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同事的强烈推荐下,工作之余阅读了《百岁人生》这本书。书的作者是伦敦商学院的Andrew Scott和Lynda Gratton教授,一位是经济学家,一位是心理学家。
书中提到:
200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活到104岁
199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活到101~102岁
1987年出生的人是98~100岁
1977年出生的人是95~98岁
1967年出生的人可能活到92~96岁
1957年出生的人可能活到89~94岁
总的来说,从50后到00后,基本上有50%的概率能活到100岁左右。
突然记起高中的时候,物理老师曾说她要活到130岁,这是一位身材苗条、喜欢打扮、热爱学习(每天看电视都会备着纸质笔记本随时做笔记)、看起来精力很充沛的老师。当时听了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现在看了这本书,通过书中一系列数据的呈现和观点的阐述,觉得130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突然对老师的这个大胆的追求肃然起敬。

假设时间馈赠给我一份活到100岁的礼物,那么按照书中三阶段人生(青年教育、中年工作、老年退休)来划分的话,我简单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我将面临什么挑战?
财务
需要更多资金去维持退休后的生活。假如65岁退休,那么退休后有35年可能是没有收入的。假设生活费5000元/月*12月*35年=210万(不考虑通货膨胀和大额医疗费),那么在接下来30多年的工作中,除了日常开支,我能给自己存下210万养老金吗?
工作
在接下来30多年的工作中,我能做些什么?65岁之后,还继续工作吗?那时的工作能力能否匹配市场需求?那时的精力是否足以支撑我继续去工作?
无形资产
书中提到,对长寿有意义的无形资产为生产资产(技能、知识),活力资产(健康、友谊)和转型资产(自我认知、接纳新事物),我是否已具备或计划在未来30年让自己具备这些资产?
(二)我该怎样去应对这些挑战?
财务
尽早做好养老规划:定期储蓄、缴纳社保养老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学习投资理财知识等;
工作
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核心工作竞争力;做好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
无形资产
每天学习一点新知识;锻炼身体;维护旧情谊,结交新朋友;开放思想,接纳新事物。
或许百岁人生不是梦
而如何优雅地老去
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How to live and work in an age of longevity
That’s a question
Any new ideas
Will you share with me?

菜丫子
保险 | 英语 | 你 | 我
暨南大学管理学硕士
保险经纪人
英语翻译