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参观了一所聋儿康复中心,经历很特殊,震撼很强烈。
来到这所海淀区的聋儿康复中心,首先观看了一个有关康复中心的介绍短片,尽管从专业的角度,短片的制作比较业余,但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却丝毫没有打折。印象中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最多不过三四岁,刚来的时候对老师的呼唤、外界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一年之后,不仅可以聆听,甚至还能张口背诵儿歌,孩子的母亲听到小姐妹喉咙里发出的第一声“妈妈”,泪如雨下,此情此景,无不动容。
工作人员引领我参观中心的教学设施,当走进一间教室,六七个二三岁的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画画,每一个孩子都戴着助听器,有的挂在耳边,有的贴在头侧(据说这是一种针对严重耳聋者的进口电子助听器,价格非常昂贵,能够佩戴这种产品的孩子,家里面几乎已经倾其所有),孩子们很有礼貌的和我打了招呼,我是从这些天真的脸庞上划过的一丝笑容看出他们是在向我问好。老师告诉我,摘下助听器,这些孩子的世界就是无声的,因为年龄小,他们还不会说话,但同样是因为年龄小,现在正是听力、表达康复学习的最佳时机。
走进另一间教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间教室的孩子四五岁,大都有一年以上的康复学习,具备一定的听力和表达,当我刚缓缓推开教室门探头的时候,就被孩子们察觉了,他们如同看到了亲人,呼得蜂拥过来,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拽着我的衣角,有的展开双臂让我饱,甚至有一个孩子一把抱住我的大腿,这突如其来的热情令我不知所措,我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拍拍那个孩子的肩膀,不知如何回应他们的这份友好,但我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孩子目光中所流淌的神情,有喜悦,有期待,还有一些我读不懂的内容。他们的表达仅限于形体和那灿烂的笑容,这一切都是在无声中进行着,这时,老师说“叫叔叔好”,清脆、稚嫩的童声扑面而来,虽然有的还不是很清晰,但这天籁般的声音已经浸入心田,在滋润和融化的同时,也象针一样,轻扎数下,不痛,但很不舒服!
接下来又参观了几间教室,情形亦然。
在我的印象中,现在的独生子女,部分独生子女小孩,在众多大人的宠爱下,对别人的“爱”和“好”表现出一种漠视,可能是获得的太多了,根本不知道珍惜,反观这些有先天不足的孩子,在渴望得到亲人爱抚的同时,恐怕会多一份对他人的依赖和期待,而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却是那么的简单、直接,甚至会让人不知所措,即便如此,那种孩子特有的自然、坦诚和真实往往会让人心存怜爱,那一刻被涤清的心灵与孩子是相通的,没有杂质、没有浮躁,有的只是这些孩子带给我的纯净和感动。
离开康复中心,心情很沉重,因为孩子的笑容,因为师资的窘境,因为诸多无奈,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有限的能力相加就是无穷的力量,我要为这些聋儿做点什么!
来到这所海淀区的聋儿康复中心,首先观看了一个有关康复中心的介绍短片,尽管从专业的角度,短片的制作比较业余,但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和情感却丝毫没有打折。印象中有一对双胞胎小姐妹,最多不过三四岁,刚来的时候对老师的呼唤、外界的声音没有任何反应,一年之后,不仅可以聆听,甚至还能张口背诵儿歌,孩子的母亲听到小姐妹喉咙里发出的第一声“妈妈”,泪如雨下,此情此景,无不动容。
工作人员引领我参观中心的教学设施,当走进一间教室,六七个二三岁的小朋友正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画画,每一个孩子都戴着助听器,有的挂在耳边,有的贴在头侧(据说这是一种针对严重耳聋者的进口电子助听器,价格非常昂贵,能够佩戴这种产品的孩子,家里面几乎已经倾其所有),孩子们很有礼貌的和我打了招呼,我是从这些天真的脸庞上划过的一丝笑容看出他们是在向我问好。老师告诉我,摘下助听器,这些孩子的世界就是无声的,因为年龄小,他们还不会说话,但同样是因为年龄小,现在正是听力、表达康复学习的最佳时机。
走进另一间教室,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听工作人员介绍,这间教室的孩子四五岁,大都有一年以上的康复学习,具备一定的听力和表达,当我刚缓缓推开教室门探头的时候,就被孩子们察觉了,他们如同看到了亲人,呼得蜂拥过来,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拽着我的衣角,有的展开双臂让我饱,甚至有一个孩子一把抱住我的大腿,这突如其来的热情令我不知所措,我摸摸这个孩子的头,拍拍那个孩子的肩膀,不知如何回应他们的这份友好,但我可以清楚的看到每一个孩子目光中所流淌的神情,有喜悦,有期待,还有一些我读不懂的内容。他们的表达仅限于形体和那灿烂的笑容,这一切都是在无声中进行着,这时,老师说“叫叔叔好”,清脆、稚嫩的童声扑面而来,虽然有的还不是很清晰,但这天籁般的声音已经浸入心田,在滋润和融化的同时,也象针一样,轻扎数下,不痛,但很不舒服!
接下来又参观了几间教室,情形亦然。
在我的印象中,现在的独生子女,部分独生子女小孩,在众多大人的宠爱下,对别人的“爱”和“好”表现出一种漠视,可能是获得的太多了,根本不知道珍惜,反观这些有先天不足的孩子,在渴望得到亲人爱抚的同时,恐怕会多一份对他人的依赖和期待,而他们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却是那么的简单、直接,甚至会让人不知所措,即便如此,那种孩子特有的自然、坦诚和真实往往会让人心存怜爱,那一刻被涤清的心灵与孩子是相通的,没有杂质、没有浮躁,有的只是这些孩子带给我的纯净和感动。
离开康复中心,心情很沉重,因为孩子的笑容,因为师资的窘境,因为诸多无奈,也许我的能力有限,但有限的能力相加就是无穷的力量,我要为这些聋儿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