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堂前
题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群啾鸣。而我伴随着他们一起,轻盈地落到了房檐上。
此时夜色已深。开封府衙内的通明灯火也依次熄灭。只见从厅内逐次走出几个人。那些人我不仅是认识,还熟悉的紧。为首的一人面色黝黑。几乎同夜色融为一体。都与我的羽毛有的一比。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封府府尹。包拯包大人。紧跟着他的自然就是他的主簿,公孙策。虽已至中年,面庞生了皱纹,但是气质还是俊雅的。不难看出,这位公孙先生年轻时一定是一位出众的美男子。簇拥着他们的是四大护卫和皇上钦封御猫的四品带刀侍卫展昭。而在我的私心里,我颇为喜欢的还是公孙先生。原因无他,自我记事以来,我家的巢穴便一直坐落在他家的屋檐下。寒来暑往,至今算来也有两三个年头了。
燕子在鸟类里算是长命。我的父母也是活到了十许年才寿终。即使如此。我们也难以和人类媲美。据我的父母回忆,他们也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迁至这里才选择了这里继续栖息。听说我们的祖上是从京城来的。我不止一次听他们说过京城的好风光。那是富庶的好地方呵。皇城跟前,天子脚下。当我还是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鸟时就向往极了那地方,时常缠着父母跟我说个仔细。可我的父母也只能无奈的和我摇摇头,他们也是听着先辈的口口相传,才告诉我这些故事。因此,东京成了我一个遥远的想象:我也只知道我们最初的家,在一个叫做庞府的地方。
我搔搔自己脖子上的羽毛。从青瓦的缝隙中抠出了几粒草子,满意的一仰头吞了下去。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两位女子。就着微微昏黄的灯笼里的亮光,我可算是认清楚了。来人是包大人的夫人凌楚楚和公孙先生的夫人庞飞燕。飞燕。因着她的名字,我对她的好感更深一层。她对我们也是时时照拂。此时已接近夏末。我的同族们应该都准备南迁了。而我还能在这里安然自若,全拜她所赐。在秋收之后的季节里,她会给我们准备越冬的食物。都说燕子是灵性的。渐渐的冬日里,我也不必离去了。虽然我的兄姊们都离开了,但是我还是选择留下来,守着父母留下的巢穴。这似乎也是我们家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恍然间,我想起这公孙夫人,好像也是从那个庞府里来的。
“公孙策,你怎么又这么晚才出来?”公孙夫人叉起了腰。她的声音真好听。哪怕是带了点气性,也好过我的同族百倍。我就在屋檐上歪着头看他们。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我父母和我描述的公孙夫人年少的样子。明媚如花。娇俏可人。如今看着这双杏眼和眼波流转。自然也是知道她是怎样一个美人的。
才子佳人,佳偶天成。
我身旁的伙伴们也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当真是天作之合。当然他们听不懂。
“飞燕,让你不要这么晚了还出来等我们。你还带着楚楚一起出来,碰到危险怎么办?”公孙先生急走了几步,走到他夫人的面前。
“我们又不像你们两个一样手无缚鸡之力。”公孙夫人耸了耸肩膀。
“公孙先生,看起来你回家又有难了。”包大人首先笑了起来,连带着他的护卫们也一起笑了起来。公孙夫人回头怒瞪了其中为首的展昭。可怜展昭已是得圣上青睐的侍卫,更是江湖中难逢敌手的高手,此时也只能做小伏低,干笑着小声叫了一句“公孙夫人”。
换来的又是一阵怒视。
无他法,展昭只能又叫了一句:“飞燕姐姐。”
“这还差不多。”他好像被放过了呢。
“对了,楚楚,飞燕,你们这么晚过来还拿着些什么?”包大人开口道,他也看见了两位夫人手里提着的盒子。
“哦,是这样子的,飞燕呢,她给公孙先生做了一点夜宵非要带过来,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出门,就陪她一起来啦。”包夫人回答道,顺手就接过了公孙夫人手上一直拎着的盒子。盒子打开,里面盛着的也不过是一份清粥,几样小菜。我只见公孙先生喉头微动,以为他只是馋了。没想到他却轻轻握住了公孙夫人的手。他的睫毛好长。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动人。
“飞燕,这都只是小事。。。”
“我知道啦。我知道你是担心,不过你们天天都办公到这么晚,最近确实很忙,不吃点东西,说不定你们会饿的。有楚楚姐姐陪着,没有什么问题。”眼前的夜宵虽然简单,但也看起来味道鲜美。周遭的人也并没有表示奇怪。我只觉一阵美好。
京城,庞府。
皇城跟前,天子脚下。
可那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牢笼,是杀人不见血的修罗场,有多少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朱门大厦可以一日之间拔地而起,又轰然倾塌。有人圆梦,有人就此老去,无人问津。
侯门不识愁滋味,旧时堂前养育了女儿家的娇憨天真。直到年少初遇一眼惊鸿,再见一吻倾心;是几载的不离不弃,是几载的鸿雁传书,痴心不改。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明镜高堂十里红妆。我也曾无数幻想着那时的盛况,甚至是我对整个京城的遐思都寄托在此情此景。我曾想过,那时他们是多么的春风得意,少年马蹄疾;旧时堂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和貌美如花的少女互相对视一眼,就金风玉露无数。旧时堂前至交好友嬉笑怒骂,快意潇洒;旧时堂前红烛微漾人面桃花。从此此生再无分离。哪怕是经历了半生的宦海沉浮,最后公孙先生选择在开封府做了主簿,也未见有任何的怨言。无论是旧时堂前,还是寻常百姓。现如今的怡然自得,不也很好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许多年他磨平了少年轻狂,她收敛了性子洗手调羹。
我想起公孙夫人曾坐在院子里喂我们吃食,见我们吃的欢,她便在旁边撑着头看,有时候低头告诉我们曾经她家廊下,也有燕燕于飞。我知道她是在透过我们念旧时时光。但是我知道她更珍惜现在的光景,来之不易的幸福。公孙先生确实待她极好,如今又儿女绕膝。在外和开封府的包大人他们又是多年至交。那时包大人自几本来就处在风口浪尖,却还坚定地说要给公孙先生养老。
束之高阁,哪有遨游天地的快乐。
我从屋檐上振翅高飞。伴随着一行人远去的身影。我想天色已晚,我也要归巢了。
谁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THE END
碎碎念:策燕一直是我心中的意难平。然后少年包青天是个古早剧。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小,总是被里面惊悚的尸体吓到夜不能寐。对他们之间那种模糊的情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直到后来慢慢的才能了解,哎,是多么刻骨铭心。思来想去,暑假还是填了一个坑,算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吧,因为中途像很多同人的破案都已经写得很详尽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他们在在一起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觉得他们最后一定是会在一起的。这篇文章以一只燕子的视角来看他们安定下来的生活。其实是昨天在补少年包青天的时候看到了来燕镇的那个单元。公孙策给庞飞燕讲解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叫这个名字的时候说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当时这句诗就很戳我。有燕子陪着庞飞燕从庞府,可能再到了其他的地方,最后迁徙到这里。他们的所见所闻不就是庞飞燕的一生吗?从钟鸣鼎食之家到粗茶淡饭。当然开封府现在相当于北京市政府,想来他们应该也不会有多穷才对。燕子的寿命确实只有十年左右。所以这只燕子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平凡生活。他就靠着这些东西去想象。不过最后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是最适合他们的,就像年少的时候一样。和自己最爱的人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就像少年包青天第一部的结局,我总是把其他的当成平行世界,最后他们骑马在一起呼喊的时候多么想再也没有分离了。
就像片尾曲里说的一样,所有承诺永恒的像星星。
我也希望他们在这个时空里面得到永恒。
题记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燕群啾鸣。而我伴随着他们一起,轻盈地落到了房檐上。
此时夜色已深。开封府衙内的通明灯火也依次熄灭。只见从厅内逐次走出几个人。那些人我不仅是认识,还熟悉的紧。为首的一人面色黝黑。几乎同夜色融为一体。都与我的羽毛有的一比。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开封府府尹。包拯包大人。紧跟着他的自然就是他的主簿,公孙策。虽已至中年,面庞生了皱纹,但是气质还是俊雅的。不难看出,这位公孙先生年轻时一定是一位出众的美男子。簇拥着他们的是四大护卫和皇上钦封御猫的四品带刀侍卫展昭。而在我的私心里,我颇为喜欢的还是公孙先生。原因无他,自我记事以来,我家的巢穴便一直坐落在他家的屋檐下。寒来暑往,至今算来也有两三个年头了。
燕子在鸟类里算是长命。我的父母也是活到了十许年才寿终。即使如此。我们也难以和人类媲美。据我的父母回忆,他们也是因为他们的父母迁至这里才选择了这里继续栖息。听说我们的祖上是从京城来的。我不止一次听他们说过京城的好风光。那是富庶的好地方呵。皇城跟前,天子脚下。当我还是一只嗷嗷待哺的幼鸟时就向往极了那地方,时常缠着父母跟我说个仔细。可我的父母也只能无奈的和我摇摇头,他们也是听着先辈的口口相传,才告诉我这些故事。因此,东京成了我一个遥远的想象:我也只知道我们最初的家,在一个叫做庞府的地方。
我搔搔自己脖子上的羽毛。从青瓦的缝隙中抠出了几粒草子,满意的一仰头吞了下去。
就在这时,我看见了两位女子。就着微微昏黄的灯笼里的亮光,我可算是认清楚了。来人是包大人的夫人凌楚楚和公孙先生的夫人庞飞燕。飞燕。因着她的名字,我对她的好感更深一层。她对我们也是时时照拂。此时已接近夏末。我的同族们应该都准备南迁了。而我还能在这里安然自若,全拜她所赐。在秋收之后的季节里,她会给我们准备越冬的食物。都说燕子是灵性的。渐渐的冬日里,我也不必离去了。虽然我的兄姊们都离开了,但是我还是选择留下来,守着父母留下的巢穴。这似乎也是我们家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恍然间,我想起这公孙夫人,好像也是从那个庞府里来的。
“公孙策,你怎么又这么晚才出来?”公孙夫人叉起了腰。她的声音真好听。哪怕是带了点气性,也好过我的同族百倍。我就在屋檐上歪着头看他们。这一幕让我想起了我父母和我描述的公孙夫人年少的样子。明媚如花。娇俏可人。如今看着这双杏眼和眼波流转。自然也是知道她是怎样一个美人的。
才子佳人,佳偶天成。
我身旁的伙伴们也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当真是天作之合。当然他们听不懂。
“飞燕,让你不要这么晚了还出来等我们。你还带着楚楚一起出来,碰到危险怎么办?”公孙先生急走了几步,走到他夫人的面前。
“我们又不像你们两个一样手无缚鸡之力。”公孙夫人耸了耸肩膀。
“公孙先生,看起来你回家又有难了。”包大人首先笑了起来,连带着他的护卫们也一起笑了起来。公孙夫人回头怒瞪了其中为首的展昭。可怜展昭已是得圣上青睐的侍卫,更是江湖中难逢敌手的高手,此时也只能做小伏低,干笑着小声叫了一句“公孙夫人”。
换来的又是一阵怒视。
无他法,展昭只能又叫了一句:“飞燕姐姐。”
“这还差不多。”他好像被放过了呢。
“对了,楚楚,飞燕,你们这么晚过来还拿着些什么?”包大人开口道,他也看见了两位夫人手里提着的盒子。
“哦,是这样子的,飞燕呢,她给公孙先生做了一点夜宵非要带过来,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出门,就陪她一起来啦。”包夫人回答道,顺手就接过了公孙夫人手上一直拎着的盒子。盒子打开,里面盛着的也不过是一份清粥,几样小菜。我只见公孙先生喉头微动,以为他只是馋了。没想到他却轻轻握住了公孙夫人的手。他的睫毛好长。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动人。
“飞燕,这都只是小事。。。”
“我知道啦。我知道你是担心,不过你们天天都办公到这么晚,最近确实很忙,不吃点东西,说不定你们会饿的。有楚楚姐姐陪着,没有什么问题。”眼前的夜宵虽然简单,但也看起来味道鲜美。周遭的人也并没有表示奇怪。我只觉一阵美好。
京城,庞府。
皇城跟前,天子脚下。
可那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牢笼,是杀人不见血的修罗场,有多少人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朱门大厦可以一日之间拔地而起,又轰然倾塌。有人圆梦,有人就此老去,无人问津。
侯门不识愁滋味,旧时堂前养育了女儿家的娇憨天真。直到年少初遇一眼惊鸿,再见一吻倾心;是几载的不离不弃,是几载的鸿雁传书,痴心不改。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明镜高堂十里红妆。我也曾无数幻想着那时的盛况,甚至是我对整个京城的遐思都寄托在此情此景。我曾想过,那时他们是多么的春风得意,少年马蹄疾;旧时堂前,意气风发的少年和貌美如花的少女互相对视一眼,就金风玉露无数。旧时堂前至交好友嬉笑怒骂,快意潇洒;旧时堂前红烛微漾人面桃花。从此此生再无分离。哪怕是经历了半生的宦海沉浮,最后公孙先生选择在开封府做了主簿,也未见有任何的怨言。无论是旧时堂前,还是寻常百姓。现如今的怡然自得,不也很好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许多年他磨平了少年轻狂,她收敛了性子洗手调羹。
我想起公孙夫人曾坐在院子里喂我们吃食,见我们吃的欢,她便在旁边撑着头看,有时候低头告诉我们曾经她家廊下,也有燕燕于飞。我知道她是在透过我们念旧时时光。但是我知道她更珍惜现在的光景,来之不易的幸福。公孙先生确实待她极好,如今又儿女绕膝。在外和开封府的包大人他们又是多年至交。那时包大人自几本来就处在风口浪尖,却还坚定地说要给公孙先生养老。
束之高阁,哪有遨游天地的快乐。
我从屋檐上振翅高飞。伴随着一行人远去的身影。我想天色已晚,我也要归巢了。
谁叫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呢。
THE END
碎碎念:策燕一直是我心中的意难平。然后少年包青天是个古早剧。当时看的时候我还小,总是被里面惊悚的尸体吓到夜不能寐。对他们之间那种模糊的情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直到后来慢慢的才能了解,哎,是多么刻骨铭心。思来想去,暑假还是填了一个坑,算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吧,因为中途像很多同人的破案都已经写得很详尽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他们在在一起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觉得他们最后一定是会在一起的。这篇文章以一只燕子的视角来看他们安定下来的生活。其实是昨天在补少年包青天的时候看到了来燕镇的那个单元。公孙策给庞飞燕讲解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叫这个名字的时候说了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典故。当时这句诗就很戳我。有燕子陪着庞飞燕从庞府,可能再到了其他的地方,最后迁徙到这里。他们的所见所闻不就是庞飞燕的一生吗?从钟鸣鼎食之家到粗茶淡饭。当然开封府现在相当于北京市政府,想来他们应该也不会有多穷才对。燕子的寿命确实只有十年左右。所以这只燕子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平凡生活。他就靠着这些东西去想象。不过最后我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还是最适合他们的,就像年少的时候一样。和自己最爱的人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就像少年包青天第一部的结局,我总是把其他的当成平行世界,最后他们骑马在一起呼喊的时候多么想再也没有分离了。
就像片尾曲里说的一样,所有承诺永恒的像星星。
我也希望他们在这个时空里面得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