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的听力约是从20Hz~20kHz,不过多数人听力可能都没那么好,而且听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变差,相信这很多人都知道,但我们对自己听力的认识又有多少?是否曾实际去测试过自己的听力呢?对一个从事声音工作的人来说,从音乐家声音表现、录音、后制混音、母带后期、声音产品生产、到听众家里播放出来,层层关卡都跟”听”这件事有关,因此了解人耳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就成了很多科学家的研究目标。
1933年时,美国两位在贝尔实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Harvey Fletcher与Wilden Munson在Journal of the Acoustic Society of America对人耳听觉发表一篇文章”Loudness,it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他们研究发现人耳对所有频率的响度认知并不是相同的,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反应会随着音量而改变。当时的声音工程对于大小声的认识,都只以为是物理上声能的强度而己,但他们的研究指出,人耳对声音大小声的感知不仅只是对能量大小声反应而已,还涉及到其他因素,人耳本身对不同频率在不同音量下,敏感度就不是相同的。这份报告出来改变了大家对声音大小的认识,也对当时的录音界、耳机、喇叭设计产生影响。
Fletcher-Munson提出这个测量结果时,测量的方式是找了一群耳力正常的受测者,将1kHz Sine wave用喇叭放出作为测试音,然后请受测者比对其他频率哪个音量跟测试音的音量是相同的。自他们发表这项研究后,陆续又有许多人做进一步研究,2003年制定的ISO226标准,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等响度曲线图,是根据1956年D.W. Robinson与R. S. Dadson改良前面测试的缺失,在British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发表的文章”Are-determination of the equal-loudness relations for pure tones” 所做出的研究发表为雏型,经不断修正,在2003年经ISO认证制定的,跟原来Fletcher-Munson研究最大不同点是改用耳机来对受试者做测试,减低喇叭播放时因空间反射与距离所造成的差异。
1933年时,美国两位在贝尔实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Harvey Fletcher与Wilden Munson在Journal of the Acoustic Society of America对人耳听觉发表一篇文章”Loudness,its definition, measurement and calculation”,他们研究发现人耳对所有频率的响度认知并不是相同的,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反应会随着音量而改变。当时的声音工程对于大小声的认识,都只以为是物理上声能的强度而己,但他们的研究指出,人耳对声音大小声的感知不仅只是对能量大小声反应而已,还涉及到其他因素,人耳本身对不同频率在不同音量下,敏感度就不是相同的。这份报告出来改变了大家对声音大小的认识,也对当时的录音界、耳机、喇叭设计产生影响。
Fletcher-Munson提出这个测量结果时,测量的方式是找了一群耳力正常的受测者,将1kHz Sine wave用喇叭放出作为测试音,然后请受测者比对其他频率哪个音量跟测试音的音量是相同的。自他们发表这项研究后,陆续又有许多人做进一步研究,2003年制定的ISO226标准,也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等响度曲线图,是根据1956年D.W. Robinson与R. S. Dadson改良前面测试的缺失,在British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上发表的文章”Are-determination of the equal-loudness relations for pure tones” 所做出的研究发表为雏型,经不断修正,在2003年经ISO认证制定的,跟原来Fletcher-Munson研究最大不同点是改用耳机来对受试者做测试,减低喇叭播放时因空间反射与距离所造成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