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老字典编辑的书房有他的小屋那么长。搭了屋椽的书房比起房门的高度要低陷几尺。下午将尽时分的太阳照着一棵紫杉,树荫则遮蔽了书房背面的格子窗。那墨绿色茂盛的草地,长青树丛、灰色教堂尖塔和白色蜿蜒的道路,英格兰乡间深沉慵懒的美有一抹诡异的情调。对一个美国人来说,想起自己家乡一条条飞快的水泥高速公路,被一些红色加油站及车流废气填得满满的,这里就格外赏心悦目。
这乡间让人感觉人们即使在路当中散步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泰德·蓝坡望着洒进格子窗的阳光,还有紫杉树上暗红色闪闪发亮的小果子,有着唯有大不列颠群岛才能对外地人勾起的一种心情。感觉大地古老迷人,还有“讨喜”这么一个英国味儿字眼引发的所有匆匆掠过的印象所带来的实在感。
法国有如时尚一般善变,仿佛整个国家顶多跟前一季流行的帽子式样一般老。在德国,连古老传说都像忙碌的钟表机件似地清新无比,好像纽伦堡出产的玩具上了发条那样。然而英格兰这块土地似乎比在地的那些爬满长春藤的高塔还要不可思议地古老。暮色下的钟像足在塔里悬了几世纪。而鬼魅穿梭其间,连罗宾汉犹摆脱不去的,是偌大的一片静寂。
泰德·蓝坡朝房间那头的主人看了一眼。基甸·菲尔博士庞大的体积塞满一张深深的皮椅。他一边正弹着烟斗把烟草填进去,一边好像愉快地思索着烟斗刚才对他说的什么话似地念念有词。
菲尔博上不算太老,但无疑地,他属于这老房间的一份子。他的这位访客认为,这房间就像狄更斯小说里的一幅插画。橡木的梁及梁与梁之间被烟熏黑的石灰泥底下的书房宽敞又阴暗。坟冢般大大的橡木书架上端有些菱形玻璃窗。你会觉得这屋里所有的书都蛮友善的。闻起来是沾了灰尘的皮单相旧报纸的味道,俨然这些堂皇的旧书已将它们的大礼帽一挂,准备长住下来了。
菲尔博士连装烟斗这一点儿活儿也做得微微喘息。他块头很大,走路通常要拄两根拐杖。衬着书房前方窗户透进来的光,他那掺了一撮白毛、满头蓬松的黑发波浪迭起,像一面军旗似的。这霸道而无边无际的乱发一辈子都在他前头飘舞。他的脸又大又圆又红润,在几层双下巴上头某处扯着一个笑容。然而那张脸上引你注意的,是他眼中闪耀的目光。他眼镜挂在一条宽宽的黑缎带上。当他低下他的大头时,小眼睛从眼镜上方看过来,闪闪发亮。他好像是凶勇好斗,又好像是调皮地在窃笑。不知怎地,他有办法同时结合两者于一身。
“你一定要去拜访菲尔一下,”梅尔森教授跟蓝坡说过,“第一、因为他是我最老的朋友;其次、因为他是英国了不起的一个人物。这人在我所见过的人当中,拥有最多冷辟、毫无用处又极吸引人的情报。他会一直劝你吃东西、喝威士忌,直到你晕头转向为止。不管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说个不停。不过一讲到昔日英格兰的辉煌和各种体育活动的时候,就更要滔滔不绝了。他爱好听乐队表演、看多愁善感的通俗剧、喝啤酒,还有看胡闹的喜剧。他是个很棒的小老头。你会喜欢他的。”
无可否认,这位东道主整个人有一股热忱和单纯,绝不矫揉造作,让蓝波才见面五分钟就感到宾至如归。这个美国佬得承认,甚至还没见到他的面,已感觉分外窝心了。
梅尔森教授在蓝波启航之前早给基甸·菲尔写了一封信,并收到他几乎没法辨读的回信。信上点缀了一些爆笑的小图画,又拿出几行有关禁酒令的诗作结尾。此外,蓝坡抵达查特罕之前,已和他在火车上不期而遇。
林肯郡的查特罕距伦敦大约一百二十多哩,离林肯镇本身只有一小段路。蓝坡傍晚时分上火车时心情颇低落。灰暗的伦敦,加上那些烟雾和迟缓的交通,实在孤寂。信步穿越那脏兮兮的车站,满是砂砾和火车头蛮横的吐气声,视野又被匆匆忙忙的通动人潮搅得支离破碎,很落寞。候车室看起来肮脏阴沉。那些过客赶在火车进站以前,跑去湿气扑鼻的吧台,抢着灌饮料。看来,过客们比候车室还要肮脏阴沉些。在跟自己同样乏味、无精打采的灯下,这些人显得疲惫而颓败。
泰德·蓝坡才刚踏出校门,因而极度担心自己世面见得不够。他玩过欧洲不少地方,但全是父母严密看管下,循着那些很有意义的行程在走,叫他看哪里他就看哪里。这种旅行简直就在参观活生生的偷窥秀,可是内容却是明信片上见过的,反而还得边听一些长篇大论。独自一人,他又觉得慌乱沮丧,满怀怨气。对着眼前这叫人厌恶的景观,他开始觉得,这儿比起中央车站差远了。由美国水准以上的小说家们笔下看来,拿中央车站这样比较,根本就糟蹋了它。
“唉,管他的!”他咬牙切齿一番,到书报摊买了本惊悚小说,然后朝他那班火车逛过去。
英镑从来都很难缠,五花八门的硬币看得人头昏,非十进位的币值划分又那么不规则。凑个钱数就像玩拼图一样,急不得。既然只要他耽搁一点点时间,就会嫌自己粗鲁笨拙,通常再小额的消费他也会掏钞票来付账,让对方去绞脑汁。到头来,他满载着找回的零钱,以至于每走一步身上都锵啷锵啷地响。
老字典编辑的书房有他的小屋那么长。搭了屋椽的书房比起房门的高度要低陷几尺。下午将尽时分的太阳照着一棵紫杉,树荫则遮蔽了书房背面的格子窗。那墨绿色茂盛的草地,长青树丛、灰色教堂尖塔和白色蜿蜒的道路,英格兰乡间深沉慵懒的美有一抹诡异的情调。对一个美国人来说,想起自己家乡一条条飞快的水泥高速公路,被一些红色加油站及车流废气填得满满的,这里就格外赏心悦目。
这乡间让人感觉人们即使在路当中散步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泰德·蓝坡望着洒进格子窗的阳光,还有紫杉树上暗红色闪闪发亮的小果子,有着唯有大不列颠群岛才能对外地人勾起的一种心情。感觉大地古老迷人,还有“讨喜”这么一个英国味儿字眼引发的所有匆匆掠过的印象所带来的实在感。
法国有如时尚一般善变,仿佛整个国家顶多跟前一季流行的帽子式样一般老。在德国,连古老传说都像忙碌的钟表机件似地清新无比,好像纽伦堡出产的玩具上了发条那样。然而英格兰这块土地似乎比在地的那些爬满长春藤的高塔还要不可思议地古老。暮色下的钟像足在塔里悬了几世纪。而鬼魅穿梭其间,连罗宾汉犹摆脱不去的,是偌大的一片静寂。
泰德·蓝坡朝房间那头的主人看了一眼。基甸·菲尔博士庞大的体积塞满一张深深的皮椅。他一边正弹着烟斗把烟草填进去,一边好像愉快地思索着烟斗刚才对他说的什么话似地念念有词。
菲尔博上不算太老,但无疑地,他属于这老房间的一份子。他的这位访客认为,这房间就像狄更斯小说里的一幅插画。橡木的梁及梁与梁之间被烟熏黑的石灰泥底下的书房宽敞又阴暗。坟冢般大大的橡木书架上端有些菱形玻璃窗。你会觉得这屋里所有的书都蛮友善的。闻起来是沾了灰尘的皮单相旧报纸的味道,俨然这些堂皇的旧书已将它们的大礼帽一挂,准备长住下来了。
菲尔博士连装烟斗这一点儿活儿也做得微微喘息。他块头很大,走路通常要拄两根拐杖。衬着书房前方窗户透进来的光,他那掺了一撮白毛、满头蓬松的黑发波浪迭起,像一面军旗似的。这霸道而无边无际的乱发一辈子都在他前头飘舞。他的脸又大又圆又红润,在几层双下巴上头某处扯着一个笑容。然而那张脸上引你注意的,是他眼中闪耀的目光。他眼镜挂在一条宽宽的黑缎带上。当他低下他的大头时,小眼睛从眼镜上方看过来,闪闪发亮。他好像是凶勇好斗,又好像是调皮地在窃笑。不知怎地,他有办法同时结合两者于一身。
“你一定要去拜访菲尔一下,”梅尔森教授跟蓝坡说过,“第一、因为他是我最老的朋友;其次、因为他是英国了不起的一个人物。这人在我所见过的人当中,拥有最多冷辟、毫无用处又极吸引人的情报。他会一直劝你吃东西、喝威士忌,直到你晕头转向为止。不管什么样的话题他都说个不停。不过一讲到昔日英格兰的辉煌和各种体育活动的时候,就更要滔滔不绝了。他爱好听乐队表演、看多愁善感的通俗剧、喝啤酒,还有看胡闹的喜剧。他是个很棒的小老头。你会喜欢他的。”
无可否认,这位东道主整个人有一股热忱和单纯,绝不矫揉造作,让蓝波才见面五分钟就感到宾至如归。这个美国佬得承认,甚至还没见到他的面,已感觉分外窝心了。
梅尔森教授在蓝波启航之前早给基甸·菲尔写了一封信,并收到他几乎没法辨读的回信。信上点缀了一些爆笑的小图画,又拿出几行有关禁酒令的诗作结尾。此外,蓝坡抵达查特罕之前,已和他在火车上不期而遇。
林肯郡的查特罕距伦敦大约一百二十多哩,离林肯镇本身只有一小段路。蓝坡傍晚时分上火车时心情颇低落。灰暗的伦敦,加上那些烟雾和迟缓的交通,实在孤寂。信步穿越那脏兮兮的车站,满是砂砾和火车头蛮横的吐气声,视野又被匆匆忙忙的通动人潮搅得支离破碎,很落寞。候车室看起来肮脏阴沉。那些过客赶在火车进站以前,跑去湿气扑鼻的吧台,抢着灌饮料。看来,过客们比候车室还要肮脏阴沉些。在跟自己同样乏味、无精打采的灯下,这些人显得疲惫而颓败。
泰德·蓝坡才刚踏出校门,因而极度担心自己世面见得不够。他玩过欧洲不少地方,但全是父母严密看管下,循着那些很有意义的行程在走,叫他看哪里他就看哪里。这种旅行简直就在参观活生生的偷窥秀,可是内容却是明信片上见过的,反而还得边听一些长篇大论。独自一人,他又觉得慌乱沮丧,满怀怨气。对着眼前这叫人厌恶的景观,他开始觉得,这儿比起中央车站差远了。由美国水准以上的小说家们笔下看来,拿中央车站这样比较,根本就糟蹋了它。
“唉,管他的!”他咬牙切齿一番,到书报摊买了本惊悚小说,然后朝他那班火车逛过去。
英镑从来都很难缠,五花八门的硬币看得人头昏,非十进位的币值划分又那么不规则。凑个钱数就像玩拼图一样,急不得。既然只要他耽搁一点点时间,就会嫌自己粗鲁笨拙,通常再小额的消费他也会掏钞票来付账,让对方去绞脑汁。到头来,他满载着找回的零钱,以至于每走一步身上都锵啷锵啷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