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诊锁界
作者:玉衡
如果从粉丝效应来说,裴洪岗确实是“网红级”的。2016年,在公立医院服役12年之久的裴洪岗在其个人公众号上宣布自己将从深圳儿童医院离职:
这篇《我辞职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各个社群迅速发酵,阅读火速破10万,引发社会对于“儿科医生生存状况”这一话题的关注与讨论。“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吃惊,但我自己知道这一天迟早要来”,裴洪岗说。这一天,裴洪岗的微博粉丝超过41万。
在《我辞职了》一文发出后,有超过3000人次“打赏”,据悉"打赏金额高达5位数,以至于裴洪岗在下一篇推文中关闭了打赏功能,原因是上一篇赞赏的金额太多了。儿科医生从公立医院辞职竟受到广泛叫好,其实这也正是裴洪岗“出走”的原因之一。
2011年,轰轰烈烈 “八毛门” 以患儿家属陈先生的道歉 “落幕”,为此事件在微博上发声的裴洪岗 “因祸得福”,成为了 “网络红人” 。刚接触微博时,裴洪岗很喜欢讲医患关系,后来他发现喜欢看育儿知识的家长群体很大,而且很多时候自己的科普确实解答了他们的一些疑惑。后来,裴洪岗转变了思路,大部分业余时间花在了育儿科普的写作上。期间,裴洪岗写下近两百篇文章,因为内容靠谱而实用,微博和微信粉丝都增长很快。2015年,裴洪岗的微博总阅读量超过2亿。
正是由于多年来的积累,在裴洪岗宣布辞职时,已是微博大V,如今裴洪岗的微博粉丝数量已超200万。“我的很多文章影响了很多人,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有家长,也有医生同行”,裴洪岗表示。“我作为一个科普作者帮助到的孩子数量和在医院时诊疗的孩子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作为科普作者的价值已经远远大于我作为一个医生的价值。”
01辞职创业
在公立医院里,儿科被普遍认为是最苦的科室。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时常抱怨:工作量大、医患关系紧张、风险大,由于体制内医疗服务定价低,儿科医生的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在高劳动、低定价的机制下很难去保证一个比较可靠的医疗服务。医生的价值没办法充分体现,他们可能会从其他的一些方面来做补偿,比如像药品、检验检查等。这也导致了民众到医院看病时,得到的就医诊断、用药等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正是这一点触碰到了裴洪岗的神经,“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很强,但它被这些东西扭曲了、变形了。”裴洪岗直言。
裴洪岗和很多儿科医生一样,也曾抱怨过现状。裴洪岗早期常为医患关系发声、为伤医事件维权呐喊,后来他意识到医患关系的紧张,更多是体制的问题。知道抱怨没有意义,面对无力改变的现状,裴洪岗选择继续沉淀。他在等待一次蜕变,让自己成为一个离开体制也会被人需要的人。在体制内,裴洪岗白天上班,业余时间大部分花在科普写作上,通过科普文章的不断传播,裴洪岗打响了个人品牌,拥有了大批粉丝,也集聚了一些资源。2016年,经过多年沉淀,裴洪岗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创业主要是因为了解当前体制内存在的问题,在体制内,一眼可以看见自己的未来,离开会面对很多不确定性,会有风险,但我也恰好集聚了一些资源,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裴洪岗云淡风轻的描述。“一开始,我只是想出来自己开一家诊所。”
02“曲线救国”终圆“诊所梦”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诊所梦”。裴洪岗想把医生和科普结合起来,然后做一个自己主导的诊所,践行自己的医疗理念。一方面继续当医生,一方面有更多时间写科普。
辞职后,裴洪岗一心想要开办一个符合循证医学理念的诊所。但是,在仔细调研后,裴洪岗发现,开办诊所是一件需要重度投入的事情。
“其实建一个医疗机构挺难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离开体制前想法有点简单,后来把细节梳理一下:比如你要选址,招聘人员,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包括运营,这是一个非常重的事情。” 裴洪岗开始有些迟疑。
在一番权衡过后,裴洪岗打消了直接开诊所的想法,选择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 互联网医疗。
乘上互联网医疗的快车
互联网医疗在201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2016年,恰逢互联网医疗大发展,BAT纷纷进军互联网医疗市场。同年3月,腾讯旗下腾爱医生平台上线,9大医生集团入驻腾爱医生平台,与腾讯一起打造医疗领域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机缘巧合,刚好腾讯也在进军医疗领域,他们想尝试做在线问诊,然后就一起合作做在线问诊。” 裴洪岗说。
腾爱医生当时的定位是帮助医生建立个人品牌。有了腾爱医生的技术支持,以及早期流量的积累,裴洪岗创办了怡禾健康 —— 一个专注线上问诊及育儿科普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怡禾健康是一个提供可靠的母婴健康咨询的服务平台,平台集聚海内外的一百余名医生提供线上问诊服务。除了线上问诊,定期推送的科普文章也是怡禾的一大服务板块。
“我们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打法,以一个比较轻的方式去切入,然后把患者端和医生端全部聚合在一个平台。”裴洪岗认为,实体诊所也是一个平台,和网上平台一样,都是招医生,然后让医生给患者提供服务,其实就是医生和患者的一个对接,只不过对接的方式不一样,诊所有诊所的方式,公立医院也有公立医院的方式。怡禾健康的方式是通过专业的科普内容聚集用户,然后给线上问诊的医生制定一个标准化的服务体系,给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不一样的线上问诊体验。“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医生和患者两端群体都做大。”
聚焦互联网医疗,做好线上问诊服务
怡禾健康成立后,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寻找理念一致的医生在怡禾健康平台上线,一个是组织医生们写科普、开课程。
创业初期,包括裴洪岗在内,怡禾健康全公司只有3名全职员工。相比线下诊所多则几百万的重资产投入,线上平台的运营成本低,经营压力也少了很多。但是,一开始怡禾健康平台上签约的医生很少,线上问诊量也很少,收入甚微。
早期,怡禾健康每天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均由裴洪岗自己撰写、编辑、发布、宣传。除了写科普文,做科普课程,每周六,裴洪岗还在深圳美中宜和医院坐诊看病。虽然离开了体制,但一样忙碌。
正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坚持,怡禾健康成立不到3个月实现收支平衡并开始盈利。怡禾健康的收入模型很简单,主要来源于健康咨询及线上问诊服务费用的分成和付费的健康教育课程。线上问诊服务费由医生自己定价,单次在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每天咨询人数也由医生自主决定,给于医生充分的自由度。
在怡禾上线的医生需在三甲医院工作满5年,认同循证医学理念,并具有服务意识。每一位来怡禾注册线上问诊的医生,都要经过层层筛选,上线后还要不断接受质控人员的督查,违反操作规范将可能被下线处理。
除了上线标准严格外,怡禾健康对于科普文章也是严格把控,要求医生作者对关键结论给出参考文献。按照怡禾自己的话讲:“虽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但这样的文章更有生命力和传播力。怡禾传播出去的知识是有据可循的,让大家看过就不需要再去别处查证。”
“在怡禾上线2年的时间里,我们践行着我们的医疗理念,同时也很好地验证了我们的一些想法,也慢慢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就是:做可信赖的医疗。”裴洪岗在其公众号文章《怡禾融资了》说到。
2018年6月,怡禾健康完成了来自经纬创投超一千万的A轮融资。“他们认同我们对医疗的理解,会给我们足够的时间按我们自己的节奏去做事。” 创业两年,裴洪岗确实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做事,包括之后开办了第一家怡禾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