的。”
早晨天渐渐破晓,天空还镶着几颗残星,大地蒙胧,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青纱。过了一会儿,东方天际浮起一片鱼肚白,阳光洒满了长安城。
宣政殿
拜
臣等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
“不知陛下,对于和亲之事可有定论。”使臣说。
“十日之前的和亲一事,朕己有定论,公主朕不嫁。如若要打,我大唐奉陪到底”李俶庄重的说。
“即如此,那臣也不必在大唐叨扰了,即日便回国向赞普凛明。”使臣说。
“臣告退。”
“传旨,命户部即刻从江南六道调粮北上,即刻备战。”
“命太子李适元帅统邻三军,郭子仪为副元帅、齐王李倓为左将军,郭陈为右将军,操练兵马,以备吐蕃来犯。”
“退朝。”
此诏一出,只留下一干文臣在风中凌乱。
而在此同时在清宁宫外来了一位翩翩少年,他洁净而明朗的白色锦服,内松外紧十分合身,发丝用上好的无暇玉冠了起来,眼睛很漂亮,深邃幽蓝如深夜的大海,冰冷寒冽也应该如深夜的大海。鼻若悬梁,唇若涂丹,肤如凝脂。
“来了,迥儿。”
“儿臣拜见母妃。”
“吐蕃那边的事办的怎样?”
“母妃,一切都安排好了只等大军一出长安,儿臣定会让太子有去无回。”李迥邪魅一笑的说。
“嗯,干得好。沈珍珠这一次,我也要你尝一尝这丧子之痛。”独孤靖瑶恶狠狠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